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一個時代的恥辱(1 / 2)

在蘇德戰爭爆發後實際上西滿的威脅已經解除的情況之下,關東軍雖然調走了一部分庫存的製式裝備。但是在不知道究竟是怎麼想的梅津美治郎堅持之下,卻又額外大量補充了庫存的,實際上已經處於報廢狀態的,九一八事變之中繳獲原東北軍武器裝備。

原本這些武器裝備都是準備回爐的,或是準備調往關內武裝偽軍的。因為其中的輕武器,基本上都七九口徑。留在日軍倉庫之中,即用不上又占地方。但是梅津美治郎卻是在重武器匱乏,補充的重武器大多調往南方軍之後,突發奇想將其中的庫存幾乎都調撥給了通遼、林西方向。

林西方向裝備齊全的二十三師團,對於這些在他們眼中口徑不同的武器自然不屑一顧。作為所謂的滿蒙國境守備部隊,二十三師團自然是第一批獲得補充的。在林西戰役打響之前,二十三師團已經是齊裝滿員,甚至還配備了額外的炮兵。

這些武器留下來即因為口徑增多,增添了補給上的麻煩,也因為很多火炮實在是太落後了。二十三師團除了使用了部分迫擊炮之外,其餘的武器往倉庫裏麵一鎖,隻排了一個小隊看守就不在管了。

結果這些武器裝備,全部便宜了王光宇。其中的五百萬發七九子彈、一百一十挺捷克式輕機槍、三十挺直接被轉交給挺進軍。但二十三師團不屑一顧,不代表目前還嚴重缺乏重裝備的十四師團也如此財大氣粗。輕武器雖說沒有必要,但是其中的重武器以及機槍卻正是十四師團缺乏的。

尤其是那些繳獲的山野炮,除了在七七事變之前被他們用來拉攏中國人中那些敗類的之外,隻要有炮彈的都調了過來。以補充目前因為地處縱深地帶,而除了師團炮兵聯隊兩個大隊之外並未加強任何獨立炮兵,尤其是大口徑火炮的十四師團炮兵。

十四師團去年被打成了一副骨頭架子,是參戰的幾個師團之中損失最大的一個。盡管在兵力上經過關東軍的苦心經營,基本上已經補充完畢。但是技術裝備的損失,卻不是那麼快能夠補充完畢的。

盡管關東軍司令部與東京大本營想盡辦法,優先調撥了日軍新式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但是師團炮兵聯隊,以及各個聯隊的炮兵至今未能完全的恢複元氣。全師團本應該裝備的五十四門山野炮、大口徑榴彈炮,至今還差三分之一未能補足。

現在全師團去年在戰鬥之中戰損的各種火炮在產量不足,以及日軍大量增編新師團的情況之下,隻能用老舊的裝備補充。兩個山野炮兵大隊,除了野炮兵大隊補足了十二門三八式七十五毫米野炮之外。山炮兵大隊一直未能恢複,隻裝備了六門原本應該作為聯隊炮的四一式山炮。

而原本計劃裝備的九一式一零五榴彈炮,現在卻變成了老式的三八式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數量還不足編製一半。至於日軍編製內各個聯隊炮兵中隊中的四一式山炮,目前還是以九二步兵炮和九十毫米迫擊炮代替。大隊炮小隊,隻能以三七步兵平射炮代替。

在此次戰役打響之後,接到關東軍關於抗聯裝備大量坦克的通報之後,剛剛上任十四師團長川並密中將。在師團屬炮兵數量以及質量都不足的情況之下,將其中關東軍設置在通遼的裝備儲備倉庫之中,所有能開火的火炮全部拉了出來。

隻是這些火炮之中日軍製式的火炮是一樣沒有,除了少數已經轉入預備役的明治三十八式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明治一百二十毫米榴彈炮等一些老掉牙的裝備之外,剩下的都是九一八事變之中繳獲的東北軍雜牌火炮。

當然原有的仿製日製火炮製造的十三年式七五野炮,以及奉軍購買的三八式野炮,早就被日軍補充進自己的師團。在去年的作戰之中,抗聯就曾經在與關東軍作戰的時候,繳獲過奉軍仿製的九一八事變後被日軍繳獲的遼十三年式野炮。

在日軍現役裝備被調走大部分之後,這個規模不小的倉庫之中,剩下的都作為儲備的奉軍進口的老式雜牌火炮。不僅有性能最好,也是被日軍繳獲數量最多的遼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還有一些老掉牙的火炮。

川並密中將除了將其中性能最好的二十一門遼十四式七七毫米野炮,以及德製克虜伯七十五野炮,意大利造野炮六門補充進師團炮兵聯隊,分別配備在兩個縣城作為遠程壓製火力,以彌補製式火炮始終未能補充完畢的缺口之外。

剩餘的火炮之中有一定威力的,不能一開炮就散架子的其他雜牌火炮,最關鍵的是有炮彈的。以及東北軍仿製的日軍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遼十四式平射炮三十三門,全部調到了一線作為反坦克武器使用。

同時還從通遼關東軍物資倉庫之中擅自提取了新生產,還未來得及調走的九七式二十毫米自動炮六十門,以及威力已經不足,實際上隨著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服役,已經開始落後,大部分已經陸續開始轉為預備役的九四式三七速射炮十四門也一並派到了一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