第三十四章 挺進軍的征兵辦法(1 / 2)

對於挺進軍這個政治動員的能力,還不知道挺進軍是采用什麼辦法在短時間之內,征集了這麼多補充兵員的楊震,現在真的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了。這要是換了抗聯,可沒有這麼大的辦法,在還隻是算是遊擊區的新區一下子征集到這麼多的補充兵員。

當初挺進軍剛進熱河的時候,還處在傷員無人抬,彈藥無人運輸的窘迫境地。可在主力撤離北上的時候,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居然能動員並帶出了近萬的新兵,這對於兵員一直緊巴巴的楊震來說,不能不是一個意外之喜。如果不是後來更多驚大於喜的後遺症,楊震甚至想向挺進軍取經了。

這熱河人口總數的確不少,按照繳獲的日軍資料來看,有六百餘萬人口。但這大部分還是集中在熱南,以及葉赤鐵路以東地區。挺進軍主要集結地熱西,人口數量並不算多。能動員出一萬的補充兵員,這政治工作用後世的話來說那是相當的牛啊。

要知道,現在的熱河可不是關內的那些老根據地。這裏的老百姓,覺悟還遠沒有開發出來。再加上之前日偽的嚴密統治,這老百姓對挺進軍進入熱河之後可是一直都很排斥。當初挺進軍初進熱河的時候的窘迫,楊震可是聽政委說起過。豈止是七難來一帶而過的,簡直可以用九九八十一難來形容。

如果挺進軍不是有幾萬大軍,有幾萬條槍,沒準當地的老百姓,首先會在日偽的脅迫之下,集中起來把挺進軍給打垮了。殺害挺進軍傷員,拎著人頭向日偽請賞的事情都能做的出來,還有什麼不能做的?

之前關東軍殘酷的高壓統治,自身對挺進軍的又不了解。甚至在日偽的宣傳之下,將挺進軍當成了胡子。再加上九一八事變之前對那些這個大帥,那個將軍的隊伍過於反感。這些老百姓,對挺進軍並不歡迎甚至是敵視。

在這種情況之下,挺進軍居然還能弄出上萬名新兵來,這對於楊震來說簡直有些不可思議。楊震相信,挺進軍是絕對不會做出抓壯丁的事情來。雖說在動員的方式上,肯定有一定的問題,但是絕對不會強拉壯丁的。

之前他還在考慮上哪去給挺進軍找後備兵員,以補充挺進軍在熱河作戰的損失,充實他們的建製。卻沒有想到挺進軍居然在撤離的時候,自己解決了問題,還能額外的編製出新部隊,這對於楊震來說,可謂真的是解決了最頭疼的事情。

當然楊震現在還不清楚,挺進軍究竟是怎麼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征集到這麼多的補充兵員的。直到一個月之後,王光宇要求根據地調集大批的火車轉運熱河難民,以及通過鐵路運到北滿的幾十萬拖家帶口的老百姓時候,哭笑不得的楊震才知道這其中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才原來是挺進軍在深入熱東作戰的時候,在想辦法動員當地百姓入伍,無論怎麼宣傳,結果去始終不如預想的好,參軍入伍的人數寥寥無幾之後。也不知道哪個缺德的政工人員出了一個餿主意,在動員百姓的時候宣布隻要一家有人入伍。

挺進軍將會將軍屬全部遷移到北滿,而這些軍屬到了北滿之後每家一個人入伍,給分四十畝地,如果兩個人參軍就是八十畝地。隻要此次戰役打完,挺進軍就立即調集火車將他們的家屬全部運輸到北滿。

現在戰役打完了,全線進入休整狀態,鐵路也重新開通了。這些隨同挺進軍一同撤到熱西的老百姓,也就都嚷著要挺進軍留守部隊實現當初的承諾。你不答應,他們就圍著你不走。對於這些老百姓來說,我們的孩子已經送到你的部隊上了,那你做出的承諾得實現。

熱西山區土地貧瘠,都是山皮子地不說。那些隨同挺進軍撤出來的老百姓,在這裏沒吃沒穿,連個房子都沒有自然是不幹了。過去可都是熱西的人,遷移到熱東地區,可沒有熱東地區的人,跑到熱西來遭罪的。

熱西地區諸縣,甚至在後世幾十年裏麵,也大多都是國家級的貧困縣。窮的在全國,都相當的出名。而在現在這個交通落後,農業還大部分存在靠天吃飯的時代,隻能是更窮而絕對不會比後世要好。那些信了挺進軍宣傳的老百姓,麵對著這幅景象能幹就怪了。

再加上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這些事情,隨著遷移過來的熱東百姓傳到熱西的當地百姓的耳朵裏麵,自然是引起了轟動。熱西山區原本地瘠民貧,當地除了鴉片產量還可以之外,其餘的農作物的產量很低的。

一畝高粱的產量還不足北滿一半,當地很多村子窮的一家隻有一條褲子。北滿是什麼地方,那裏聽那些挺進軍政工人員宣傳說,土地肥的隻要撒上種子,不用怎麼管就能長莊稼。一畝高粱的產量,是熱西的幾倍。

而且一家要是有兩個當兵的,就給八十畝地。即便是有一個當兵的,也要給四十畝地。那邊還鼓勵開荒,誰開出的就是誰的。這對於熱西山區,大部分地區一家隻有幾畝地。還大部分是靠天吃飯,貧瘠的山地,過低的農業產量使得大部分處於極端貧困的老百姓來說,誘惑力可想而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