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國家真正的脊梁(1 / 2)

說到這裏,楊震坐下來摘下軍裝上衣口袋中的鋼筆,打開一張信紙寫下了幾十個人的名字交給李延平道:“政委,這個名單發給中央,就說我楊震請求他們無論如何也要將這些人動員來東北。如果他們真的願意來,我可以親自到重慶迎接他們。”

“還有幾個人目前都在美國留學,讓彭定傑一定想辦法找到他們,想辦法動員他們到東北。你與總指揮商量,請蘇聯方麵給予我們最大的協助。這些人從重慶方麵走,恐怕困難會很大。”

說到這裏,楊震猶豫了一下,又在電報上增加了幾個名字後道:“這幾個人給中央發報。就說我們手頭上還有一種治療肺結核的特效藥。與鏈黴素搭配使用,對肺結核的治療效果更好。隻要他們答應來東北,我們將全力以赴治療他們夫人的肺結核病。”

李延平接過楊震遞過來的名單,看了看上麵的一個個對於他來說極為陌生的名字:“葉企孫、束星北、張子高、王淦昌、陳芳允、饒毓泰、吳有訓、周培源、王竹溪、周惠久、林同驊”。而在這長長的名單邊上,還有幾個表麵了留美身份的人名。

楊震末了後邊還加上了一句內地各個大學的機械工程係、化學係、電機工程係、航空工程、化工工程係、采礦係、冶金係的畢業生。隻要未能考取留學生的,如能動員來東北,請中央想盡一切辦法動員來東北。

如那些教授願意來東北,他們的學生也原來跟來東北繼續從事他們的學業,他們的學生抗聯也將一並的安置。總之就是一句話,對於發展工業急需的知識分子,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

看著名單上的人,長期在東北孤軍作戰,可以用與世隔絕。這次帶隊去延安,才第一次進關,並不知道這些人究竟是什麼身份的李延平皺了皺眉頭道:“老楊,這裏麵的人都是什麼人?值得你如此的重視?還有這個束星北、錢三強、林同驊,居然讓你在名單上還特別的標注出來。”

對於李延平疑惑,楊震沉默了一下才道:“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脊梁,是一些懷揣著科學救國夢想的可敬的人。如果我們真的能將他們動員來東北,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軍工事業,將會蓬勃的發展。”

“這些人很多都是我一生敬仰的人。他們能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回到我們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就是為了培養出真正的中國人自己的科學家。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別的專業教授,隻是可惜我們現在暫時還用不上。”

“你在給老郭去一個電報,讓他親自請他父親老人家來東北。讓老郭將我們目前的真實情況向他的父親做一個詳細的彙報。就說我代表東北抗日聯軍,真誠的希望他來東北工作,以便早日恢複被戰爭破壞的鐵路,打通我們的大動脈。”

說到這裏,楊震掩飾不住疲憊的眼睛看了看窗子外邊已經滿天星鬥的夜色,微微頓了一下,才轉過頭來道:“給中央發報,將我們與蘇聯方麵達成的協議上報。將我們目前的需求,一定要詳細轉告給中央。內地的各個大學,隻要是理工科的畢業生,有多少我們要多少。”

“如果有先前的畢業生,願意來東北工作,我們也將同樣的歡迎。並給與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以最優厚的待遇。一句話,隻要他們能來,無論提出什麼要求,我們能做到的一定全力以赴。”

“不過你還是要和中央再強調一遍,已經考取公費留學的學子,我們暫時還是不要動員來東北為好。即便是已經報名的人,也要想辦法婉言拒絕。科學是需要長期交流的,閉門造車是創造不出先進的科學理論的。”

“在國內各個大學目前科學研究水平遠遜於歐美先進大學的情況之下,我們在需要吸收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不被科技強國越拉越遠,隻能依靠選派留學生。而對於我們來說,科學才是真正的生產力和戰鬥力。”

“在生存條件上,我們可以被稱之為土八路,也可以為這個稱呼而自豪。但是在精神和科學知識吸取上,我們絕對不能以這個稱呼沾沾自喜。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一支不重視科學的軍隊是可悲的。”

楊震的話,讓李延平不由的瞠目結舌道:“老楊,這些話包括最後的那句話一並都轉發給中央?之前的那些倒是無所謂,反正我們也發過類似的電報。隻是最後的那句話是不是有些過了。”

對於李延平的勸慰,楊震搖了搖頭道:“一字不差,全文轉發給中央。領袖雄才大略,我相信這句話他會明白我的用意的。讓一個大學理工科畢業生去搞政工工作,去當一個營連長衝鋒陷陣,除了愚蠢什麼都算不上。那不就英勇,那叫做浪費。而且是令人心痛的浪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