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除了河北冀中、冀東地區之外,還有山西東北部、察南地區,甚至整個北嶽山區、五台山區都在其作戰範圍之內的晉察冀軍區。其所在的先天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其在此次會戰之中占據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就是說隻要打通與晉察冀軍區的聯係,也就意味著打通了除了山東地區之外,整個華北各個敵後根據地之間的聯係。
在熱河正南方向,作為整個華北心髒地帶平津地區日偽軍兵力眾多的情況之下。將下一步的作戰目標放在察南地區,選擇日偽軍兵力較為薄弱的地區展開,還是比較理想的。同時那裏還有晉察冀軍區北嶽區的部隊活動,可以在下一步作戰之中起到一定的配合。同時在必要的時候,晉綏軍區也同樣可以參戰。
在兩位老帥看來,南下察南可以背靠外蒙作戰。雖說需要麵對兩方麵日軍,但至少可以避免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同時察南地區緊鄰熱河,可以最有效的縮短必要的補給線,也有利於與關內老根據地的部隊配合作戰。
而且這不單單是兩位老帥的意見,也是中央的意思。對於中央來說,此時正是抗聯大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機。打通與關內陸地聯係的重要性,中央不是不清楚。但是在中央看來相對於打通與關內陸地交通線的重要性,保護北滿抗日根據地更為重要。
眼下中央絕對不希望抗聯的實力,在大發展的前期受到太大的影響,以影響其下一步的發展。畢竟作為抗聯的直接對手,至少現在關東軍還是日軍所有重兵集團之中,兵力最多、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一個集團。一旦抗聯在此次戰役之中損失過重,無疑會對整個北滿根據地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
對於兩位老帥的意見,楊震並不否認的確在整體部署上相當的有利。但楊震認為這個計劃,還是有些過於保守了。察南地區的確有一定的先天優勢,但眼下隻拿下察南地區卻是弊大於利。原因隻有一個,不打掉蒙疆駐屯軍的主力,這條交通線即便打通也顯得很脆弱。
察南地區,距離日偽軍駐紮重兵集團的平津地區還是太近,與山西的日軍第一軍轄區也緊密相連。日軍蒙疆駐屯軍的主要兵力,也部署在察南的張家口與大同兩地。這裏的縱深過淺,一旦周邊的日軍圍攻,缺乏有效的回旋餘地,這條交通線隨時有被重新堵死的可能。單純拿下察南地區,對打通交通線並無太大的好處。
而且與之交界的晉察冀軍區隻能控製鄉村,大部分的交通線與城市還控製在日偽軍的手中。尤其是公路線,還大部分控製在日軍手中。大部分的人員和物資運輸,還要經過層層的封鎖線。這種情況之下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運力極為有限。這在相當程度上也遏製了抗聯與關內部隊,互相補充血液的能力。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拿出這麼大的力量來打通關內外的交通與聯係。那麼與其做的保守,還不如放開了打。集中挺進軍大部,抗聯眼下在林西的王光宇所部,搶占整個察北與綏北地區,直接打通與晉綏軍區之間的陸地聯係。
晉綏軍區雖說地處晉西北,但是與陝甘寧邊區隻隔了一條黃河。而且整個晉綏軍區所麵對的日偽軍兵力,遠比晉察冀軍區所麵對的日偽軍兵力要少的多。部隊可以搶占察北、綏北地區之後,進而向南發展,協助晉綏軍區徹底的清除轄區內的日偽軍。真正將晉西北控製在自己人手中,以達到可以通過那裏大量轉運物資與人員的作用。
同時日偽軍在察北地區兵力遠比察南地區薄弱,主要以一些地方偽軍以及偽蒙軍為主。同時與山地為主的察南地區相比,察北地區以草原、台地地貌為主。這種地形有利於抗聯發揮目前裝甲與騎兵協同作戰的優勢。
最根本的一點是,長度達到一千餘公裏的陰山山脈,將整個察哈爾分為兩部分。如果搶占察北地區,不僅可以打通途徑察北與綏遠的交通線。山勢險峻的陰山山脈,以及麵積達到十幾萬平方公裏的渾善達克沙地可以成為交通線的天然屏障,保證整個交通線的安全。
以陰山與渾善達克沙地為天然屏障,用於保護交通線的兵力要遠比在三麵受敵的察南要節省很多。而且察北地區與綏北山水相連,拿下察北可以順勢直下綏北的包頭,轉而快速南下進抵綏南。
利用有利地形,發揮裝甲、騎兵集群的優勢,在最短的時間奠定局麵。不僅大大的節省兵力與時間,而且察北的地形,更有利於抗聯發揮裝備上的優勢。草原地形對於裝甲集群作戰,總比在陰山之中一點點的硬啃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