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2 / 2)

“但是那些掌握了多門外語,以及財務等我們急需人才連同家屬在內暫時不能轉交。還有猶太人和與中國人已經通婚的白俄,也不能交給蘇聯人。至於波蘭人和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有國籍的,無國籍的人倒是無所謂。如果他們需要,我們可以全部都移交給他們。”

“還有那些東正教的神職人員,除了保留下個別人之外,也全部轉交給蘇聯方麵。不過這件事情,先不著急談。可以作為解決第二件事情的時候,一個附加的談判條件。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解決海參崴那批美國物資的問題。尤其是棉花和燃油,幾乎已經成了我們最迫在眉睫解決的問題。”

聽到楊震說到物資之中的棉花問題,李延平突然想起一件事:“老楊,東北局在一個星期前接到中央的一份求援電報。現在華北雖然距離冬天還有一段時間,但是眼下失去冀中根據地的華北各部,嚴重缺乏物資。今年製作冬裝所需的物資,到現在還遲遲無法解決。”

“原有的部分儲備,大多毀於日軍的反複拉網掃蕩。而且日軍在反複掃蕩的同時,對我華北各個敵後根據地,又實施了極其嚴密的封鎖。不僅糧食和藥品,包括棉花、棉布、煤油所有物資一律不得進山。”

“在原有的地下關係不是被日偽軍摧毀,就是因為形勢的變化而失去聯絡情況之下。現在華北各個根據地,除了山東地區靠近棉花主產區,而形勢略微好一些之外,其餘的晉察冀、太行、太嶽、晉綏各大根據地,目前籌集的棉花和棉布,遠遠無法滿足需要。”

“同時陝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雖然已經展開,但由於時間的原因,雖然解決了部分困境,但是目前還無法徹底緩解陝北的困境。雖然暫時解決了部分糧食的問題,但其他的物資如油料、布匹依舊奇缺。”

“原本並不產棉的陝甘寧邊區,雖然開始棉花種植。但是限於種植的數量和過低的畝產。今年自身生產棉花總數雖然達到一百萬斤,但是這隻是皮棉的收獲量。這個數量,暫時還無法滿足需要。而國民政府對陝甘寧邊區嚴密的封鎖,又使得無法從外界獲取部分物資彌補差額。”

“中央昨日來電,詢問我們能否協助解決五十萬斤的淨棉,部分煤油、棉布,以解決陝北和華北的燃眉之急。如果可能的話,能否再協助解決一批黃金、銀元等硬通貨。如果實在不行,日幣也可以。”

李延平的話,讓楊震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錢方麵,倒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雖然現在正處於大量工業建設的北滿根據地,也相當的困難,但是作為國內主要黃金產地的北滿,解決部分急需的黃金還是可以的。

但是棉花這種北滿並不出產的經濟作物,現在根據地也是奇缺。棉花的問題,並不僅僅關係到布匹的產量。還有幾十萬大軍,能不能安全越冬的問題。更關係到北滿老百姓的生存問題和民心的穩定與否。現在北滿可不僅僅是幾十萬部隊,還有成千上萬的老百姓。

五十萬斤淨棉實際上到不是什麼太大的數目,如果想的話抗聯並非是拿不出來。但是如果拿出這五十萬斤淨棉,抗聯自身就無法滿足部隊和百姓的需要。而且原有的計劃,都將被徹底的打亂。

如果重新進口,按照目前的效率能不能趕到冬季之前運到還難說。而抗聯在美國訂購的後續一萬噸棉花,按照收購計劃以及運輸計劃安排,最早能夠運抵的時間也在十一月份。現在調整計劃,先不說能不能在短時間之內收購到。就是收購到,運輸方麵對蘇交涉也是一個問題。

而眼下抗聯這批進口的棉花,也不過才一千噸。而這一千噸棉花,不僅僅是單純製作冬裝的原料,還抽調相當一部分要紡織成棉布。單靠棉花,是製作不了棉襖的。尤其是東北氣候,使得製作棉衣所需的棉花,要比陝北和華北多出一倍來。

但中央這個時候提出這個要求,恐怕關內已經實在是難以為繼了。向抗聯張這個嘴,恐怕也是處於困難的極點了。華北與陝北的冬天,雖說不如東北那樣寒冷,但是沒有冬裝,意味著什麼?卻是所有人都清楚的。

雖然不至於像東北一樣,直接讓部隊失去戰鬥力,但是也能極大的削弱部隊的作戰能力。單薄的衣服,是抵禦不了太行山的寒風的。本身肚子裏麵就缺糧,如果再無法穿上冬裝,恐怕會有相當一部分部隊垮掉的。

一支被凍得半死的部隊,與一支吃飽穿暖的部隊相比,戰鬥力可謂是天壤之別。戰鬥不用打,結局就已經很清楚的。的確十八集團軍的戰鬥意誌是極其頑強的,但是再頑強的意誌,也抵禦不了大自然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