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抽象。封麵設計中的抽象語言並不像單幅抽象繪畫作品那樣難以被人們接受。它帶有一定的音樂特性,在欣賞時給讀者以盡量多的想象餘地和再造空間,使欣賞本身也成為創造的一部分。抽象方法大致有以下六種。概括抽象:把客觀物體歸納概括抽取主要感覺。組合抽象:把多種客觀物體組合,抽取並聯結能共同表達某種觀念的東西。變形抽象:把實物變形、符號化。情態抽象:根據或並不根據什麼,為表現某種情緒或感覺,任意畫成的圖形。裝飾抽象:主要是為了裝飾而未必具有特定內容的圖像。虛無抽象:畫麵上什麼也沒有,但卻可以表現多種東西。如圖畫中的空白,或做天,或做地,或做水,或做雲都可以。
(3)裝幀設計的美學特征
裝幀藝術作為人類文化意識的表現形式,以其不顯見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和改變人的文化知識和審美觀念構成。裝幀設計的美學特征,歸結起來,大致有四個基本方麵。
①整體性。裝幀是一項整體工程,一般包括封麵、版式、題頭、插圖和裝訂等方麵的內容。從功能看,它們處在一種相對獨立的位置,彼此不能替代;從性質看,它們處在一種相互並列的地位;從結構看,它們處在一種互相依從的關係,共同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裝幀藝術不但要求整體中的每一個形式都具有審美的意味,而且每一個形式又都得成為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在裝幀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是分項進行的,但它們必須在一個總體構思的指導下實施。否則,設計上任何一個方麵、一個局部的失誤,都將破壞裝幀的整體美。裝幀同時也是一項綜合工程,它所涉及的範圍極廣,需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如設計過程中的構思、造型、構圖、色彩以及文字方麵的問題;生產過程中印刷工業、印刷材料、印刷工藝、印刷技術等方麵的因素;產品效益方麵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所以在文稿付印之前,設計人員就應該全盤考慮裝幀的思想和藝術、整體和局部、內容和形式、材料和工藝等因素,製訂完整方案,使設計、製版、拚版、印刷、裝訂等工作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隻有這樣,裝幀藝術才能在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的結合上得到理想的結果。裝幀還是一門綜合學問,所涉及的知識麵極廣。它要求設計人員除了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外,還應當對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文藝學、民俗學、市場學、心理學等有比較廣泛的了解,這樣,他才能敏銳捕捉時代的亮點和讀者群的審美心理,設計出真正有色度、厚度、力度、有血有肉,百看不厭的裝幀作品來。
②裝飾性。裝飾不同於一般的繪畫,它著重表現形式上的裝飾美。人要改造客觀世界,使之符合人的審美習慣和審美理想,就需要利用和改造事物的各種自然物理屬性,賦予它一種合乎人的目的的美的形式。一本書的形狀、色彩、版式、插圖、裝訂看上去是否賞心悅目,這些都屬裝飾美問題。因此一本優秀的書籍,不僅需要有高質量的文章,也需要有美好的“和聲”,應當注意封麵色彩的調和,標題款式的新穎,版式布局的變化,裝訂形式的一律,以求美觀。裝飾作為一種“和聲”,它總是依附某一書籍的具體內容而存在的。所以必須正確處理內容與裝飾的辯證關係。書籍裝幀的內在矛盾是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對立統一。裝幀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應結合書籍本身的功能結構的特點,在形式上作相應的裝飾處理,使得書籍的感性形式成為對人類自身情感價值的直接肯定,人們在使用它的時候不僅感到得心應手,而且從中能感到美的享受。所以,書籍在形式上的裝飾方麵的追求應以不妨礙功能的發揮為限度。裝飾的使用切忌脫離書籍內容,孤立地去創造所謂美的形式的做法。不過,裝飾畢竟是作為書籍的外在形式而出現的。一般說來,它並不表明實質性的東西,因而和內容相關又保持距離。裝飾的美感作用主要是通過裝飾本身所具有的明顯的表情顯現出來的。各種裝飾以其外在的形式所顯示和烘托的趣味、情調、氣氛,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讀者的感情和思想。這種情感色彩的達意往往是比較朦朧的、含蓄的、寬泛的,讓心態各異、趣味不同的讀者獲得各種最大的審美空間。因此,我們不應該要求出現在書籍上的每一個小小的圖案或紋飾都具備再現生活的功能,也不應該要求它們表現明確思想意義的主題。裝飾的表情性,與自由運用點、線、麵、色等美的形式要素和一律、對稱、對比、調和、節奏、和諧等形式規律有密切關係。裝幀設計就是運用各種形式要素和形式規律的表情特征創造形象,設置氛圍,表現情趣,以此來打動人,吸引人。換言之,沒有情感的顯現,也就沒有裝幀美。但是,情感不能被視為美的本質的東西,隻有既“震撼人心”又“照亮人心”的作品,才能稱得上真正具有美感力度的作品。
