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替代品帶來的影響(2 / 2)

而且羊皮並不是剝下來就能使用,還要進行一係列的深加工。雖說不像製作高檔皮裝那樣費事,但工序一樣很多。單靠抗聯的兩個人都沒有招齊的被服廠,自身是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成這麼大一批冬裝準備的。

但是在楊震的堅決要求之下,後勤部長張鎮華卻是無可奈何。他怎麼也搞不明白,一個簡單的為部隊發放冬裝的問題,怎麼搞出什麼經濟戰方麵還有戰略偽裝的問題?在張鎮華看來,這都是那挨著哪兒啊。

盡管不理解,但是對於楊震的理解也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命令。無奈的張鎮華隻能將部隊的家屬,動員起來一部分到被服廠工作,不分晝夜的幾乎忙了一個月,才總算將打將的將所需冬裝趕製完成,保證了部隊在上凍之前的及時發放,沒有耽誤什麼事情。

但盡管這樣,在全力保證冬裝製作的前提之下,棉鞋和棉手套的製作也沒有能在下發之前全部完成。好在繳獲的日軍製式冬季棉鞋,還有一定的庫存。將這批棉鞋調撥給航空兵地勤,後方高射炮部隊等非一線戰鬥人員,才勉強滿足了需要。而棉手套,則機關等非一線戰鬥部隊,則晚了半個月才發放。

不管怎麼說,在第二批訂購的物資未能按時抵達的情況之下,抗聯在上凍之前總算將今年的冬裝全部按時下發。雖說後續引發一些或是好的,或是不好的事情,但總算解決了關鍵的問題。至少沒有讓部隊因為物資的不足,而在這冰天雪地的北滿挨凍。

而在整個東北抗聯作戰之中,一件蘇式的短羊皮翻毛光麵大衣,加上一件作為二層保暖使用的毛衣或是薄棉襖、一條厚棉褲以及一個兔子皮或是狗皮製作的棉帽子,外加一雙日式高筒大頭鞋和三指山羊皮手悶子。

這種極受歡迎的冬裝搭配,幾乎成為了抗聯在整個戰爭期間,冬季的時候製式的冬裝樣式。這種新式搭配的冬裝,抗聯則一直穿到新中國成立,棉花危急得到徹底的解決之後,才從部隊之中撤裝,該為兩件套式新式的冬季作訓服。

在四三年底,抗聯部分部隊入關之後。華北的日偽軍一見到這身裝束,甚至不用刻意偵察,就知道被他們稱之為東北虎的抗聯來了。這件事情,倒是當時隻是作為一種應急辦法的楊震沒有預想到的。

至於蘇聯人索要白俄一事,開始倒是沒有楊震與李延平想象的那麼複雜。不想在這件事情上得罪那有事那到的美國人,以及引起在部分根據地工作的白俄人陷入混亂的楊震,最後給蘇聯人出了一個餿主意。

抗聯將蘇聯需要的白俄,以蘇聯領事館召開戰爭情況通報會,以及蘇聯方麵統計一下在哈僑胞數量,為不想回國的通報提供去美國通行證等一些對這些白俄誘惑力很大的亂七八糟名義,連同家屬全部集中到哈爾濱以北的一個原日軍軍營。

至於後續的問題,則由蘇聯人自己解決。考慮到可能出現的突發和意外情況,楊震在經過請示中央之後,同意蘇聯人調集其遠東軍區內務部一個團,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暫時駐紮在哈爾濱。隻是楊震沒有想到,這件事情居然也會出現了一些偏差。

等抗聯將白俄集中起來之後,前來接收的蘇聯人,待白俄青壯年集中到足夠數量之後。其配合行動的領事館官員,便直接宣布他們報效祖國,補償在沙俄時期欺壓和背叛足夠的罪孽的時候到了。

然後不管那些白俄同意與否,直接出動進駐哈爾濱的那個內務團,用機槍逼著所有的青壯年換上軍裝之後,直接在營區之內就地送上火車全部統統的拉回了國。也許人力損失越來越大的蘇聯人,真的是對這些兵員求知若渴。不僅僅三十歲以下的,甚至一些十六七歲的孩子,或是三十多歲的中年人,也在蘇聯人強行拉兵的名單上。

實際上對北滿滲透同樣很深的蘇聯人,對這些白俄底子摸的很清楚。當集中到一定規模之後,都不用抗聯統計數量以及移交名冊。其熟悉的程度,甚至連辦理移交的抗聯幹部,都遠遠的比不上。而且壓根就沒有經過挑選,直接將符合條件的給帶走。

而其中那些哈爾濱白俄中有一定地位或是威望的人,則在領事館的官員配合和指點之下,直接當著抗聯交接人的麵,也不管別人感受如何,直接拷上手銬丟進一輛從國內帶來的焊上鐵欄杆的大客車,派專人押送到機場使用飛機運回國。

不過也許是真的急需補充兵員,也許是認為婦女、老人、孩子對他們已經沒有威脅。前來接收這批白俄的遠東軍區內務部,隻是帶走了青壯年男子,以及部分特別提出名單上的人之外,老人、婦女和孩子他們則全丟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