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真正的基礎(2 / 2)

“我們在這次會戰之中,雖然重創了關東軍的航空兵。但日軍有著完善的航空工業。我們打掉他們一架,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補充兩架。而我們的航空兵,數量有限不說,補充更加困難。是打掉一架少一架。防空,尤其是城市的防空,至少目前看還是要以高炮為主。告訴熊大縝,要是能在年底之前搞出來,我給他們幾個記特等功”

“在我的規劃之中,十四點五毫米高射機槍,作為團一級的空地兩用火力使用。而二十三毫米高射炮、五十七毫米高射炮,包括蘇製三十七毫米高射炮,則分別裝備旅和縱隊一級。作為集群防空掩護火力。同時以五十七毫米高炮,組建一批獨立高炮團,作為軍區的預備隊。”

“至於蘇軍援助的八五高炮,則與五十七毫米高炮,以及部分三七毫米高炮組成城市、鐵路沿線防空火力網。保證軍工廠以及幾個大城市重點民生處,不在日軍飛機轟炸之下受到任何的損失。”

“原有的我們自行生產的十二點七毫米高射機槍,則全部從團級改為營級使用。政委,我已經決定了。等王效明那邊結束,全軍進入休整、整頓階段。全力發展軍工產業,以及航空兵、裝甲兵。儲備彈藥和物資。”

“一年之內,隻要日軍不主動進攻,我們就不搶先發動進攻。人才不夠,就請求中央去關內挖。航空、彈道、物理、化學,隻要涉及到軍工產業的人才,能挖來的都要挖。不能挖的,想辦法也要挖。”

“做思想工作不行,就開出重金。按照他們現在的薪水標準,漲一倍全部使用美元支付。隻要他們能來,在生活上一律給予最高的待遇。要房子給房子,要車給配車。另外,留學學生的數量要增加。還有請求中央,盡量在國統區,甚至淪陷區動員一批東北流亡學生。就說抗聯熱烈歡迎他們回到家鄉,參加家鄉的解放。”

“還有,今年除了夏季已經選派的一千名留學生之外,我們年底之前要在選派一批留學生去蘇聯。重點就是列寧格勒精密機械與光學儀器學院以及莫斯科航空學院留學。還是老規矩一律選擇理工科,哪怕就是學怎麼開火車也行。但是文科專業的一個不選。”

“政委你說的對,發展軍工產業,不是單一的依賴圖紙,更多的是人才的支撐。建立一批軍工企業,基本上滿足我們在軍事上的需求,已經是我們目前所麵臨的最急迫問題了。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就是掏空了軍區的家底,損失一些眼前的利益,也要想法子建立我們自己的人才儲備。”

“政委,你去和總指揮彙報。請求他出麵,去一趟莫斯科見見斯大林。請求蘇聯方麵派遣一部分專家到我們這裏工作。軍區理工大學組建的速度還要加快。中國籍的教授不夠用,就用白俄的。”

“哪怕是我們在哈爾濱抓獲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日本籍教授,隻要經過嚴格審查也可以使用。你讓政治部的人去找那些俘獲的日本籍教授,告訴他們如果他們願意繼續站在講台上,隻要保證教學質量,我將按照他們之前的待遇給予同樣的薪金。”

“還有讓軍區政治部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中摸摸底子,看看有多少是大學教授或是技術工人。我不管他們因為什麼來中國的,是怎麼樣來中國的,但既然來了,就要留下一些貢獻。雖然給他們頒發護照的是日本人建立的偽滿洲國。但是簽發簽證的是中國人,不是什麼滿洲帝國的外交官。而中國的土地上,從來就沒有過所謂的滿洲帝國。”

“我不管他是什麼出身,是什麼國籍。隻要他們手中有知識可以為我所用,我就敢用他們。不過這些人最好安排到大學中去做講師,真正的秘密研製工作,盡量還是不要讓他們插手。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尤其那些日本專家,他們的祖國目前還在與我們進行著一場決定民族命運的生死之戰。對於這些人既要用,但是也要防。在用的時候,軍區政治部、社會部以及情報部要對他們進行嚴密的監控。”

“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付出多少的努力,我們也要培養起我們自己的人才。萬丈高樓平地起,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一個產業的基礎。一個國家真正的發展,並不是靠一小撮的精英。而是靠成千上萬的科技工作者和教育者,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人才,才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真正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