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2 / 2)

盡管總部已經再三下令,在不必要的情況之下,盡可能的減少火炮使用方麵的浪費,並嚴格控製火炮使用強度。因為這種情況,不僅僅意味著加速火炮報廢的速度,同時也是對炮彈的一個相當大的浪費。抗聯的底子這麼薄,別說火炮了,就是炮彈這麼打下去也實在有些吃不消。

但是對於火炮使用方麵,很多的部隊依舊出現了浪費嚴重的情況。在新京北戰場上,甚至出現了打一個日軍中隊反擊作戰,即動用野山炮連各兩個外加上一零七火箭炮連,八二迫擊炮和一二零迫擊炮各一個連,一個火力覆蓋即打出去上千發炮彈的戰例。

在攻堅作戰的時候,也經常出現對日軍一個普通的工事群,即動用一個炮兵營,甚至更多炮兵的情況。實施火力攔截的時候,無論增援的日軍出動多少兵力,多層次、交叉的彈幕射擊是相當普遍現象。

但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又使得總部對炮兵使用無法控製太嚴,以免影響戰鬥進展。畢竟目前抗聯主要的地麵火力支援手段,還是以炮兵為主。這就造成了部隊之中火炮,尤其是師屬火炮普遍使用過度,炮彈消耗量越來越大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之下目前抗聯使用的部分火炮,尤其是使用量最大,也是使用最頻繁的師屬火炮,相當一部分都到了必須更換的時候。而眼下在戰場上,想要繳獲日軍火炮,也越來越困難。

此次會戰,雖說到眼下已經全殲了日軍幾個師團。但是繳獲的完整火炮,並沒有多少。日軍在戰鬥失利的時候,會將所有無法攜帶或是已經沒有炮彈的火炮,盡可能的全部炸毀。現在繳獲的數量不足,無法滿足需要。如果再尋找不到來源,恐怕會影響部隊在今後的戰鬥力的。

按照郭邴勳的估算,按照今年對火炮的使用強度來看。此次會戰結束之後,至少要有五十門以上的七十五山野炮,以及相當一部分大口徑火炮,尤其是波蘭製造或是法國製造的野炮隻能退出裝備序列。

盡管知道楊震這麼做,也是一種在自身目前還無法製造身管火炮之下的無奈選擇。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郭邴勳也是很清楚的。但這一千輛美製卡車,對於郭邴勳來說還是相當的不舍。

這兩個問題,一個是關係到下一步作戰之中戰略補給的問題。一個是解決部隊未來火力支援的問題,兩個問題都是相當關鍵的問題,先解決那個都是頭疼的事情。既然這樣,也隻能是頭疼先醫頭了,至於卡車的問題暫時先放一放。

而且拿出去這一千輛美製卡車,對於眼下的抗聯還遠不到致命的程度,更不是在未來無法補充。但火炮的問題,是關係到抗聯在今後幾年作戰中的火力支援問題。考慮清楚了,郭邴勳雖說沒有表示完全的讚同,但實際上也算是默認了。

至於楊震說的今後除了軍事問題之外,他不會再插手根據地地方建設,以及與蘇美英三國打交道的話,郭邴勳反倒是沒有太在意。有些事情,不是楊震想脫身就能脫身的。中央明確指示,今後在對蘇美英三國交涉的時候,還是要以楊震的意見為主。

這個態度,已經很明顯的表明了中央的態度。而且在對待這些狡猾的西方列強方麵,大多數沒有對外交涉經驗的人,去了也隻能是吃虧或是幹瞪眼。用郭邴勳私下與李延平的談話來講,用君子去對付流氓吃虧的隻能是君子。

對於那些一心隻想占便宜的西方流氓,隻能用楊震這種臉皮又厚,又極其腹黑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盡其才。否則,隻有吃虧的份。這種情況,中央以及東北局還是清楚的。楊震想徹底的從中脫身,恐怕沒有那麼的簡單,弄不好隻是一個鏡中月、水中花。

最關鍵的是他認為受製於經曆和環境,有些事情甚至包括總指揮在內,眼光還是都有些短。考慮問題更多的還是限製在有限的視線之內。根據地要想真正有一個的長遠發展,至少目前還離不開眼前這位老兄。

在工業發達的法國呆了幾年的郭邴勳清楚的知道,在經濟發展與工業建設方麵也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戰略眼光。才能真正的促進一個大發展。而這個戰略眼光,至少從目前來看,還是非楊震這個人莫屬。其他人,還是做一些實際工作比較恰當。

最關鍵的是郭邴勳認為眼下根據地內,在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之下,造紙、紡織,甚至建材方麵的輕工業以民營經濟為主。重工業以及關係到國計民生根本的問題,以計劃經濟和公有製為主的模式,還是比較適合的。

如果換一個人來,搞出一個全盤蘇式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這很不利於根據地的經濟發展。雖說對經濟研究不多,但是蘇聯那種全部包攬的,過於僵化和死板的工業模式,郭邴勳還是很不讚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