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統論那一套(2 / 2)

“當然這些是單獨的像蘇聯那樣成立專科院校,還是都合並在這所大學之內,還需要總指揮與李主任自行決定。但我希望我們的眼光,不能局限於理工類和國文、哲學一類的東西。現在的根據地擴大了,各個方麵合格的人才都奇缺。”

“根據地目前的財政狀況,雖然說還沒有得到根本的緩解,但是也逐漸在走上正軌。與蘇聯和美國的貿易,也正在展開。怎麼樣盡可能的利用現有的資源,培養出我們自己的精通各種業務的人才,我們也該提上日程了。”

“這一點總指揮和李主任考慮的要比我們深遠。隨著根據地的麵積日益擴大,以及軍區強製性義務教育製的推廣,需要升學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多。單靠軍區理工大學、醫學院,以及選拔留蘇學生,根本就無法全部安置。”

“而且我們一方麵各種合格的人才奇缺,一方麵僅有的兩所大學無法容納更多的學生就讀,而且因為他們的特殊性質,也無法容納更多的學生。這就形成了一個極大的矛盾,這種情況也很不正常。成立一所綜合性的大學,或是多所專科學校,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有益處的。”

“不過在教師的結構上,不能都指望這批一樣剛走出校門的學生。要在根據地內部,還是要多挖掘一些潛力的。比如外語、財會,甚至基礎化學和物理,還有數學和哲學等一些保密性不太強的專業,完全可以從根據地內的白俄和猶太人中間尋找一批人嗎。”

“至於來根據地的這批人員的安排,就按照你說的辦。所有來根據地的隻要與理工類無關的教授和應往屆畢業生,都交給東北局安置。另外從工科和理科的人員中挑選一部分留下之外,其餘的也全部轉交給東北局。至於怎麼安置,我們可提供一些意見,但是主要還是看東北局那邊。”

“但是在安置的時候,對於那些背景複雜的學生和講師,不要進行任何的歧視。人家能放著富裕的生活,來我們這個苦寒之地吃苦,就說明他們對自己的家庭還是不滿的,還是敢於反抗的,內心還是想著救國。大後方來的那些有國民政府背景的學生也是一樣的,我們要相信他們的愛國心。”

“我說的謹慎一些,是要防止日偽方麵利用這個機會向我們內部滲透。還有重慶方麵形形色色的特務組織。什麼中統、軍統,什麼憲兵司令部,還有其他的什麼各個戰區的情報機關,我們都更要防備。”

“尤其是主要針對教育界的中統局,滲透能力還是很強的。家中有什麼重慶方麵的高官不怕,有當漢奸的父親也不怕,隻要不是特務我們就歡迎。即便是一經查實了,也不要等同論處。”

“考慮到目前國內政治環境和情況,我建議還是區別對待為好。對於日偽特務嚴懲,這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對於重慶方麵派來的,我建議還是押解出境。如果有身份特殊的人,我看完全可以交給中央,換回一些我們被捕的人員。”

“老李,我說這些不是因為其他的什麼原因。我是想不要因為家庭背景的關係,對某些類似出身的人有歧視。中國的現狀決定了,占國民百分之九十的連肚子都吃不飽的群眾,是沒有辦法供養一個大學生的。

“不說別的,在七七事變之前,除了師範類是免費的之外,各種大學的教育都不是一個普通人家能夠負擔的起的。不說別的,國立大學中學費最低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一年是二十塊銀元的學費,就不是大部分的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

“而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每年上百元的學費,更加不是一般人能夠負擔的。最貴的上海同濟大學,甚至達到每年二百一十元。別說普通的老百姓,就是一般的中產階級都負擔不起。北平三十年代的一個普通警察,月薪是大洋六元,如果不貪不占的話,根本就無力負擔一個大學生。”

“再加上報名費、書費、住宿費和夥食費等其他費用,一個普通農戶就算不吃不喝,一年也隻能勉強的維持一個學生,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之下。如果遇到什麼天災人禍,或是趕上什麼經濟危機,或是糧食豐產糧價下跌,想要供養一個大學生,更加是一個吃力的事情。”

“眼下國內能念的起大學的人,至少也要是一個中產家庭。所以學生們的背景複雜,也就不難想象了。尤其是我們重點招攬的理工科的畢業生,不能說沒有,但是家裏有點底子的還是占了大多數。”

“除了像免收一切費用的師範學校之外,大學生的背景複雜一些,就不難理解了。我們不能一概以血統論,不能搞老子混蛋兒混蛋的那一套。還是一句話,人心一旦傷了,再想彌補就難了。國民政府還知道有教無類,我們總不能還不如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