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沒有那麼簡單(1 / 2)

楊震絕對不在參與地方事務的表態,讓李延平與郭邴勳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都不由的一愣。兩個人都沒有想到楊震會借著這個由頭,想要將自己也徹底的從地方事務之中脫身出來,將中央給予的權利又交了回去。

不過對於楊震的這個決定,郭邴勳倒是沒有想什麼。但是單純的軍人,對於軍事之外的問題,並不是太感興趣。但是對於李延平這個政委來說,可就有些意外了,甚至有些不太理解了。

眼下根據地內整個工業發展方案,都是楊震定下來的,規劃也是他搞的。甚至很多工廠的設備,也都是他一手弄進來的。就像現在正在抓緊時間,做最後開發準備,以及進行施工的位於肇州、安達的油田,就是楊震一手堅持搞出來的。

雖說還沒有出油,但是經過一個夏天的建設,那裏的工程基本上已經結束。油井都已經樹立起來,連接那裏到位於呼蘭正在抓緊時間建設的煉油廠運輸管道已經大致建設完畢。按照預定的計劃,明年開春就可以開始試鑽。

這個看起來有些瘋狂的計劃,連同鑽油設備以及石油冶煉設備,石油冶煉廠的引進和建設,都是在楊震一力堅持之下進行的。換了其他一個人,在早就已經被斷定為貧油國中國,在資金如此困難的情況之下,根本就不會這麼幹。

現在眼看就要試鑽了,這個時候他當撒手掌櫃的,恐怕是不太恰當吧。不僅僅是總指揮不會答應,恐怕就連中央也不會同意。盡管有那位最早到根據地的中國地質學開山之人的鼎力支持,但這可是關係到全國人民眼光所及的大事。

至於楊震這次關於拿出汽車與蘇聯交換談話的所有想法,李延平與郭邴勳都聽懂了也都明白了。但是對於楊震一下子拿出這麼多裝備去蘇聯交換武器的事情,李延平倒也罷了,最多有些心疼,還是理解和支持楊震的。

不過郭邴勳還多少有些想不通。其實也不單單是真的想不通,更多的還是肉疼。與蘇聯人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交道,對於蘇聯人的品性,無論是李延平還是郭邴勳,兩個人還是都清楚的。

正像楊震說的那樣,舍不得一塊好肉,是套不住蘇聯這頭餓熊的。隻不過對於眼下抗聯也需要的物資,就這麼交出去了,兩個人實在有些不甘心,更是肉疼的緊。對於郭邴勳來說,他原有的計劃幾乎全部都被打亂了。

其實對於郭邴勳這個上管天文,下管地理,中間還要管雞毛蒜皮的參謀長來說,炮兵目前所處的實際情況,他又豈能不清楚?眼下抗聯的確通過采取各種手段,以及在蘇聯人的協助之下,建設了一支恐怕在目前國內最強大的炮兵。

但是手中的火炮性能,卻是參差不齊。甚至有些火炮的生產與製造年代,都已經過於久遠。不僅性能已經落後,就是火炮的質量也有相當的問題。在去年與此次會戰高強度使用之後,已經不止一次出現因為火炮老舊而炸膛的事件。

而在經曆過去年的高強度使用之後,今年這些火炮性能以及壽命下降的更加厲害。特別是那些波蘭製造的法式七十五毫米野炮,本身質量就不如原廠貨。再加上普遍生產時間,已經高達二十年甚至更多,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都是一戰時期粗製濫造的產品,在使用之中問題就更多了。

不算波蘭仿造的,就算那些法製原廠的一八九八式七十五毫米野炮,也因為大部分都是一戰時期的應急產品,也都到了報廢的時候。火炮的本身老化,再加上日常高強度的訓練,也加快了這些火炮的報廢速度。

當然這些火炮出現事故之中,不單單是火炮的問題。抗聯在很多戰鬥之中,超過標準強度使用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楊繼財在阿魯科爾沁旗那場炮火屠殺之中,大多數的七五野炮都打出了超過標準射速將近一倍的炮彈。

至於其餘的一百毫米榴彈炮、一五零榴彈炮,其發射速度也普遍高於標準射速,超過一半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一個小時的炮擊,打垮了第七師團的主力,將總部調運到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炮彈打出去八成。這個火炮的射速不大大的超標,根本就無法做到,也不可能形成足夠密集的彈幕。

而這種現象在其他的部隊,也相當的普遍。七師裝備的兩門四一式山炮,在一場戰鬥之中短短的三分鍾之內,打出去近八十六發炮彈。而四一式山炮,即便是新製造的新炮,最大射速也不能超出每分鍾十發。八十六發炮彈,幾乎相當於這兩門山炮每分鍾打出去近十五發炮彈。

這種高強度的使用,無疑在另外一個方麵加劇了本身就是二手貨,甚至是三手貨,很多已經有相當老化的火炮報廢的速度。別說老炮了,就算新製造的火炮,也禁不起這麼高強度的使用。

不僅配備在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炮兵,多次出現炸膛導致炮兵傷亡的事情。七師的那兩門四一式山炮雖然沒有炸膛,但是也是戰後因為高強度使用,膛線幾乎磨平。經過檢驗全部,已經沒有維修的價值,隻能報廢處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