③獨特性。獨特性是藝術的生命所在。一切裝幀隻有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創造裝幀美,才能在種類繁多、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給廣大讀者以強烈的吸引力。書籍裝幀的獨特性,首先是由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裝幀同一般繪畫的不同之處在於,它必須依附某一書籍的具體內容而存在。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在設計封麵、版式、題頭、插圖、裝訂時,必須從書籍的具體內容入手,有意識地突出應該突出的方麵,有意識地表現應該表現的主題。因為任何一件成功的裝幀作品,必有一個最突出的顏色、線條、形狀和意義,它集中表現了作品的獨特之處,支配著其他構成因素。需要強調的是,盡管有特色的內容為創造有特色的形式提供了可靠依據,但隻有當設計人員對書籍內容產生真情實感,從中獲得獨到的感受和理解時,才可能創造出獨具特色的裝飾作品來。裝幀獨特性也是由設計者個人的主觀因素所決定的。第一,設計人員的文化素養和知識結構的差異必然對創造裝幀美產生直接影響。第二,裝幀美對讀者的感染力和裝幀中包含的設計者的思想感情分不開。而裝幀人員物化了的主觀感情或者說熔鑄進了裝幀人員主觀因素的客觀形象也因人而異。第三,審美理想是審美主體在自己的審美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審美理想一旦形成,對於客觀事物的感知就帶有明顯的傾向性。對他所感知的方麵,迅速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出現相關的美的意境,並創造美的形象顯現之。一切裝幀美的產生,都是裝幀藝術家個人審美理想實踐的產物,因而富有個性特色。此外,裝幀獨特性的產生是由於裝幀設計是一項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沒有設計上的創新,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裝幀美。裝幀藝術提倡創新,在構思、構圖、色彩和手法等方麵更鮮明地反映時代精神,更加符合當代人的思想情趣和審美要求,需要處理好規範與創新的辯證關係。裝幀語言有各種形式,一方麵,作為整個出版界每個設計人員參與裝幀活動的準繩,具有一定的規範性和穩定性;另一方麵,真正具有審美價值的作品意味著突破已有的規範。這就要求設計既要照顧已有的規範,又要作某種程度的漸變。就漸變的程度而言,則要以讀者可以接受為限。
④時代性。書籍是人類文明的偉大標誌之一。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的書籍裝幀總受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方式的製約,總是形象地反映一定時代的生活本質和人們的審美願望。因而,在不同曆史條件下,也就有著不同的內容和形式的裝幀美。在當今時代,人類社會正經曆新技術革命浪潮的衝擊。科學正在由常觀層向宏觀層、微觀層開拓;由靜態型科學向動態型科學深化;由封閉型研究轉向開放型研究;由一般意義上的借鑒轉移向內在聯係上的交叉滲透。應把經驗總結、曆史反思與追蹤求索、超前意識緊密結合起來。新時代文學以開放性的眼光廣泛吸取本民族及世界各民族文學的有益營養。象征主義、表現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心理現實主義、黑色幽默等等都成為當代作家表現生活、突進靈魂的手段。總而言之,科學理論的現代化、文學創作的現代化,決定它們的載體——書籍,必須通過現代化的裝幀來加以實現。此外,現代社會的人更注重用美的砝碼來平衡人與物之間的關係。這種人與物的關係,又常常表現為以突出人的主體性地位為特征,使物性更符合人的審美要求。我們麵臨的,是一代思想活躍、心靈敏銳、視野開闊的讀者。他們強調主觀意識,樂於在一些“模糊的”“不確定的”藝術天地裏遊弋、探微,卻不願意別人用那些寫實性很強的東西來左右他們的思想,窒息他們的感情。麵對當代讀者的這一心理變化,“常格”藝術方法已不足以表現當今時代人們的思想感情和審美情趣,需要采用“破格”的藝術手段和表現方法來加以豐富和發展。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的現代科技,特別是通訊技術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印刷技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對新的印刷工業和印刷工藝,裝幀設計隻有更加科學、嚴密、準確,才能生產出現代化的、美觀的書籍來。我們的裝幀藝術家正麵臨著如何調整自我心理結構和文化觀念的問題。更新自我意味著對我們民族建立在血緣根基上的樂感文化的超越。它一方麵要求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陳腐因素的揚棄,另一方麵則要求我們用現代化觀念重新建構民族的文化意識和審美心理。這正是時代賦予裝幀藝術家的一項光榮的曆史使命。
4.編輯信息處理美
任何一個開放的係統都應該和外部環境不斷地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沒有交換,係統就難以保持自身的穩定與有序,就會喪失活力。編輯活動也不例外。它麵向整個社會,與外界進行大量、持續的信息(諸如政治動態信息、創作動態信息、讀者需求信息等)交換。編輯人員在編輯活動中對大量雜亂而廣泛的信息進行分門別類,分析提煉,搜集檢核,使各種信息得到有規則的排列、組合、分解、合成,形成一個協調一致的和諧的信息流,使編輯活動得心應手,卓有成效地進行。從而在競爭中占據優勢,掌握主動。在書價居高不下的今天,讀書人對圖書的選擇更加嚴格,他們喜精厭粗,喜實厭虛,喜真厭假,喜突厭平,希望以有限的投資換回盡可能多的知識信息和心理滿足。麵對當今讀者需求和讀者心理,編輯信息處理美顯得尤為重要。它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出版物能否在同類圖書中脫穎而出,捷足先登,搶先占領市場,贏得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5.編輯風格美
由於出版宗旨方針以及編輯人員生活經曆、立場觀點、專業修養、語文水平、審美意識、個性特征的不同,在編輯稿件時就會表現出各自的特色,形成不同的編輯風格。譬如,學術出版物不同於文藝出版物和科普出版物。它們刊載的都是學術作品,所以力求表現一種莊重、樸素、大方、美觀的藝術風格。學術出版物是個大概念,它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僅就社會科學而言,有屬綜合性的,有屬專業性的,有的側重哲學,有的側重史學,有的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有的側重應用理論的探討。總之,編輯風格是出版物的生命,也是出版物獨具魅力的重要原因。正由於編輯風格各異才形成了我們今天出版市場如此色彩紛呈、琳琅滿目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