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九三九年的山寨武器(3 / 3)

“不過兵工廠那些從原十一軍兵工廠出來的師傅說利用鐵路使用的軌道鋼可以改造。這次劉長順帶回來的大量鋼軌對緩解原材料緊缺的情況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有了這批原材料,這種新式衝鋒槍生產的進度可以大大的加強了。我想有一兩個月便能滿足部隊目前的需要。”

說到這裏,總指揮拿出來了楊震交給兵工廠的另外兩張圖紙道:“你這兩張圖紙上的武器,說實在的我們暫時先在還生產不出來。雖然結構同樣簡單,但生產工藝卻比這兩種衝鋒槍高的多。”

“首先我們沒有你圖紙上要求的這個口徑的槍彈。即便用日製七七口徑重機槍彈改造,至少現在還有些困難。幾乎相當於重新生產一次。還有機匣采用整體鋼材衝壓工藝,我們現在倒是能製造出來。”

“但是合格的槍管,卻是造不出來。雖然鍍鉻的設備我們有,庫存的鍍鉻原材料卻是不多。而且鍍鉻工藝比較繁瑣,我們一時隻能保證對衝鋒槍的生產。據那幾個軍工師傅講,生產這種需要大量的鉻,我們根本就無力滿足。”

“我們用九二式重機槍槍管,改造過一支。使用少量的經過改進的七七子彈實驗過。其射速極佳,而且點射的精度幾乎不比歪把子輕機槍差。但我們總不能將所有的庫存的九二式重機槍管全部改為生產這種武器吧?對於火力貧弱的我們來說,重機槍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支援武器。”

“我們也曾經用其他的材料試製過一支,不過隻打了幾百發子彈槍管便發紅過熱。打到一千多發子彈的時候,槍管便已經變型、報廢。這種武器的射速太快,對槍管的生產要求的工藝較高。即便是使用九二式重機槍槍管改造的,也隻能發射幾千發,槍管便報廢。我們手頭隻有少量的鉻,除非將衝鋒槍全部停產,否則根本就無法保證這種武器的生產。”

“不過幾個工人師傅說過,這種武器生產簡單,堅固耐用。隻要有合格的原材料,短時間之內便可大量的生產。隻是使用日式七七口徑的子彈有些不太適用。但這並不算什麼問題。隻需在一些零部件上做一點小小的改動便可。”

“至於這個什麼反坦克火箭筒,我們至少現在還沒有這個條件生產。首先製造發射筒使用的高強度合金鋼我們沒有,現在也沒有辦法製造。我們即沒有煉鋼設備,也沒有煉鋼人才。”

“而彈體、風帽、彈底蓋我們雖然能生產出來,但缺乏所需的薄鋼板。錐角為70°的這個紫銅藥型錐我們生產不出來。還有這個機械慣性發火引信,以及彈性鋼尾翼我們都無法生產出來。更別提空心裝藥等其他配件了。楊副總指揮,至少這個武器,除了作為發射藥使用的黑火藥之外,其餘的至少是短時間之內,我們無法生產出來。”

說罷,總指揮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道:“楊副總指揮,我看這兩種武器,我們暫時先不要生產,還是集中全力生產急需的衝鋒槍與改造歪把子機槍,以及複裝子彈的問題。至於其他,還是等以後有條件再說。”

“尤其是這種新式自動步槍,好是好,但射速太快,對子彈的消耗也太厲害。一支這種槍,幾乎比我們使用的日式輕重機槍還要耗費彈藥。按照我們現在隻能使用繳獲的日軍原材料生產子彈來看,一旦大量裝備,我們的兵工廠的產能根本就無法滿足需要。”

總指揮指的這兩種武器便是楊震交給兵工廠的後世著名的AK47步槍與RPG2反坦克火箭筒這兩種武器。這兩張武器,楊震原本就是為了與北麵那個老大哥用來做交易的東西,隻是不生產出一些樣品來,終歸還是缺乏說服人家的有利證據的。

聽罷總指揮的話,楊震並沒有急於回答他。而是沉默了下來。臉上忽明忽暗的不知道再想著什麼。

見到楊震聽罷總指揮的勸告,卻沉默下來。以為楊震有些想法的李延平接過話題道:“司令員,我們的兵工廠能這麼快生產出需要的武器,這與總指揮的重視分不開。兵工廠的生產都是總指揮一直親自在抓。我們的實力有限,原材料除了一些日式武器的材料之外,全部短缺。能做到眼下這個地步已經是最大的努力了。”

聽到李延平的勸解,楊震知道他有些誤會了,便微微笑道:“政委,你這可是誤會我了。我可不是對總指揮有什麼意見。我隻是在想一些問題。總指揮、政委,你們看,這兩種武器我們暫時無法生產出來,但不代表有人生產不出來。”

楊震這話一說,總指揮、李延平,包括郭炳勳在內,馬上便都反應過來他指的某些人是那些人。他們很清楚,這些武器圖紙楊震不可能交給日本人。自己又孤軍陷在敵後,可謂是四麵楚歌的滿洲,這圖紙也不可能交給別人。這個人隻能是北麵那個老大哥。

隻是有些摸不清楚楊震真實意圖,幾個人沒有胡亂猜測。隻是將期待的目光看向楊震。希望這個家夥別像現在這樣吞吞吐吐的,早點將自己的想法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