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沒有想到的結果(1 / 2)

見到郭邴勳總算想通了,楊震也就沒有針對這個問題繼續解釋。實際上這也就是當著李延平和郭邴勳這兩個自己最得力的搭檔,他才這麼苦口婆心。如果是換了別人,楊震恐怕連一句解釋的話都不願意講,更何況還將話講的這麼的透徹?

盡管已經定下了基本的調子,但是有些事情卻是楊震沒有預想到的。在經過多次拉鋸一樣的談判之後,蘇聯人雖然最終同意了他的這個交換方案。但是在簽署最終協議的時候,卻是出現了紕漏。

而原因說出來,幾乎讓人笑掉了大牙。M三零一二二榴彈炮,這款蘇軍標準的師屬支援火炮,蘇聯人自然知道是什麼東西。雖說前期在戰場上損失了成千上萬門火炮,但是蘇軍依靠現有的庫存,還是完全可以滿足抗聯需要的。

甚至不用從西部戰場上抽調,目前儲備在遠東地區並不多的這款火炮,完全可以滿足抗聯那點小小的需要。至於T三四坦克這種劃時代的坦克,蘇聯人自然也清楚的很,因為都是蘇軍製式的裝備。

雖說在戰局正緊張的時候,抽調出部分最新式的坦克,讓蘇聯人也一樣肉疼的緊。但是至少還知道,這些裝備去哪裏找。最關鍵問題,卻出現在了那款被楊震稱之為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身上。

眼下蘇軍裝備的七十六毫米火炮,尤其是野炮的型號不少。其裝備的中型口徑火炮,基本上都是七十六毫米的。其目前師一級裝備的主要還是F二二和F十型野炮,而團級裝備的則是一九二二式野炮,壓根就沒有這款什麼ZLS三型七十六毫米野戰加農炮。

這款所謂的ZLS三型七十六毫米加農炮,前來談判的蘇軍代表,包括他們身後的蘇軍總參謀部都是一頭霧水。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部隊什麼時候還裝備過這麼一款火炮。甚至主管蘇軍炮兵生產的蘇軍軍械部,都不知道蘇聯什麼時候生產過這麼一款聽起來性能極其優異的七十六毫米加農炮。

直到此次談判之中,始終坐鎮幕後的楊震,提出這款火炮是蘇聯著名的拉各賓設計局的產品時候。那位被從前線緊急召回的,一手斷送了蘇軍相當一部分優秀裝備。就連楊震提供的幾款新式武器,都通通被他槍斃了的前軍械部長才想起這款在今年七月份被他禁止生產的火炮。

在總算查清楚這款火炮的來源之後,蘇聯方麵卻因為這款火炮在通過驗證之後,便被禁止生產而無法提供現貨。這種情況的出現,無疑讓蘇聯人很是尷尬。一款外國人都知道的火炮,卻被自己人下令禁止生產。而現在更無法拿出抗聯所要求的數字,而無法交換到自己急需的反坦克武器。

最後還是那位擔任總設計師的拉各賓少將,冒著掉腦袋的危險告訴蘇軍總軍械部。這款被那位蘇聯元帥槍斃的火炮,自己偷偷的在設計局所屬的高爾基九十一工廠內已經少量生產了一部分。

雖說這些私下秘密生產的火炮,總數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千門,但是滿足抗聯的需要絕對沒有問題。正是有了這位關鍵時候站出來的少將總設計師,這才讓這幅鬧劇沒有持續的太久便結束了。

當這款被楊震點名索要,整個蘇軍卻是一門沒有裝備的火炮,引起極大興趣的那位蘇軍最高統帥下令拉到莫斯科試射,以滿足他的好奇心時候優異的表現。以及在隨後維亞濟馬會戰之中試用時候,以不過一個四門製的炮兵連,卻在遠射程之內,擊毀了幾十輛德軍坦克裝甲車輛時表現出的強大威力。

那位被這款火炮優異的性能所震驚的蘇軍統帥,如果不是現任蘇軍總參謀長勸說,差一點當場就要毀約。這款火炮具備的強大的,當前所有德軍坦克都無法防禦,更是蘇軍目前裝備的主力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火炮望塵莫及的穿甲能力,更是讓這位蘇軍統帥舍不得拿出去一門火炮去交換。

不過雖然最終還是按照談判定下的數目,交付了所有的火炮,並提供了全套圖紙以及派出部分技術人員來到抗聯協助生產。但是這位其實很小心眼的蘇軍最高統帥,卻是將怒火全部發泄到了那位倒黴的前軍械部長身上。

其實將火氣發到他的身上,倒也沒有冤枉他。如果不是他的守舊以及碌碌無為,這款性能極佳,而且威力相當大的火炮也不至於埋沒這麼久。按照蘇聯人強大的生產能力,到協議簽訂的時候,拿出上千門來說,絕對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如果不是他下令禁止這款火炮的生產,眼下嚴重缺乏新式反坦克武器的蘇軍,也不至於缺乏優秀的大口徑反坦克武器到如此的地步。更不會低聲下氣的去求,之前一直求他們的中國人。

甚至楊震早就給蘇聯人提供火箭筒這種單兵反坦克武器,最終卻被他下令禁止生產,甚至連圖紙都銷毀的事情,也在這個時候被某些人不小心的提了出來。這位元帥不怎麼好的人品,讓他明顯很不受蘇軍各級將領的看待。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