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前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和諧”是版式設計的“靈魂”。怎樣恰當地運用各種要素,與書籍內容、封麵、扉頁相和諧,怎樣合理地搭配版式設計中各要素是版式設計者表達自己審美情感時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2)封麵設計和插圖
現代書籍封麵藝術經過近180年的發展已逐步成為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當然,在社會大文化的背景下它的藝術質量和藝術價值觀念也在不斷地變化著。從傳統典雅純淨的審美觀念到強調視覺效應的純粹藝術表達,從實用、經濟、美觀的裝幀原則,到科學性、審美性、競爭性作為現代書籍封麵藝術設計意識的整體把握,使現代封麵藝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審美天地。同時,現代封麵也是一種藝術形象,它既有精神內涵,又有形式美感。精神內涵主要指書籍內容在封麵藝術中所折射出的文化屬性;形式美感雖是內容的附屬,但它具有審美功能的相對獨立性。故封麵應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體。而追求表現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緊緊把握書籍的某種文化內涵的藝術特征始終是現代書籍封麵藝術考慮的主導因素。與激情縱橫的純繪畫藝術相比,書籍封麵藝術是一種更為理性的藝術,它的成敗往往取決於運用形式手段體現這種理性思考的程度和書籍的內涵屬性。在進行書籍封麵藝術創造中,無論運用何種手段和形式,都應盡可能做到內容和形式的和諧,具有文化氣質和品位,不應在裝幀形態上進行純形式的拚湊和堆砌,而要潛心揣摩,傳達內在的文化意蘊,使藝術創造符合讀者的審美心理和閱讀心理。對讀者讀書的興趣的適應與提高,使讀者接受裝幀藝術的誘導並憑借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對書籍的內蘊有所發現,這樣的裝幀藝術有利於推動讀者對自身自卑感的超越。裝幀藝術的優越性,不隻表現在傳達藝術家自己的審美感受,也要體現讀者的審美需要,縮短書籍與讀者間的距離。裝幀藝術家的審美感受與鑒賞者的感覺之間的距離是封麵設計創作中的“難點”。因此,裝幀藝術家應該把自己的生活積累與體驗借助自己的作品去調動鑒賞者的聯想、判斷、辨別、推測等能力,從而更深刻地去理解和認識作品的藝術價值。與傳統封麵藝術相比,現代封麵觀念擴展了以往藝術表現的範圍,它將形式語言當做很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將一切視覺形態(包括材料、開本、字體等)均作為審美對象,努力去尋求“有意味的形式”因素,並通過具有特殊意味的形式語言,去傳達主體精神所塑造的空間形象。封麵創造中的空間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有些難以用具體形象表現的內容必須用創造的抽象形式來替代。書籍裝幀藝術家探索自己構圖與所表現的內容相一致的畫麵,又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和回味,因此有時必須要用抽象的象征手法,並使抽象的象征富有強烈的形式感和裝飾性,在這個畫麵上,“有意味的形式”可以引導讀者去領悟,去閱讀。歸根結底,現代封麵藝術之所以使人感到有意味,乃是因為它們本質上是積澱了書籍內容的形式,建立了形式和內容的和諧聯係。
用現代的語言來說,這種“有意味的形式”,是通過色彩與線條的組合所構成的與人類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相同形的形式,它的美好感人的形態同時反映出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的節奏、韻律、對稱、均衡、連續、間隔、重疊、單獨、粗細、疏密、反複、交叉、錯綜、一致、變化、統一等等活動規律,現代封麵中的藝術語言與其他不同類型的語言一樣,都是一種作用於人的知覺的客觀存在,它是物質屬性和精神屬性依照一種特殊方式融合的產物。
