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震的回答,劉延東有些興奮的道:“司令員您就放心吧。這種武器,早在開始生產的時候,我就考慮過於日式武器彈藥通用的問題了。並且已經想出了一些改進的辦法。您放心,一周不五天之內我保證拿出合格的產品。”
劉延東的回到,讓楊震苦笑不已的對著張鎮華道:“弄了半天原來你在這裏等著我那。好吧,既然你下了苦心,我也不能浪費是不是?就按照你的想法,隻要你能拿出合格的產品,我就批準你大量的生產。”
“不過,你現在的生產重點還不能放在這支槍身上。一要利用這種機槍的技術,抓緊時間對部隊裝備的法式機槍供彈機構的改進。二要將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對日式子彈的複裝上。部隊對彈藥即將要有一個較大的需求量。”
“三要抓緊時間對那種新式步槍進行鑒定後,按照總部要求的數量盡快的生產出來。另外,我和你們說一下,今後一切輕武器的生產,除了少量裝備給偵察營的之外,不能改進成使用日式彈藥一切全部停產。”
“我們現在的能力有限,還不能給部隊全麵換裝。彈藥的生產線還是以日式為主,部隊主要也還是使用日式武器,而且庫存那麼多的日式彈藥,我們不能都浪費了。所以除了必要的少量裝備的武器外,其餘的武器生產一定要圍繞日式彈藥做文章。”
楊震的話,讓張鎮華與劉延東微微的一愣。兩人都是老兵了,聽到楊震的部隊對彈藥即將有一個較大的需求量話後連忙問道:“怎麼司令員,要打大仗了?”
對於兩個人疑問,楊震微微的點了點頭道:“鬆花江南的日軍現在調動頻繁,不斷的增加火力、兵力的配置。我想他們動手的時候應該不會太久了。所以我們要提早做好準備。這也是我急著趕過來看看你們對高射機槍的改進到什麼地步的原因。”
聽到楊震提起對高射機槍的改進,劉延東連忙將他拉到一挺已經改進完畢的德什卡高射機槍麵前道:“司令員,我們已經按照您的要求,對這些機槍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因為技術能力所限,我們隻能對其供彈機構做了部分的改進,由原來的彈鼓改為采用彈鏈供彈方式。另外在槍管上安裝了握把以便方便的更換槍管,去掉護盾。將原有的重量由一百二十八千克,減為七十八千克。分解開後,三名戰士就可以方便的攜帶。”
“至於您提出的去掉原槍管上的散熱片,改進槍口的消焰器,我們還無法進行。不過要是重新生產的話,按照我們現有的設備,隻要有完全的圖紙可以製造出來。新生產,總比要在已經生產出來的實物改進要好的多。司令員,這種高射機槍,我們完全可以逆向測繪後仿製,我們現在有這個能力。”
一邊聽著劉延東的彙報,一邊熟練的擺弄著眼前的這挺大口徑機槍的楊震沉吟良久道:“我們還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去一下子進口太多的合金鋼材。手頭上這幾百噸至少在短時間之內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你要按照現有的原材料生產,不能都指望進口原料。進口的鎳鉻合金鋼隻能放在最關鍵的部件上,比如槍管、撞針,其他的部位像槍架一類的要盡量采取來源比較多的軌道鋼。”
“不僅在原材料的使用上要動腦子,在不影響武器性能的前提之下,盡量可能多的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還要深入挖掘現有武器潛力,進行適合我們的改進。比如那些使用彈板供彈的法式機槍能不能改為彈鏈或是彈匣供彈?如果能就盡量做出改進。”
“正像你們說的那樣,我們現在還不是地主,沒有那麼多的餘糧,不能大手大腳的浪費。我們手頭有限的資金還要進口必要的糧食、布匹、棉花甚至鹽巴。不可能全部投入到軍工建設上去。這幾萬人的部隊吃穿,幾十萬居民的民生還要兼顧。在連肚子都吃不飽的情況之下,我們做不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