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由三團抽調的人員組成的那個連配屬一團臨時編組成的兩個加強了大量自動火器,幾乎是人手一支衝鋒槍的加強排,由一團團長何誌山親自指揮在突破口沒有絲毫的停留,在遊動炮群的掩護之下,向日軍縱深猛衝過去。
王光宇給一團布置的戰術很簡單。在突破四十聯隊的防禦後,向著其縱深猛插下去。將日常訓練的三猛戰術充分的施展開來,爭取將四十聯隊的防禦撕扯的一個稀巴爛。當然,要是能順手將四十聯隊的指揮部打掉那就更好了。
在一舉突破日軍防線之後,何誌山按照王光宇的命令,親自指揮突擊部隊沒有在突破口做任何的停留,直接向日軍縱深穿插下去。
而在其身後,由王光宇親自指揮的遊動炮群不惜工本的對其進行火力掩護。那裏遇到日軍的阻擊,炮彈便落到那裏。之前在興山要塞整訓時候,王光宇特地下過苦心的步炮協同訓練的結果讓他在此時得到了不菲的回報。
在撕裂日軍防線,穿插行動開始後,王光宇指揮的支援炮火幾乎就是跟著攻擊部隊的腳步爆炸。可以說是指那打那。其反應速度之快,射擊的準確性之高,與前沿步兵協調之完美,可以說是極為出色。
為了保證自己的計劃成功,王光宇不僅將楊震調撥給他的六十枚照明彈全部拿了出來。甚至沒有敢使用部隊現在通常使用的日式信號槍。而是將一旅的僅有的三支蘇製信號槍都交給了何誌山。隻要預定的紅綠兩色信號在那裏打出,王光宇指揮的炮群的炮彈就會落在那裏。
王光宇動作快,他當麵的日軍反應液不慢。在發現自己中了對手聲東擊西的詭計後,王光宇正麵日軍兩個中隊身後的四十聯隊原本作為預備隊的,剛剛被調上來,準備在天亮之後,接替在兩天的戰鬥中已經被打殘的第一大隊,繼續向將軍石一線發起攻擊的四十聯隊第三大隊立即發起了反衝鋒,試圖奪回突破口。
剛剛抵達戰場,就被王光宇占了一個大便宜,硬生生的從自己胸膛上撕開一口子的四十聯隊第三大隊,,將阻擊王光宇佯攻二團的事情丟給還沒有來得及撤下去第一大隊殘部。自己則全力對付率先打開突破口的一團。
急於重新封閉突破口的第三大隊則立即集中兩個步兵中隊,大隊炮小隊,外加一個重機槍中隊的所有兵力,死命的向著一團打開的突破口發起衝鋒。試圖將突破口重新封堵上後,在騰出手收拾那支鑽進自己肚子中的小雜魚。
麵對兩側日軍幾乎是一波接一波發動的反擊,為了掩護正在向日軍縱深猛插過去的何誌山,一團政委李明峰指揮拚湊出來的兩個連部隊,在被何誌山留下的那個一團目前最後一個相對完整的連隊配合下,玩命的抵抗著。
而他當麵之敵,日軍第四十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鬆野正平少佐,為了能將突入自己陣地的對手反擊出去,可謂是拿出了血本。一上來便集中手中的兩個步兵中隊,在大隊炮小隊兩門步兵炮,一個重機槍中隊的全部火力掩護之下,發起了波浪似輪番衝擊。
在日軍傾盡全力的反擊麵前,李明峰這場阻擊戰打的可謂是極為很苦。除了被何誌山留下的那個一團目前唯一還算完整的步兵連之外,由團部直屬工兵連為主體,加上少數還能行動的輕傷員甚至馬夫、炊事員、文書等非戰鬥人員組成的這兩個連隊剛一交火,馬上便顯現出與日軍的巨大差距來。
這兩個臨時七拚八湊,大部分由非戰鬥人員組成的連,雖空有一腔戰鬥熱忱,但無論是戰術素養還是日常接受的訓練,都與正規野戰連隊根本無法相比。與日軍差距更是相當的明顯。
指揮這樣的兩個連隊與日軍精銳作戰的艱苦程度可想而知。隻一個照麵,其中一個連便傷亡過半失去了戰鬥力。要不是那個何誌山留下的老連隊策應得力,在自己也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情況之下,派出兩個班迅速趕過來支援,恐怕早就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