①現代封麵藝術語言的構成形式在視覺形態的統一秩序裏形成審美法則。如均衡、對比、節奏、韻律等多樣統一規律將各種構成要素形成一個統一的和諧關係,即把形、色、光、量、質、空間等作為獨立的審美意象而存在,構成“有意味的形式”是書籍封麵藝術努力追求的目標。這種對“秩序”組織、運用與表現過程,不僅要注重藝術情感的表現性,更要強調畫麵表達中的合理性,這是創造中合規律性藝術語言構成的形式核心因素。封麵藝術創造過程中所涉及的諸如書的開本大小、字體選擇、空間組織、色彩配置、層次關係的劃分等,均要求其形式結構的嚴謹性、形態的可視性與美感中的合規律性。根據視覺心理中的知覺規律我們可以知道各種圖案形式比語言傳達示意更強,它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對事物和感情進行交流。封麵藝術語言在“有秩序”的組織中所產生的美的形式心理反應,是由審美客體到主體這一接受關係,即由客觀到主觀,然後又由主觀到客觀的過程,它是藝術創造中“情與物”的辯證關係。凡符合秩序的構成便能呈現積極的狀態,給人以感受上的愉悅,反之,就很難構成具有明確情感表現的張力和整體意象。這種封麵現代藝術語言秩序中的“意味”追求與形式特征的審美把握可以歸納為如下幾種:
第一,對比律式。該律式是利用封麵藝術中視覺形態構成因素之間的相異性,將藝術品中所描繪的事物和現象的性質,通過對比十分突出地表現出來。它的形式因素豐富,故而畫麵的“趣味”中心能夠生動體現,所描繪事物與現象的特點能夠被鮮明地刻畫和突出出來,對讀者視覺產生“衝擊力”。其特點是:形式豐富而有條理,組織有序而不單調、混亂;矛盾中突出主體在反襯中相得益彰。這種表現力是突破封麵局限範圍的有效形式。
第二,同一律式。該律式利用幻象的追求,透過形、色等的質化,將具有異質意義的符號架構於具有統一感的畫麵中,強調藝術語言之間共同的、重複出現的、向同一方向發展的一種統一的和諧性。同一律式構建的畫麵中“統一”與“變化”保持有機化,呈現充滿生機的狀況,使讀者獲得高層次審美快感。
第三,節韻律式。在封麵藝術裏,節奏是視覺在時間上有秩序的運動,是條理與反複構成原則的具體體現。它以一個或一組藝術語素為單位,做有規律性的反複、連續、有條理的構成。一般具有單純性、明確性且帶有一定的機械性,富有理性的形式意味。韻律則指在封麵藝術裏所表現出的抑揚頓挫的優美情調。它使節奏構成形式深化,具有極為豐富的情感特性。但這種情感一旦介入理性,形式秩序的“純化”規律必被破壞,產生出節奏的高級形式規律——節韻。節韻的秩序因同一個要素反複出現而形成運動感,使畫麵充滿生機。它富有情趣性、抒情性,具有剛柔相濟的形式效應。
第四,均衡律式。視覺均衡對畫麵中的形態構成要素有著一種感覺上的力與量的平衡感。藝術中的均衡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嚴謹、莊重的靜態均衡,也有靈活多變的動態均衡,還有對稱性均衡、非對稱性的運動均衡、力量均衡、幻覺均衡、節奏均衡等。這是封麵藝術構成取得和諧穩定的主要手段,蘊含著較強的視覺形式,是不可缺少的形式因素。
第五,數比律式。數比律式是數的秩序原理中美的形式,是形式要素間的某種具有邏輯關係的概念,它是根據人的視覺習慣和形式美的原理法則來衡量的。如藝術家將黃金比中11.236作為“人物型”畫麵空間構成。從這個意義上看,封麵創作中850×1 168(mm)的1/32開本(大32開)是接近黃金分割的空間比例的,而787×1 092(mm)的1/24開本則接近於左右的比例關係。因此,書籍封麵藝術美感在平麵構成與數理構造式美感意識有著一定的相似點,但對於藝術來說,不受嚴格的數學比例限製的尺度和性格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②現代封麵藝術構成的審美風格。