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在中國被慣壞的日軍(1 / 2)

這位一木清直大佐,明顯就是這種人中的一個。尤其是他們這些沒有受過陸軍大學高級指揮方麵的係統教育,對合成化作戰一知半解,主要依靠多年的經驗指揮作戰的無天組軍官。與那些有機會出國任職的陸大畢業生相比,眼光更加狹窄。

隻不過他們的那些經驗,來自於與一個遠遠弱於他們自己的對手多年打交道得來的,而不是真正與強手對決。而對於一木清直來說,包括他的同僚在內與多年積弱,內戰經驗更甚於對外作戰的對手作戰養成的那些經驗,對於日軍來說,很不幸並不是一個好的經驗。

當麵對著火力比日軍還強的真正對手時,就表現的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於可以說壓根就不會打仗了。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分的人就隻會死打硬拚。也可以說,這幫日軍軍官手中掌握的武器雖說比較現代化,但是真正的現代化作戰還沒有學會。

日俄戰爭之後,就沒有與任何一個現代化強國作戰過的日軍,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現代的戰爭。雖說也參加過一戰,但是幾萬大軍去打一支孤懸海外的孤軍,根本稱不上一場現代化的戰爭。日軍對新式武器很敏感,但是對新的戰術和戰略,卻是保守的緊。

缺乏真正的現代化戰爭經驗,在加上短視的戰略目光,這也是整個二戰結束之後美軍對日軍大部分的將領,真實評價並不高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會麵對真正現代化軍隊作戰,更不是打真正現代化的戰爭。

嚴重缺乏重武器的中國軍隊,讓養成張狂習慣的日本軍隊已經不習慣,甚至是不會與優勢火力的敵軍作戰。一句話日軍的眼下的張狂勁頭,是在中國戰場上被積弱的中國軍隊灌出來的。

在中國戰場上絕對壓倒性的優勢,成全了日本陸軍所謂的赫赫軍威,但是也真正害了日本人。重武器升級換代緩慢,大部分的軍官,尤其是真正處於一線指揮的軍官,缺乏真正麵對現代化戰爭的實際經驗。

麵對著具備真正優勢火力的敵軍,就不知道該怎麼去打仗了。諾門罕戰役之中日軍的確給蘇軍帶來很大的傷亡,但是那是靠著步兵嚴格訓練,養成的極高軍事素養,以及死打硬拚換來的。日軍的確在基礎訓練上和士兵的技戰術上,占據著優勢。

其低級軍官的戰場指揮能力,也還算可以。但是最關鍵的中高級軍官的實際指揮能力,尤其是最至關重要的聯隊一級軍官的實際指揮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也就是那麼一回事。在優勢的火力打擊之下,除了死打硬拚之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應對手段。

最關鍵的是,中國戰場上的所謂勝利,讓日本人養成的目空一切的毛病。自認為隻要憑借強大的武力,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對於大部分的日本軍官,尤其是年輕軍官來說,這世界上就沒有他們不敢去惹的東西。

被中國人搞的自己反倒是不會打真正的現代化戰爭的日軍,最終還是便宜了美國人。太平洋戰場上,日本陸軍的表現,除了旺盛的決死精神之外,其餘對真正現代化戰爭的陌生,讓美國人其實是撿了一個很大的便宜。

雖說這一點對現在的抗聯很是有利,但是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卻是一種悲哀,更是一種無奈。任何一個稍微有一點血性的人,也不願意見到侵略者的鐵蹄在自己的國土上踐踏。但是貧弱的中國,能夠堅持到眼下還沒有崩潰。

一支沒有現代化工業支撐,幾乎什麼都缺乏,甚至身後的國家連維持人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糧食,都無法得到充足供應的軍隊,還能在抵抗,還能在繼續堅持,就已經是這個國家和軍隊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幾乎未做抵抗便撤進關內,剩下的東北軍抵抗的時候很少。大部分留守東北的東北軍,不是一槍未放便繳械投降成了偽軍,就是就地潰散,關東軍侵占東北真正戰鬥打的少的可憐。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關東軍大部分的戰鬥都是與隻有輕武器的東北義勇軍或是抗聯作戰。而這種作戰與其說是常規戰鬥,還不如說是反遊擊戰。無論是東北義勇軍還是之前的老抗聯,都是缺槍少彈,基本上沒有什麼重武器的。

東北軍留在東北的重武器,不是隨著投敵的東北軍一起成為日軍的打手。就是原封不動的被日軍繳獲之後,用來打中國人。或是武裝他們在中國各地拉攏的,以便將來有一天能為自己效力的形形色色地方武裝,或是直接武裝偽軍。關東軍侵占了整個東北,除了錦州一戰和嫩江江橋一戰之外,根本就沒有經曆過什麼真正的戰鬥。

而在七七事變爆發之後的中國戰場上,規模龐大但裝備極為落後,無論是坦克、火炮,還是飛機都嚴重缺乏的中國軍隊始終未能占據過火力上的優勢。甚至哪怕是在一場小規模戰役之中,占據過從步兵武器到炮兵所有火力的上風。

派係眾多,訓練程度不同,裝備也不同。但是所有的中國軍隊,無論那一個派係,就是裝備最優良的中央軍,與日軍的裝備水平也無法相比。所謂的德械師,不過是德國鋼盔、水壺,加上德式口徑或是仿製德式輕武器,以及幾門雜牌的老式山野炮組成的簡裝版都算不上的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