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替代品帶來的影響(1 / 2)

但是羊殺了剝掉了皮,肉總不能丟掉吧。超大數量的羊肉,除了以冷凍肉的方式出口蘇聯,作為償還原有的債務一部分之外,剩餘的隻能內部消化。為了消化這些堆積如山的羊肉,除了大量配發部隊作為肉食之外,東北局還號召老百姓吃羊肉。

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根據地內各大城市的市場上隻有羊肉供應。作為東北人主要肉食的豬肉,在此次會戰第一階段結束,到春節之前這段時間之內則壓根見不到蹤影。即便是牛肉,都基本上很供應。

如果不是外麵的冰天雪地,搞不好一般人到了根據地聞著到處都是羊膻味,還因為自己來的不是回民數量並不多的東北,而是到了回民聚居的西北地區。

而日軍潛伏在根據地內的間諜,也向關東軍發布了抗聯占領區爆發經濟危機,已經無力承擔豬肉供應,隻能用西滿盛產或是從外蒙古的羊肉替代的虛假情報。

其實對於這件事情後續影響,最頭疼的不是楊震,而是各個部隊的司務長和炊事班長。在麵對上級配給大量,幾乎是超數量的羊肉,在各個部隊的炊事班想了很多辦法,盡可能的調劑羊肉的製作方法。

盡管有上級配發的專門做羊肉的食譜,隻是限於手中的材料有限,怎麼做翻來覆去就是那幾種。單調的口味,在加上上羊肉特有的膻味。長時間還是造成了很多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見到羊肉就反胃。畢竟大多數中國人,眼下還是以豬肉為主要肉食。

其實羊肉這東西,比豬肉更加營養。但是其自身存在的膻味,卻是大部分不是回民等一些自幼便吃羊肉民族的人難以適應的。所以盡管軍區下發了一些羊肉的製作方法,但是依舊不太受歡迎。甚至有的重傷員住進了醫院,別的要求沒有,給口豬肉吃就行。

至於被稱之為三塊瓦的冬季軍帽,根據地上哪去找那幾十萬隻狗去?要是都用狗皮製作軍帽,單憑北滿一地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到所需幾十萬隻狗。無奈之下為了盡可能的節省棉花,狗皮的數量不夠,隻能用兔子皮和山羊皮代替。

為了籌集到足夠的幾十萬頂冬季棉軍帽所需的原材料,不僅幾乎殺光了整個根據地的狗和兔子。為了籌集到足夠的兔子皮,各地發動了大量的群眾上山打兔子。甚至還想辦法,從敵占區和朝鮮走私狗皮和兔子皮。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冬裝所需的皮子湊齊了。

至於從陝甘寧交換來的,以及根據地內自產的,無法製作大衣的山羊皮,則改為製作冬季日式的翻毛棉鞋,也就是後世熟稱的大頭鞋。考慮到東北雪大,而腳對行軍的重要性。所有的大頭鞋一律采用日軍駐黑河境內冬裝大頭鞋的樣式,全部都是高腰的形勢。

不過雖說羊肉吃的部隊和根據地內的百姓,都到了提起羊肉反胃的地步。但是相比一旦受潮便變得死沉,而且在行軍、作戰之中,極為容易掛壞和破損而降低保暖性的中式厚棉襖來說。

這些羊皮短大衣不僅保暖性更好,而且相當的抗磨、輕便。同時白色的外表,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之中,也是一個很好的保護色。同時全羊皮構成的大領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立起來,用上邊帶著的紐扣扣住,保證臉部不被凍傷。

有這些與舊式紮線棉衣相比的優點,使得這種原本隻是臨時作為一種手段而采用的冬裝,相當的受到部隊的歡迎。至於小小的兩樣白色不耐髒,以及還有下擺在必要的時候,不能收進棉褲內兩個缺點,倒也算不上什麼了。

而且羊這種生長期短,耐粗飼料的牲畜,也適合部分代替東北本地並不生產,隻能全部依賴外援和進口的棉花。再加上進口的棉花,還要紡織成棉布供應部隊夏裝和保證百姓日常所需,棉花始終供不應求的情況之下。

來源最容易,也是可提供數量最大,加工也簡單的綿羊皮,也就成了抗聯製作冬裝的一種重要原材料。畢竟這種蘇軍樣式的短大衣,不是高檔的皮夾克,用不到進行精細加工。隻要完成粗加工,甚至一些小的裁縫鋪也能夠製作。

隻不過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楊震以保守軍事秘密為由,堅決拒絕後勤部發動根據地內所有的群眾為部隊製作冬裝。堅持以剛剛完成擴建還不到兩個月,連擴建後需要新召的工人還沒有找齊的軍區被服一廠和二廠進行。

盡管這兩個被服廠剛剛完成了擴建,生產能力比原來翻了兩番,但所需的工人卻是與所需的數量相比,還相差懸殊。再加上還要生產棉褲、冬季軍帽和軍鞋的情況之下,在一個月的時間之內要完成幾十萬件羊皮短大衣,卻也是相當困難的。

羊皮短大衣雖說是短大衣,但是那是分跟什麼樣的大衣相比。與原來抗聯製式到膝蓋以下的棉大衣相比,自然算是短的。但是與棉襖相比,這種在楊震的要求之下,加長到膝蓋上的大衣,卻也著實不能算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