封麵藝術是人類與世界審美關係的物化形態,存在於對審美意識、審美評價和審美表現這三個要素的把握之中。從人的主觀世界的角度來觀察,它蘊含著書籍裝幀藝術家強烈的藝術情感。因此,封麵藝術語言形式的特征還應包括書籍裝幀藝術家在實踐創造中對審美價值的認識和追求。書籍封麵藝術的創造根植於生活和書籍載體的內涵屬性之中。封麵的藝術指向要與文字載體的文化意蘊相吻合。將藝術語言作抽象的或純粹的視覺表現,是構成現代封麵藝術語言獨立樣式的具體體現。這種特征跳出了再現性藝術語言的思維定式,而運用現代的表現性藝術語言進行創造。這種藝術語言的表達方式使藝術語言結構中“美”的信息刺激融進鑒賞者審美意識結構中。藝術語言作為封麵藝術的表現手段,強調審美感受的獨特與表現形式的新穎。好奇心在審美實踐中表現為一種要在審美對象上見到獨特的心理傾向。封麵藝術中的個別性、變化性、獨創性因素恰好符合這種心理傾向,從而調動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引起讀者好奇心,以致調動讀者審美的主觀能動作用的適應性是封麵藝術創造中的一種把握。書籍裝幀藝術家與廣大讀者對封麵藝術的審美要求日趨多元化,但無論何種形式,其藝術表現都想使讀者感到貼題切意與獨特新穎。在創作封麵藝術和形象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是把自己的審美態度和思想感情凝注在作品的形象之中。這便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道理所在。沒有積極、真誠的感情注入,也就難以產生新穎獨特的藝術形式。其次,可借鑒現代電腦技術、現代美學、心理學、自然科學和其他姐妹藝術提供的各種信息和諸多表現手法,豐富封麵設計藝術語言,去蕪存精,以藝術家獨特的審美敏感賦予裝幀藝術無限的生命。
③現代封麵藝術語言的具體表達方法
第一,借用。封麵設計中的借用方法是指借別人現成的東西表現自己的構思主題,可歸納為裝飾借用、表達借用、直接借用三種。當然這種分類的依據是它們各自的主要傾向,並不能把三者的作用截然分開。裝飾借用的主要目的是為裝飾。雖然未必和書籍內容具有特定性的關聯,但在選用裝飾紋樣時仍然應使其氣質上和書的內容格調及時代等相吻合。由此也可看出設計者的理解深度、修養和水平。表達借用的主要目的是為表達一定的思想性或某種特定的主題。被借用的既可能是圖畫、照片或雕塑,也可能是借用書中的插圖。這種借用方法有時可能賦予被借用的東西以新的含義,有時可以兼屬於直接借用。直接借用可以同時具有表達作用,但表達作用卻可以不是直接借用。這種借用往往是把繪畫、攝影、雕塑或工藝美術作品直接借用到封麵上而不加任何改造。即使加上書刊名稱之類的必要文字和裝飾也不應破壞作品的原貌。這種封麵的借用性設計,如果要讓人有新鮮脫俗的感覺,反而比其他設計更難,這就必須在色彩格式設計上多下工夫。
第二,象征。象征是封麵設計常用的,有時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表現手法。所謂象征即指用具體的、有形的、可視的事物表達和體現某種抽象的、無形的、不可視的概念或思想情感。在某些情況下象征是借某種事物來表達另一種不好直接表達或不宜直接表達的事物。它利用人們賦予某一事物的公認的涵義,迂回地去表達另一事物。象征具有極大的相對性、可變性和一定的階級性、民族性,如烏龜被日本人視為神物,而近代在我國卻被看做卑賤的東西。白樺樹在俄羅斯人眼中是婷婷婀娜的少女,而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卻引不起任何心理反響;倒是白楊樹、鬆樹等在中國人民心中卻受到推崇,它們象征中國人勤勞、樸實、不畏強暴的氣質。象征不僅使難以表達和不便直接表達的東西得以表達,而且可以收到以簡代繁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運用象征不但要準確恰當,而且要考慮讀者的欣賞能力,盡量避免使用晦澀難懂的藝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