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艱難的遷移(2 / 2)

而且在參觀了這裏已經建設好的教學和研究環境之後,葉企孫教授知道這些都是專家級的教授,留在這裏會有更大的發展,也能為國家做更大的貢獻。但是關內的那些學生怎麼辦?總不能隻留下文學院、法學院或是醫學院,讓所有的學生都轉為文科或是學醫吧。

而從此次來東北的專家、教授、學生之艱難來看,這位葉企孫教授也清楚,讓西南聯大或是其他某一個大學整體搬遷到東北,就算抗聯能想辦將他們從大後方安全的運輸到東北,但也隻能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一個國家的教授和學生,從這個國家的這個地方遷移到那個地方,卻是還要偷偷摸摸,繞路新疆、香港、緬甸、新加坡和蘇俄。而且一路上還要隱藏行蹤,甚至是鬼鬼祟祟的,扮成商人、流亡者、汽車司機等各種千奇百怪的麵孔,以躲避路上無數的檢查站。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之中,恐怕隻有中國才會發生這種稀奇古怪的事情。

那些因為夫人身體的原因,無法經曆如此的折騰,自身又作為重點人物被國民政府嚴密監控的教授之所以能出來,當初還多虧西南聯大的校長梅貽琦找到重慶軍委會的那位委員長特批的,直接從重慶上的抗聯飛機。

當然那位委員長能順利的放行,與美國大使館的人員幾次拜會也不是沒有關係。眼下正值國民政府全力爭取美援的時候,隻要美國大使館出麵了,這位中國最高軍事統帥就算再不情願,也隻能同意。

否則他寧願把這些教授都槍斃了,或是統統的將他們都趕出國,也不願意讓他們去共產黨的地盤。在他看來,這些人到了那邊隻會增加眼下臨時盟友,但未來肯定是對手的實力,這是他最不願意見到的。

即便是這樣,吳大猷、周培源、梁思成三位教授與他們的夫人,在一路上也受到多方的刁難,差點沒有在重慶機場被扣下。當時甚至鬧到抗聯的接運人員和警衛人員,差點沒有和機場的警衛部隊動槍的地步。

雖然最後雖說勉強上了飛機,但三位教授所有攜帶的書籍和衣物都以違禁物為借口全部被扣在了重慶機場。除了身上的衣服之外,這幾位教授和他們的家人,可以說赤手空拳來的東北。

從重慶到東北這一路的飛行,如果不是抗聯和延安方麵派出的人員悉心照顧,以及早早的便在飛機上配備了醫生和藥品。連必備的急救藥都被搶走的幾位夫人,甚至根本就到不了東北。尤其是身體最弱的吳大猷夫人,差一點就病逝在半路之上。麵對某些方麵的如此刁難,一生倔強的周培源先生,在機場當即落淚。

從幾個教授為了治療自己夫人的肺病,來到東北尚且如此的困難。更別說西南聯大整個遷移到東北來。而等到了哈爾濱之後,葉企孫教授才知道,相比幾位先生的遭遇,西北聯大的幾位教授的遭遇更加嚴重。

那幾位準備途徑蘭州、新疆,轉到蘇聯的教授以及西北聯大理學院和工學院畢業的一百多學生,在蘭州便被扣了下來。盡管蘇聯領事館,以及學校方麵多次的交涉,卻始終未能被釋放,直到現在還在蘭州陸軍監獄裏麵關押著。還有為數不少的學子和教師在跨越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線時,大部分都被扣留過,甚至逮捕並被秘密處決。

如此大規模的動員關內教授、講師、以及學生去延安,或是途徑其他地方轉到東北,以國民政府對這些大學的監控程度來說,不是一點察覺沒有。在很多的時候,中統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麵對這種情況,國民政府不采取種種的攔截措施,就真的怪了。

除了西北聯大師生的遭遇之外,武漢大學、複旦大學、交通大學、蘭州大學、同濟大學等一些列學校的教師和教授,都走的很困難。相比之下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還有浙江大學因為地處雲貴,靠近滇緬走的還相對容易一些。那位雲南王不知道收了什麼好處,或是出於什麼心思,也在途中提供了一些幫助。

除了因為身體或是家人的原因,從重慶走的人受到部分刁難之外,大部分人走的還是比較輕鬆。大部分人直接從雲南出境後,便有汽車來接。直接到緬甸港口,乘坐蘇聯或是美國的輪船抵達海參崴。

福建地區的廈門大學好一些,但是一路上也遭遇到了不少的艱辛。反倒是從淪陷區走的教會大學的人,以及從靠近香港的中山大學等位於靠近香港的廣東大學,或是一些地方專科學校走的人,還是比較容易的。

但凡是遷往國統區,尤其是遷往西北與四川的諸多學校,沒有一個教授,甚至學生走的能夠順順當當走的。一路之上被扣、被查的比比皆是。這種情況之下,誰敢說讓這些大學遷移到東北來?眼下將關內的大學遷移到東北來,簡直無異於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