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出關真是一關(2 / 2)

部隊出關作戰,讓很多人都很不情願。離家過遠是一個原因,以及在過去都是過不下去的人才闖關東的傳統,還有關於東北那些恐怖的傳說,也占據了很大的原因。這也是引起挺進軍出現逃兵潮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對於來自五湖四海的主力部隊,地方武裝升級來的部隊,這種情況是最嚴重的。尤其是那些升級完就整編北上的部隊,更是重中之重。地方武裝大多成分比較單一,多是由一個地方的人組成。

這樣的部隊,除了幾位高級指揮員之外,從上到下清一色的同鄉,甚至營連幹部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身邊的人都是老鄉,跑起來更加方便。偶爾抓回來的一兩個逃兵,甚至在第二天連看守他們的人都一起跑了,還出現了帶隊幹部帶著一起跑。

別人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現在的挺進軍是老鄉見老鄉一起跑。到最後挺進軍甚至規定夜間放哨,要求黨員和骨幹帶隊,而且不許放單人哨兵,還組成了各種幫教小組。可就這樣,也控製不住。有時候帶哨的和放哨的一起跑了,幫教的人和教育的人的一起沒有了影子。

在編成挺進軍的時候,這些升級的地方武裝無論是在向晉北集結的路上,還是在出關的路上,幾乎每一個部隊都有逃兵出現。甚至有一個從地方武裝升級來的營,從補充進主力部隊到還沒有完全出關,在晉北集結的時候,就已經跑的隻剩下不到一個半連。

甚至出現過一個連從連長、指導員到下邊的普通戰士,一個不剩全跑回老根據地的事例。人家也幹脆,說既然在那都是抗戰、打鬼子,那麼回家守著鄉土也是一樣抗戰,自己保證不當漢奸、不當叛國。

在挺進軍出關時,越往北走逃兵的現象也就越嚴重,甚至老部隊、老骨頭都出現逃兵的現象。在部隊在冀東地區過長城的時候,還曾經發生過有一個團的營教導員,帶著馬夫和通訊員,連同六個調往東北工作地方幹部,還有一個班的戰士一起都跑了回去的事情。

挺進軍臨出發的時候,為抗聯專門組建的六個新兵團,等出了長城一線。上萬人的新兵,跑的隻剩下六千多。新兵跑,老兵也跑。戰士跑,幹部也跑。逃兵的事情,在挺進熱河這一路上成了各級幹部最頭疼的事情。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每天晚上行軍休息的時候,各級幹部見麵第一句話都是你們今天又跑了多少?一些新升級的部隊,甚至問的是你今天還剩下多少人。幹部還剩下幾個,戰士還剩下多少。

部隊又是在崇山峻嶺之中強行軍,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去抓這些逃兵,隻能采取一些極端手段來處置。為了遏製住這股逃兵潮,一向輕易不殺人的政委下令,對待逃兵的政策進行調整。

由原來拖槍逃跑的就地槍斃,改為對於逃兵中的幹部隻要抓到就地槍斃,戰士第一次罰到後勤部門做苦役,第二次則就地槍斃。拖槍逃跑就是叛逃,這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對於普通的逃兵這麼處罰,在關內部隊的曆史上恐怕還是第一次。由此可見,形勢究竟惡化到了什麼地步。

為了遏製逃兵潮,在出長城的時候甚至一次槍斃了鼓動戰士逃跑的一個老紅軍時期的副營長,還有被抓回來的三個連級幹部,十多個排級幹部。並采取了傳首示眾,將屍體擺在行軍路線上讓所有幹部戰鬥都見到,這一古老的威脅方式,才大致刹住這股風氣。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從新升級的地方武裝之中出現的這股不願出關作戰而引起的逃兵潮,已經蔓延到了老部隊和幹部身上。甚至有的人都喊出了寧可死在太行山,也不願意去東北。再不下決心刹住這種情況,等到了熱河整個部隊還能剩下多少人?

新升級的部隊倒也罷了,但是那些老部隊跑的人可大多都是經曆過無數大戰惡戰的老骨頭啊,甚至還有不少三八年就入伍的老兵。這樣的人也都跑了,可見當時的形勢之惡化。但盡管殺人殺的政委都有些心軟了,卻仍舊沒有完全杜絕逃兵的風氣。

直到部隊進入熱河之後,因為敵情過於複雜和嚴重,脫離部隊幾乎就是一個死。別說單獨行動,就是小部隊都很難生存下來。再加上日偽軍已經嚴密的封鎖了內外長城一線,就是離開部隊跑也很難跑回去。這才讓這股逃兵風,徹底的平息。

你身上的軍裝可以脫掉,槍也可以丟掉。但是你的口音能改?手上的老繭和腦袋上軍帽壓出來的印子能去掉?被日本人抓到,不是送到東北當勞工,就是死路一條。與其這樣,還不如留在部隊。

用溫文爾雅的挺進軍政委的話來說,這出關真的是一關。當兩位老帥與楊震談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楊震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饒是他的心理素質這麼好,也是瞠目結舌。這與後世自己所知道的曆史,簡直可以說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