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戰略上的短板(1 / 2)

甚至英國人心中未必沒有與中國公開撕破臉皮,將這些人往自己損失慘重的重轟炸機部隊裏麵一塞,部分解決自己遠程轟炸機飛行員因為傷亡率過高,導致合格飛行員數量始終不足的想法。

反正在英國人看來中國人距離英國十萬八千裏,滿洲周邊也沒有英國的殖民地,他們也威脅不到英國人的任何利益。隻要沒有了日本人的威脅,英國人是不會在意中國人的想法的。這一切對於英國人來說,隻是浪費了一些航空汽油而已,幾乎是無本買賣。

隻是英國人的這個新算盤打的很精,卻不知道相對於他們在裝備上注定有相當一部分,隻能是象征性的援助,楊震最看重的卻就是英國空軍現在獨一份的遠程轟炸能力。尤其是作為島國,所特有的越洋轟炸能力。

德國人轟炸英國,都是直接從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起飛,其作戰半徑並不算遠。可以說渡過一條並不寬的英吉利海峽,就是英國本土。但是英國人要想空襲德國,就需要飛過整個北海和大半個波羅的海,或是飛躍大半個西歐。

英國人對德轟炸整個航程,遠在德國人之上。相對德國人來說,對於導航和飛行技術的要求也就更高。而無論是導航技術,還是英國人現在所具備的遠程轟炸能力與經驗,卻是抗聯整個戰略最急需的,也是最欠缺的。

目前抗聯進行的轟炸,基本上都是戰術轟炸。即便是伊爾四這種勉強可以作為戰略轟炸機使用的飛機,都是用來進行戰術轟炸,幾乎沒有進行過戰略轟炸。沒有辦法,眼下可進行戰略轟炸的目標,都是中國人自己的城市。想要轟炸,這真的是投鼠忌器。

除了上半年一次對旅順日本海軍基地的一次空襲,以及上半年對朝鮮清津鋼鐵基地幾次空襲之外,抗聯的航空兵即便是有再大的雄心,也隻能暫時收斂著。沒有辦法,要是真的采取大規模的空襲,先不說現在的資源能不能撐得住。單就是一枚炸彈下去,死的更多的都是中國人。

日本人對中國城市可以不分青紅皂白,按照他們的戰略需求轟炸。死多少中國人,他們自然不在意,甚至隻能是更加的高興。但是中國人自己,卻是不能對我不分,將自己的骨肉同胞也做為轟炸目標。

因為那樣一來,恐怕更高興的是日本人。戰略轟炸的主要作用,除了摧毀敵方的戰爭資源,以及維持戰爭下去的潛力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從心理上,摧毀敵國百姓的戰爭士氣,徹底的瓦解其國民維持戰爭的決心。

別看日本人占領東北已經整整十年,但是他們很清楚,絕大部分的中國人與他們並不是一條心。目前的恭順,隻是高壓下的一種態勢而已。中國人從來沒有和他們一條心過,今天離開關東軍刺刀的保護,明天這個滿洲帝國政府就得倒台。

那個在刺刀之下建立的滿洲國,隻是一叢漂在水上的浮萍而已,是沒有根係的。一個浪頭來了,就一切皆空。如果中國人的轟炸,能瓦解這種抵抗的心態,對於關東軍來說自然是上上之選。

至於在轟炸之中,死傷多少中國人,跟他們並無半點關係,更不會影響日本人打下去的決心。他們不會為了中國人的死亡數字,而有絲毫的動搖。而且對於日本人來說,中國死的越多越好。

抗聯如果將滿洲境內的城市,也作為轟炸目標,不僅不能起到瓦解地方士氣的作用,反倒是寒了中國人自己的心,更容易激起中國人自己內部的紛爭。相對於這一點,即便是轟炸南滿工業基地,對削弱關東軍作戰潛力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更大的反作用,使得這個好處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上半年航空兵出動伊爾四轟炸機,對鞍山昭和鋼鐵廠、本溪湖鋼鐵廠、奉天兵工廠、撫順石油煉化廠的幾次空襲,都曾經挨過楊震的狠批。那裏的煉鋼和軍械生產工人中的中國人,對於未來的中國是一個無價之寶。日本人可以不心疼,但是中國人自己不能不心疼。

你這一通炸彈下去,你就能保證炸死的都是日本人?誤傷了一個技術工人,都是一個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如果不是戰略上的需要,外加暫時的鞭長莫及。但凡有一點可能,楊震恨不得將這些工人都搞過來。還能批準他們去狂轟濫炸?

這麼一通狠訓下來,航空兵在製定計劃和執行的時候更是束手束腳。在製定轟炸目標時候,當然隻要是中國的,都不敢在放到計劃裏麵去。一號那次發的火氣,這麼長時間過去了,可還是讓航空兵記憶猶新,而對朝鮮的空襲,畢竟那裏有價值的戰略目標數量不多。所以抗聯航空兵的戰略空襲能力,並沒有與戰術作戰能力那樣,在實戰的鍛煉下,得到飛速的提高。雖說不能算是沒有,但在太多的方麵也是一片空白。而遠航程的導航能力,更是抗聯目前最大的一個弱點。

日本本土周年的形勢與英國一樣,都是四麵臨海的島國,進出都需要飛越大海。雖說相對於不算寬的英吉利海峽來說,東北到日本需要飛過整個日本海的航線,在海麵上的距離要寬的多。但是畢竟英國人在這方麵,經驗要豐富的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