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絕對不能離開這裏(1 / 2)

而且就算能勉強遷移到東北,但今後的招生也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少數的師生遷移尚且如此的困難,更何況從關內招收大批的新學生?單以目前東北根據地的適齡青年人數,根本就無法滿足招生的需要。同時,這也在無形之中因為政治的因素,剝奪了關內其他人受教育的機會。這一點,無論是楊震實際上葉企孫教授並不知道,西南聯大的趕往東北的師生之所以在雲南境內,並沒有受到過多的刁難,是抗聯用那位雲南王為了與中央軍對抗急需武器的心思。用三十條步槍或是一萬發子彈一個人的價格,將他們換回來的。

為了能讓在雲貴地區的幾所大學師生在途徑雲南的時候,受到一些照顧,不至於受到刁難。最關鍵的是避開滇緬公路上,數不清的各種檢查站,以及軍統、中統安插在這條公路上的無數眼線。

抗聯開出了一萬三千支滇軍慣用的法式步槍,六百五十挺法製輕重機槍,外加五十萬發八毫米子彈的價格,才買得他們可以避開國民政府設在滇緬公路上的檢查站,平安的抵達緬甸南部的仰光港。

否則他們連雲南都出不了,就得被扣下。這位葉企孫教授,還真的以為他們這些書生那些拙劣的化妝術,外加拖家帶口,能夠躲過軍統的眼睛?要知道他們中的很多人,包括這位葉企孫教授在內,可都是上了軍統黑名單的人。

隻是不知道內幕的葉企孫教授,在沉默了好大一會後還是搖了搖頭道:“楊長官說句實在話,我也希望他們都能留下來。相比在關內各個大學之中,在這裏有更好的研究條件和研究設備。幾乎所有的教授都能在這裏,找到自己的研究課題。”

“留在這裏,甚至不用你們特殊的照顧。單憑給出的關內兩倍的薪水,就可以安心的上課與做研究,再也不用擔心生活。但這些兩百多名教授和講師,可謂是眼下中國大學教育,不應該說是理科教育的精華。”

“如果他們都留在這裏,關內的其他大學理科和工科的專業課幾乎要癱瘓。別的不說,西南聯大的理學院和工學院都無人可教了。作為一代教書人,我們不可能隻管東北的學子,而對關內的學子不管。相比關內大後方以及淪陷區的學子數量,東北的人口基數還是太少。”

“楊長官,我個人的意見還是爭取大家的個人的誌願。留下來的固然好,不能留下來的那些,我希望您和諸位長官也不要強求。他們回去不是為了自己,如果是為了自己,你們這裏給的待遇比現在已經相當困難的大後方要好的多了。”

“甚至就是此時正在淪陷區內重組大學的汪偽政權,開出來的待遇也遠遠的好於他們留在大後方。如果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他們根本就沒有必要來東北,直接去南京、上海,或是北平就可以了。不說別的,單單一個偽北京大學開出的薪水,就是西南聯大的六倍。”

“單純的做一些研究和科研,這裏的條件也更能發揮他們能力。你們弄來的那些儀器,很多都是西南聯大所沒有的,甚至是國內所沒有的。熊大縝和我說過你們現在一些研究上的事情,留在這裏他們可以發揮更多的自身能力。因為在大後方,國民政府是沒有能力,也沒有想過進行類似的研究。”

“但他們回去,是因為關內還有幾萬學子等待著他們。作為一個教授也好,作為一名教育界的人也好,我們不能厚此薄彼。我們來這裏,固然是能發揮自己所長。但關內還有幾萬求學若渴的學子,今後還是十幾萬,幾十萬的青年需要教育。”

“百年大業,教育為本。十年栽樹,百年育人。如果我們這麼做,耽誤的不僅僅是一代人,而是幾代的中國人教育夢。當然你們如果可以在關內招生,並將錄取的學生全部運到東北來,那就絕對沒有問題。”

“我也希望目前在大後方所有已經處境越來越艱難的大學,都搬遷到東北來,以給那些學子和教授一個穩定的學習環境。但是按照國內目前的這種政治風氣和情況,你覺得這有可能嗎?”

“我雖說隻是一個做學問,從來不過問政治的人。但國內眼下的政治環境,卻並非是無所察覺,我還不至於麻木到如此地步。軍統和中統公開到學校抓捕青年講師和學生的事情,也多次的經曆過。”

“在這種情況之下,將大學搬到東北來,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可能。但中國的高等教育還要繼續下去,關內大後方以及淪陷區嗷嗷待哺的幾十萬適齡青年,還需要繼續讀書,還要繼續深造。我們不能為了一隅之地與政治上的偏見,毀了中國整整一代,或是幾代人。”

“這次我們帶來的學生,除了考取了官費留美或是留英,以及少數進入國民政府內工作的學生之外,幾乎是全部今年與去年的畢業生了。這些人的能力,我們是清楚的。讓他們留下來,雖然不能說是完全可以代替,但是也可以解決你們部分的燃眉之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