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交換的後續影響(2 / 2)

到戰爭結束,連同美英繳獲之後轉交的德製坦克。總數已經達到上萬輛坦克的抗聯裝甲部隊之中,除了有四分之一是自行生產的蘇式T三四坦克,其餘的二分之一總數約為五千輛為美英援助的坦克之外。

再加上美英陸續交付的在北非以及西線和意大利戰場繳獲的德軍同類型坦克,抗聯的坦克部隊之中居然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裝備的是德軍三號和四號坦克,總數相加高達三千多輛。

其中性能優異的四號坦克達到了將近兩千輛。幾乎成了僅次於美軍M四中型坦克之外的,抗聯裝備最多的中型坦克。其餘的除了二百多輛二號坦克和三八T坦克之外,全部為三號坦克。

至於半履帶車和裝甲偵察車,更是幹脆美製與德製的一樣占據了一半的數量。也就是說,蘇聯以及美英在整個二戰之中繳獲的德製三號和四號坦克,以及半履帶裝甲車和裝甲偵察車,最終幾乎全部都落到了抗聯的手中。

至於一百五十毫米重炮,除了百餘門抗戰結束之前生產的蘇製D一式一五二榴彈炮,以及接受的美國人援助的一五五榴彈炮,還有戰前蘇聯轉交的法式一五五榴彈炮中還能使用者之外。抗聯裝備的主力重炮,逐步由之前的雜式火炮換為蘇聯方麵轉交的德製一五零榴彈炮。

到戰爭結束,抗聯的二十三個直屬獨立重炮團之中使用德製一五零榴彈炮的,達到了十五個。其餘的八個團之中,使用抗聯仿造的蘇式D一式一五二榴彈炮四個,使用美國援助一五五榴彈炮的三個。

使用繳獲的日製八九式一五零加農炮,與加式一百二十毫米加農炮各一個。德製K十八型一百七十毫米加農炮的一個。德製一五零榴彈炮,到了四四年已經完全成為抗聯的主力大口徑火炮。

十六個縱隊所屬榴彈炮團之中的大口徑榴彈炮營,則是裝備的戰前蘇聯轉交的法式一五零榴彈炮和日製九六式榴彈炮各一半。除了作為主力火炮使用之外,抗聯按照中央要求,陸續向關內部隊整體移交了一百五十毫米榴彈炮八十餘門。

至於美國人援助的那一百多門一零五榴彈炮,則因為射程比較遠,最關鍵的是重量輕,被抗聯使用蘇聯方麵轉交過來的德軍繳獲並留下來自用的捷克三八式坦克,以及抗聯之中的法製坦克的底盤,改造為一百零五毫米的自行榴彈炮。

為每個裝甲師都配備了一個營,作為裝甲師主力支援火力使用。與由T二六坦克地盤改裝的七十六毫米加農炮,以及使用蘇聯移交過來的無法修複的三號坦克,繳獲的日製九七式坦克的底盤,加上抗聯自行仿製的部分九二式加農炮編製成的自行加農炮營,組成師屬自行火炮團。

每個自行火炮團,編製十二輛製的一零五毫米自行榴彈炮兩個,自行加農炮一個營。七十六毫米自行反坦克營一個。以及一個由二十三毫米雙聯裝高射炮改裝的自行高射炮,組成的十八輛製的高炮營。

每個團也配備了則由二號坦克底盤,加上後續生產的四聯裝十四毫米高射機槍,組成的一個八輛製的高射機槍連。除了部分輪式運輸車和加油車,以及半履帶式和輪式的裝甲運兵車之外,抗聯各個裝甲師所有的主戰武器,都換裝為全履帶式。

大量的德製火炮、坦克,再加上抗聯已經全部更換的德軍鋼盔,在抗戰結束四六年全麵爆發內戰之中,有大量德製裝備的抗聯,搞的國民政府軍隊在與在四四年底便大舉入關的抗聯第一次遭遇的時候,還以為自己遭遇的不是共軍,而是正宗的德國軍隊。

同時隨著德軍在蘇德戰場遭受的巨大損失,到了四三年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蘇聯轉交過來的性能優異的德製M三五、四零式鋼盔的數量就已經足夠給主力部隊全部換裝。抗聯陸陸續續淘汰了原有的性能隻能說是一般的法製鋼盔,全部都改裝為清一色的德製鋼盔。

也許繳獲坦克和大炮費一些力氣,但是對於鋼盔這種單兵裝備,蘇聯人在四一年底繳獲的數量就很大。到了四三上半年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之後,蘇聯繳獲的德製鋼盔數量,早就超過了抗聯的需求。

盡管這些鋼盔,很大一部分是蘇聯人從戰死德軍屍體上剝下來的。運來的時候,很多鋼盔上麵還帶著血跡和腦漿,甚至一些殘存的人體組織。但對於抗聯來說,總算得到了一款性能優秀的鋼盔,有效的減少了部隊在作戰之中因為彈片擊中頭部而造成的傷亡。

至於美國人在太平洋爆發之後,與英國人一起援助的大量托尼式鋼盔,則早在運來之初,就與繳獲的日製鋼盔,以及部分換裝下來的法製鋼盔一同被抗聯轉交給了關內部隊。抗聯自身卻並未裝備,而是逐步將法製鋼盔替換為德製鋼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