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1 / 3)

見到幾個人都用期待的眼光看著自己,楊震便有些撓頭該怎麼去解釋。自己總不能說今年九月份,歐洲會爆發一場世界級別的大戰。德軍那個後來幾乎橫掃了歐洲的裝甲雄師在波蘭的表現,震驚了幾乎全世界。

正是通過這場戰役,讓全世界都真正認識坦克這種終於成熟起來的攻擊力異常強大的武器的巨大威力。而對於北麵的那位西部地勢平坦,極為適合大規模運用坦克戰術老大哥來說,德軍的坦克,這是一個極為致命的威脅。而那位老大哥出於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想法,會大力生產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還有自己該怎麼說,對麵的那位老大哥在今年的冬季,為了所謂的安全理由去強搶自己鄰居的土地,結果被人家揍的鼻青臉腫不說,步兵還在對手大量裝備的衝鋒槍之下,死傷慘重之後,才真正認識到了衝鋒槍的威力,開始大量的設計,生產這種武器?

據楊震自己了解,在波蘭戰役結束之後,這位老大哥幾乎瘋了一樣的擴充坦克部隊以及反坦克部隊。所有生產的火炮,除了火力壓製之外,還要有反坦克的功能。

自己這種雖然對原材料要求有些苛刻,但並非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自己雖然無法生產,但對於人家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最關鍵是工藝簡單,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大量生產的武器怎麼看也比他們生產的那些笨重的反坦克槍要強的多。

雖然他們自己肅反殺掉了大批優秀的指揮人才,但楊震相信對方總歸還是有識貨的人的。這種武器對於對方來說終歸還是有市場的。

至於AK四十七步槍那就更簡單了,這種極為複合老大哥胃口的武器,在那場規模不大,卻使得老大哥幾乎成了全世界笑料的戰爭之後,應該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對於已經生產了數十年的莫辛納幹步槍來說,這種自動步槍的生產線並不需要大規模的改動。

同樣適用七點六二毫米步槍彈,隻是長度不同的彈藥生產線也不需要大規模的改動便可快速的形成產量。分別已經有了步槍、手槍兩種不同七點六二毫米子彈生產線的老大哥,想必不會介意在增加一種的。隻要這種武器對他們適用,也是他們急需的。

最關鍵的是這種武器工藝簡單,容易掌握。總比他們那種飽受爭議的SVT四零半自動步槍要簡單的。很適用於現在蘇軍的素質,以及訓練水平。後世這種步槍剛一完成投產,便以最快的速度將剛剛裝備不長時間,同樣性能極為優異的SKS半自動步槍換裝,就是一種表現。

現在的蘇軍對武器的掌握程度,以及訓練水平,總該還不如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後世阿富汗的那些恐怖分子吧。隻是這些理由,楊震確實無法說出口來。

琢磨了一下想法之後,楊震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笑了笑反問幾個人道:“你們覺得這兩種武器怎麼樣?與我們現在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捷克式步槍,以及其他各個國家的步槍相比,有什麼優缺點嗎?”

對於楊震的反問,幾個人沉思了一下。最後還是由全程參與了這種武器試製總指揮先回答道:“這種你口中的自動步槍,雖然射程與我們眼下使用的步槍相比,有些近。但射速快,火力猛。其火力的強度,不亞於一支輕機槍。單純從射速來看,我看隻需要兩支,在近距離甚至足以壓製日軍九二式重機槍。”

“而這種武器使用的是短步槍彈,雖然連續射擊的時候,後坐力不算小。但與現在使用的各種步槍、輕機槍來說,尤其是輕機槍相比,還算可以接受的。其遠距離連發的精度雖然有些差強人意,但點射的精度還是不錯的。”

“這種武器雖然對原材料有一定特殊需求,但是實際生產卻很簡單,很容易製造。而且極為容易為士兵掌握,很適合我們國家這種文盲占據大多數的士兵實際接受能力。”

“至於這個反坦克火箭筒,雖說同樣對原材料有一些特殊要求。但同樣生產工藝也並不複雜。隻要解決了原材料,還是很容易製造的。我們雖然生產不出來,但在工業發達的國家卻是不成問題。”

“我感覺這種武器不單單可以作為打擊坦克等裝甲武器,還可以對敵工事進行打擊。這東西,雖然威力上還不能與火炮相比,但在重量之上應該比直射火炮輕多了。一個士兵就可以進行操作。”

“楊副總指揮,你設計的這兩種武器,若是能大規模投產,可謂是劃時代的武器。隻可惜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條件。”

對於總指揮的惋惜,楊震擺了擺手道:“這沒有什麼,畢竟我們的條件在那裏擺著那。不過反坦克火箭筒生產不出來也就罷了,但自動步槍雖然不能大規模的生產,但要想辦法改進一下工藝,做到可以小批量生產,至少要給偵察營換裝上。告訴那幾個工人師傅,他們隻要能將使用壽命弄到一萬發,我就給他們記頭功。”

“不過就不要去使用九二式重機槍的槍管了。我們不是還有一些槍鋼庫存嗎?就用這些庫存生產。雖然壽命短了一些,但總比沒有要強的多。至於生產衝鋒槍所需的槍鋼,那些工人不是說了嗎,用鋼軌鋼就是了。”

對於AK四十七這種武器無法生產,楊震倒沒有太意外。一種武器的射速越高,所需要的鋼材質量要求也就越高。自己手頭除了日本製造的本身性能就不太理想的槍鋼之外,就是鋼軌使用的高錳鋼,這兩種鋼材都不太適合製造射速過大的武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