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1 / 2)

同樣也是考慮到補給的問題,原本就地休整、整訓的挺進軍除了留下堅持在熱西地區的兵力,由駐守林西的考慮到補給部隊負責整訓之外。其餘的主力部隊,開到通遼與陳翰章所部會合之後,全部由雙遼上車直接由火車到齊齊哈爾一線整訓。

隨同挺進軍一起調到東北工作的大批地方幹部,則全部交給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接受。至於晉察冀軍區按照中央的命令,轉交的從北平動員來的幾百名大學生,也全部交給東北局分配工作。

忙碌了整整將近一個月之後,才完成全軍最新的部署。但是各部需要的補充兵員,卻是讓楊震一籌莫展。新區工作剛剛展開,兵員動員極其困難。挺進軍轉交給抗聯的幾個新兵團的兵力,全部加在一起也無法滿足補充需要。甚至連缺口的三分一,都無法達到。

陳翰章在通遼一線解救的勞工和偽滿軍俘虜,其中各項條件能夠達到抗聯征兵標準的隻有一半,剩餘的隻能暫時先安置到生產建設兵團。或是安排到各個工廠基建隊伍之中,利用他們給關東軍做苦力,而鍛煉出來的建設土木工程能力,加快工程的進展。

關東軍此次征集的勞工之中,除了少量的從山東抓來的勞工之外。其餘部分中的青壯年不到三分之二,剩餘的人大部分都超過三十歲,甚至還有一部分的年齡在四十歲以上。再加上長期的殘酷摧殘,身體條件已經無法滿足征兵需要。

而這些關東軍強征的勞工,絕大部分家都在南滿。現在日軍雖說停止了反擊,但是對抗聯控製區依舊是嚴密的封鎖。即便是給不符合條件的勞工發放了路費,這些勞工也無法返鄉,隻能暫時安置在生產建設兵團。

現在最大的困境,不單單是補充此次戰役傷亡所需的補充兵員無法滿足需要。最大的困難是為下一步,打通與關內交通線最關鍵的第二階段會戰做準備,需要的擴編部隊,兵員來源甚至還沒有一點影子。

雖說眼下抗聯的兵力,還能滿足現階段防禦作戰的需要。但如果中央批準楊震的計劃,那麼第二階段作戰一旦全麵展開,這兵力缺口就會相當的大。按照楊震的計劃所需,在第二階段會戰全麵展開之前,抗聯至少還需要增加九師的編製。

除了打通交通線所需的至少十二個師的兵力之外,全麵搶占熱河,並在關東軍全力反擊之下守住熱河、西滿,以及防禦整個根據地所需,都需要大量兵力的投入。這個規模,眼下抗聯的編製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但眼下北滿老根據地內兵員潛力,基本上已經挖掘餘燼。如果繼續動員兵員,將會損傷根據地的元氣。不僅會對各個工廠的建設與發展,會產生衝擊性的影響,甚至還要影響到老根據地內農業生產。

新收複的地區,則因為地方工作機構才開始建立,還在進行清剿敵偽殘餘。軍分區和各個縣委的地方武裝工作部,有的還沒有設置。使得工作開展的相當緩慢,兵員征集相當的緩慢很是不讓人滿意。談下無法征集到足夠的補充兵員,已經成了最讓楊震頭疼的事情。

除了補充兵員數量嚴重無法滿足需要之外,李延平與蘇聯方麵交涉遲遲得不到結果,所有急需的物資運送不進來,更是讓他惱火異常。眼看已經到了換裝的時候,冬裝的來源還無著落讓他更是上火。

這是到了冬季,零下幾十度的東北。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冬裝,不用關東軍來攻,就是凍也將部隊給凍垮了。雖說已經想出一定的替代方案,但是這些替代方案並不能完全的取代原有製作冬裝的棉花。整個部隊換裝所需的棉花數量,還是相當大的。

而且不單單是部隊製作冬裝,需要大量的棉花。還有整個根據地內連同新開辟地區老百姓製作冬裝,也需要的大量棉花。最關鍵的是,眼看北滿地區就要下霜了。如果通道在不打開,即便是到時候即便是另外搞到棉花,那麼在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還有急需的軍工原料,以及目前最需要的汽油,都被卡在蘇聯港口運不進來。時間不等人,這些物資再運不進來,那麼影響的就不單單是部隊換裝的問題了。嚴峻的形勢,讓楊震隻能暫時放下召開作戰總結會議,親自出馬與蘇聯方麵談判。

沒有辦法,即便美國人也施加了部分的壓力,但是蘇聯人明顯並不是很買賬不說。與東北局和李延平的談判蘇聯代表的態度,簡直可以胡攪蠻纏來形容。無論李延平怎麼開口,就是絲毫不退讓。

蘇聯人不吐口,急需的物資就運不進來。部隊過冬需要的冬裝,也無法得到解決。而美國的運輸船隊,在蘇聯港口每耽擱一天,抗聯就要向美國船東支付大量的違約金,也對抗聯產生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美國人可不管你因為什麼無法卸貨,人家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定來。隻要你超過原定合同的規定,一天不能卸貨就要支付一天的違約金。而美國的商船隊都是私營的,美國政府也不好在這方麵插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