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裝的問題(1 / 2)

而且楊震很清楚今年到明年,正是整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最困難的一段時間。頻繁的天災,再加上日偽軍的不間斷掃蕩帶來的人禍,使得敵後根據地,尤其是華北根據地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至於那筆資金,楊震判斷很可能是為了華北各大根據地求援的。抗聯已經提供給了中央一筆美元,陝甘寧邊區的資金倒是不缺。中央甚至還用這筆美元,贖買出了一大批來東北路上,被扣留的教授和學生。

美元這種硬通貨對於國軍上層,以及那些識貨的中下層軍官來說,殺傷力遠比法幣,甚至現大洋大的多。用這筆美元在重慶幾十萬大軍的嚴密包圍之下,打開一條走私通道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同時在重慶也可以對換到足夠的法幣和現大洋,從盛產棉花的關中平原和甘肅隴東地區,走私到足夠的棉花。再加上陝甘寧邊區今年一百萬斤的皮棉產量,足以滿足陝甘寧邊區自身的需求。

重慶方麵對陝甘寧的封鎖,雖然相當的嚴密,但是也不是異常的嚴密。隻有有錢開路,中間還是有許多的空子可以利用的。不過單單通過走私,能不能滿足差額,卻是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但現在財力還相對充足的陝甘寧邊區,不會太過於窘迫就是了。

但是美元這種外彙,在大後方是硬通貨。到了淪陷區,對那些商販們恐怕就不好使了。對於那些商販來說,美元即便是掙到了也沒有地方花。無論是走私商人,還是借機發財的偽軍,人家認的是黃金、現大洋,哪怕是鴉片和法幣。

這個問題必須解決,既然關內部隊自身解決不了,那就抗聯來解決。還是那句話,雖說各個根據地在大部分的時間之內,都是各自為戰。但是全軍,無論是關內還是關外,都是一盤棋。缺了車馬炮,這盤棋還怎麼下?

不過楊震雖然下定了決心,但卻沒有立即回答李延平的話,而是沉思了一下道:“總指揮和李主席,對中央的這個要求,有什麼想法和建議?畢竟他們是主管地方的,整個北滿根據地今年越冬所需的物資,他們要清楚的多。”

對於楊震的反問,作為軍區代表參與過這個問題研究的李延平,想都沒有想的答道:“總指揮和家兄的意思是,將我們目前今年結餘下來的六千兩原本償還對蘇貸款的黃金,以及目前僅有的庫存二百萬銀元全部上繳中央我們一分都不留。”

“同時調撥一批人參,高檔皮毛,以及其他的比較值錢的東北土特產,以及所有庫存的鴉片,上繳給中央作為在部分活動經費使用。在關內的很多地區,鴉片也是一種硬通貨。甚至比法幣還好用。”

“至於棉花的問題,他們也在猶豫,是不是和中央說明一下我們這裏的困難。棉花要給,但希望中央是否考慮到東北的實際情況,減少部分數量?畢竟我們不僅僅是幾十萬大軍需要換裝,還有根據地的老百姓也一樣需要冬裝。”

“按照根據地目前人口的總數和實際需要,他們認為拿出二十萬斤還是可以支撐的。再多,恐怕就會影響到根據地內百姓的民生了。畢竟與還能搞到一些棉花的華北和陝北相比,東北距離棉花產地實在是太遠了。”

聽罷總指揮和李延祿的意見,楊震站起身來踱步良久,才抬起頭道:“我的意見是黃金和銀元按照總指揮和李主席的意見辦,但是上繳給中央棉花的數量不僅不能減少,還要酌情再增加二十萬斤。”

“不過在考慮到我們自身的困難,我建議我們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一告訴張鎮華,全力挖掘庫存底子,看看我們手中的棉花和冬裝的庫存實際數量,以及去年開春部隊換裝下來的舊冬裝中還有多少棉花可以進行重複使用。”

“去年冬季,我軍大部分時間轉入休整,作戰的次數和規模並不大。對棉衣的損耗,應該是不算大。就算冬裝的麵已經磨損,但是其中的棉花應該還能有部分可以循環使用。製作冬裝,不見得都必須要新棉花嗎。隻要保證保暖性,我看今年的冬裝參上一些舊棉花一樣可以使用。”

“同時我們要挖掘我們手中繳獲的日軍冬裝數量,以及軍大衣的數量。如果數量可以滿足需要那麼對二線守備部隊,以及各大機關工作人員、航空兵地勤等非一線作戰,不需要進行敵我識別的人員,可以配發一部分繳獲的日製冬裝。棉鞋如果數量充足,可以全部使用繳獲的日軍棉靴。”

“二在原有的采購計劃上,適當的做一些調整。如果我們手中的庫存糧食數量還算充足的話,可以抽調出一批糧食以及肉製品,與蘇聯方麵交換部分棉花。雖然基輔會戰之後,蘇聯主要糧食產地丟了。但是棉花的主要產地中亞地區,還是在他們手中牢牢控製著。”

“我們用糧食交換棉花,也是之前的慣例了。我想這個問題,並非是與蘇聯方麵無法談的事情。三到四萬噸小麥交換一萬噸皮棉的生意,我看還是可以做的。丟掉了烏克蘭的蘇聯人現在不缺棉花,缺的是糧食。他們在中亞地區棉花的產量,還是相當大的。這種交換,也算是一種雙贏嗎。”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