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楊震最頭疼的事(2 / 2)

別說眼下美國人還沒有開始動員,就算已經開始全國動員,轉入戰時軌道,但是美國人也是親兄弟、明算賬的。各方幾乎同時來臨的壓力,使得楊震心中就算一萬個不願意,但是現實逼人。麵對著嚴峻的現實,他也隻能。

還有一點原因,也逼得原本打算坐鎮幕後的楊震不得不親自出麵。就在此次會戰結束的頭一天,英國軍事代表團找到李延平,同意抗聯提出的抗聯先不出兵東南亞。而是如果日軍入侵英屬東南亞殖民地,抗聯則在發起攻勢,牽製南下日軍的建議。

為了增加抗聯的戰鬥力,可以更多的牽製南下的日軍。英國政府同意在十一月之前,將其原來答應的將其在北非繳獲的意大利坦克,全部轉交給抗聯。同時額外增加一百五十輛北非英軍換裝下來的馬爾蒂達二型坦克,以及十字軍型巡洋坦克。

不過英國人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在德軍的反坦克能力遠高於日軍的情況之下,希望抗聯能夠將美國人準備援助給他們的美製坦克,轉交給英國人使用。英國人將使用自己的坦克,一比一的替換這些美製坦克交給抗聯。

作為補償,英國人將轉讓給抗聯一批颶風式戰鬥機。如果抗聯可以接受,他們還可以將因為散熱器的原因,無法投入北非作戰,隻能在本土使用的盟約者巡洋坦克,提供給抗聯五百輛。

考慮到抗聯很難接受以性能優異的多的美製坦克,替換這些不咋地的英製坦克。而在眼下,英國人又不想過於得罪抗聯。英國代表特地點出,這五百輛坦克是免費提供給抗聯的。包括所有的運費在內,全部由英國人承擔。

二,也是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交通線的問題。英國人希望抗聯能夠盡快的與蘇聯人達成協議,開放交通線。以保證這些裝備能夠在日軍南下之前,全部運到抗聯手中。英國人已經親自出馬在莫斯科與蘇聯人談判,但是希望抗聯能夠盡可能的退讓一步,以便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成協議。

另外英國人還建議,抗聯能夠選拔出一批飛行員以及地勤人員,到英國接受遠程轟炸和地麵導航,以及防空作戰的培訓。以準備為未來,對某些敵對方麵實施戰略轟炸。這個敵對方麵是誰,大家自然是心照不宣。

對於英國人的這個建議用意,楊震很清楚他們打的很精的如意算盤。抗聯派出人員去英國培訓,即便是派出老飛行員,也至少得大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訓練。如果派出一批新飛行員,那麼時間還要延長。

英國人現在開這個口子,無疑是別有用心的。培養一批遠程轟炸機飛行員,絕對不是短時間之內就可以完成的。而相對英國飛行員來說,文化和知識水平都較低抗聯飛行員,所需的時間之內能更長。

眼下雖說東南亞空氣之中的戰爭硝煙味道,不是傻子都能聞的出來。但是畢竟屯兵於泰國邊境的日軍,還沒有南下英屬馬來亞。並不想兩麵受敵的英國,還是盡可能的不想惹怒日軍。在他們看來最起碼能拖住一段時間,讓他們的大英帝國喘口氣是最好的。

而相對於大量的軍事援助來說,培養飛行員對英國人來說即符合自身的利益,又不會觸怒日本人,使其入侵的計劃提前。因為現在自身也處於戰爭中,還需要美國援助的英國人,拿不出太多的裝備,給距離自己整整半個地球遠的抗聯。

同時提供現役的裝備,也容易給日本人南下進攻東南亞英屬殖民地,以很好的借口。培養飛行員,就沒有這個擔心了。一是培養飛行員的時間不可能太短,而且在遠離中國的英國本土。

這些飛行員到英國去,直接往軍事基地裏麵一關,可以做到嚴格的保密不說,還可以避免刺激日本人。也可以在自身裝備不足的情況之下,堵住某些人的嘴巴,讓他們找不出挑剔的理由來。大大的減輕了英國人在軍備上的壓力,也讓美國人的臉上更好看一些。

而一旦日本人如果真的南下入侵英屬東南亞殖民地,那麼英日兩國也就等於公開撕破臉,也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到時候這些飛行員一培訓完畢,或是英國人提供一批重轟炸機,或是由美國人提供一批重轟炸機,可以在第一時間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

削弱日本人的戰爭潛力以及軍工生產,減輕東南亞英軍的壓力。就算做不到這些,但是也可以將南下的日本航空兵吸引回本土,減輕英國人在東南亞的空中壓力。這對於英國人來說,根本就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如果日本人沒有南下,那麼將抗聯的飛行員往回國一送也就萬事大吉。反正隻要不給他們英國的飛機,這些英國人培養出來的飛行員,愛轟炸日本人就去轟炸,對英國人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即便是被俘了,英國人到時候也可以來一個一推六二五死不認賬。到時候日本人,也拿他們的大英帝國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