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戰場上的兩個意外(1 / 2)

在眼下抗聯主力部隊團屬主要支援火炮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還沒有大量配發部隊的時候,繳獲的日軍九二式步兵炮曾經時抗聯團級主要支援火炮。曾經在之前的戰鬥中,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戰績。

雖然在今年年初,抗聯以仿製和改進的蘇製M三八式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全部替代九二步兵炮作為團屬支援火炮之後,九二式步兵炮已經全部退出一線主力部隊。但是畢竟換裝的時間還不長,部隊對於這種火炮還是相當熟悉的。

而在重迫擊炮生產數量還不足的情況之下,到現在這種日製輕便步兵炮還是地方部隊,或是由戰前才由地方部隊升級組建的第三批各師部隊,團一級部隊的主力當家火炮。隻不過現在頭兩批組建的主力部隊,尤其是第一批組建的各師部隊之中,已經被仿製的蘇式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替換。

三師是第一批組建的老主力部隊,原有裝備的九二步兵炮已經全部更換為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作為原來的團屬主要火力支援武器。而作為第二批組建主力師的十八師,則壓根就沒有裝備過九二步兵炮,團級炮兵全部都是一百二十毫米重迫擊炮。

作為曾經的團一級的主要當家壓製火炮,之前主要參戰的三師部隊對九二步兵炮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熟悉。而十八師也有相當數量的部隊在地方武裝的時候,也使用過這種日製輕便步兵炮。

但這才換裝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將原來使用九二步兵炮的經驗丟光了。這些九二步兵炮如果能充分的運用,在無後坐力炮無法下發到每一個步兵排的情況之下。跟隨一線攻擊部隊運動作為直瞄火力使用,或是摧毀日軍位於反斜麵的反坦克火炮陣地,為坦克打開通道,還是可以發揮相當作用的。

雖說威力不足,無法啃動那些永備和半永備工事。但是對於那些數量眾多,主要還是土木結構或是鋼筋混凝土厚度,遠不如永備工事那麼堅固的明暗堡,卻是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就算是嫌九二步兵炮還是有些笨重,那麼用繳獲的日軍火炮清掃雷區總該可以吧。

而且在日軍地堡數量極多,作為掩護火力的十四毫米機槍數量不足,無法平均分配給一線攻擊部隊使用的情況之下。同樣繳獲的日軍二十毫米反坦克機關炮就在那裏扔著,不知道運用。隻是一個勁的向上級要求,加強十四毫米高射機槍作為遠程掩護火力。

對於在雷區打開通道的手段過於呆板,還是采取工兵一點點排雷或是用炮火掃雷的戰術。在前沿攻擊部隊急需八二和六零迫擊炮火力支援的情況之下,卻將大量的炮彈都浪費在掃雷上。

各級指揮員在已經明知此次作戰為無後方穿插作戰,補充彈藥在十八師團已經出動切斷自己後路的情況之下隻能依靠補給。卻寧願使用補充彈藥相對困難的製式裝備,也不願意將這些繳獲的,彈藥還相對充足的武器投入戰場。

僅僅在巴彥塔拉一線,參戰的三師就繳獲了上千發九二步兵炮彈,至於九七式二十毫米步兵炮和大正十一年式三七步兵平射炮的炮彈更是堆積如山。雖然沒有經過詳細的清點,但是按照日軍裝備配備的數量來,至少在兩千發左右。

這些已經失去主人的彈藥幾乎散布在整個巴彥塔拉戰場之上,而沒有一個人去想著去收集一下運用到作戰之中。更沒有人想到,將這些輕便的武器作為支援火力,加強給一線攻擊部隊。

師屬炮兵的身管火炮,團屬炮兵的一二零重迫擊炮也出現這種情況。在雷區白白的消耗了大量的炮彈用來掃雷,甚至影響到了部隊攻擊的同時,各個火箭炮部隊卻因為在這種戰場環境之下發揮作用有限,而囤積了相當數量的炮彈。

的確,此戰之中日軍極其罕見的大規模使用地雷,在抗聯出山之後與關東軍作戰之中,還是第一次遭遇過。一向不重視防禦的日軍,對地雷這種純防禦武器很是不重視。幾乎沒有配發製式的反步兵地雷,而其製式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使用的也極少。

這次直插通遼、開魯一線遭遇到日軍如此大規模的使用各種地雷,與關東軍已經交手多年的抗聯還是第一次遭遇。但是通遼一線的日軍使用的地雷之中,除了一部分是日軍奉天兵工廠仿製的德式反步兵地雷和九三式反坦克地雷之外。相當一部分得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卻是相當的簡單的替代品。

在整個通遼戰場上日軍裝備的很多反坦克地雷,壓根就是將馬口鐵壓製成盒子,然後安裝上幾公斤的梯恩梯炸藥,在加上擲彈筒使用的八九式榴彈上的瞬發引信,或是九七式手榴彈使用的碰撞式引信,還有一部分使用的是山炮彈上的觸發引信改製成的簡易地雷。

甚至很多直接就是將幾枚八九式榴彈捆成一捆,中間的一枚換上九七式碰撞式引信,埋在地上充當反坦克地雷。隻是這些反坦克地雷,引信相當一部分並不可靠,而且殺傷性也不大。但是炸斷坦克的履帶,卻沒有任何的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