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圖書編輯美學與西方美學精神在內涵上有顯著的區別,表現在物質形態上即文字形態不同。西文使用拚音文字,中國擅長方塊漢字。因而中國的文字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漢字的書法和文字本身的構圖都是很美的。漢字多半為象形文字,可使人產生美的聯想;同時漢字是空間結構,在版麵的美化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一個字,用甲骨文、隸書、楷體、仿宋所產生的各不相同的形式美,就像音樂一樣,意境深遠。中國的圖書編輯美學還受時代生活的影響和技術手段的製約。我國成為世界上曆史文獻和典籍最豐富的國家,與編輯工作的出現和形成較早,並不斷進展密切相關。從最初的簡書的出現,到現代印刷技術的廣泛使用,隨著曆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的編輯史走過了一條漫長而艱難、但卻是輝煌的曆程。這無疑對中國的圖書編輯美學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寶貴的經驗。
從縱向觀,循著中國編輯史的軌跡,編輯的審美觀點在各曆史階段的不同發展已清晰可辨。中國的圖書編輯美學在受到印刷技術製約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受到中國民族的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從橫向觀,西方文化的大量湧進,現代人的審美方式的變化,西方美學思想對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的無情撞擊,加之現代科技又為印刷出版提供了先進的物質手段,推動中國的圖書編輯美學步入了一個新階段。
(四)建立圖書編輯美學的意義
所謂圖書編輯美學,應該是專門研究編輯工作與現實審美關係一般規律的美學學科。它應該是20世紀新技術新概念發生以來,美學思想的新的總結,具有新的編輯工作的特征,並對編輯工作發生指導作用,即遵循美的規律來審定稿件,處理版麵,布局結構,編輯語言。正是通過編輯的審美創造,一部部典籍,將人類的智慧結晶,發明創造,高尚情操,優美文字,精湛技藝,越過曆史的長河,流傳至今,與我們同在,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前進。所以,圖書編輯美學雖與其他美學分支學科一樣均屬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均是基礎美學走向分化的產物,但它與其他分支學科相比,更有其獨特的意義。
首先,圖書編輯美學發展了審美文化的內涵,具有廣域性學科的意義。圖書編輯美學是以圖書出版文化的廣域性為基礎與眾多學科相互關聯的學科。圖書出版文化幾乎涵蓋了、集合了、凝聚了人類創造活動的一切學科門類,一切文化門類的精髓,具備最大的文化廣域性。而審美文化在與文化總體的相互同化中,使後者具備了審美特質,圖書出版文化也因此而不同程度地審美化了。圖書編輯美學也就是在圖書出版文化對人類文化門類、文化學科的聚合化、審美化的基礎上共生而成的。圖書編輯美學作為廣域性學科的意義,在於它凝集了審美文化的精華,在於它包蘊了審美文化創造、發展的基本規律。圖書編輯美學理論疆域廣大而深邃,學科地位也較高,下屬學科眾多,能構建起一個豐盈的學科網絡。憑借著文化共生關係,圖書編輯美學有著十分豐富的審美含量,有著諸種審美文化集中、融會、整合的意味。
其次,圖書編輯美學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編輯導向和文化選擇作用。在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同誌明確指出,“新聞出版工作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編輯的基本職能就是文化選擇,文化選擇產生編輯導向。作為文化精神產品的傳播者,編輯導向對提高人們的審美文化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選擇支持什麼樣的文化精神產品進行傳播和導向,實際上也體現了編輯主體一定的審美觀念和趣味標準。圖書這種文化精神產品,作為潛在的審美對象,通過傳播媒介的導向,常常潛移默化地參與人們的審美活動,影響審美主體。如果編輯導向不嚴格把關,一些內容平庸、形式簡陋、風格粗俗、趣味低級的東西流入社會,對整個社會的審美文化將是一種摧殘和破壞,特別是對那些審美心胸不健全、審美情趣不高雅、審美需求不豐富、審美情感較單一的人來說,是一種誘惑和縱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編輯導向必須倡導和鼓勵發展一般意義上的(群眾化、普及化的)真正健康的大眾文化,具有真善美價值的大眾文化,既要引導“下裏巴人”,又要審辨“陽春白雪”。通過正確的精神文化消費觀的引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陶冶人們的情操,規範人們的行為,創造一個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圍,激發社會正氣,促進社會進步。
再次,圖書編輯美學在整體上促成或完成純美學同化人類文化的意味,在美學的廣域化曆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圖書編輯美學作為純美學的有機延伸,是將人類文化領域各個部門中心的精華部分審美化,有一種促使純美學同化人類文化的各個部分、各個門類、各個文化領域內成為廣域性學科的意義。出版文化應是真、善、美的文化。由於出版種類的不同,有的偏重於真,如自然科學、哲學方麵的圖書;有的偏重於善,如倫理科學和思想政治方麵的圖書;有的偏重於美,如文學藝術方麵的圖書。圖書編輯美學就是要消減、摒除出版物中的假惡醜成分,倡導、弘揚真善美的東西。在處理真善美的關係時,不是采取水落石出之法,而是尋找水漲船高之路,即通過真善的升值形成審美創生的更好的基礎與條件。圖書編輯美學規範圖書出版文化,最為重要的是使出版文化的真善在不失真或突出自身特質的前提下審美化;使真、善在強化認知、教化功能的同時,升華出審美功能,最終達到真、善、美的統一。圖書編輯美學對圖書出版文化層層深入的審美規範,導致圖書出版文化在強化真善特質、實現與提高認知、倫理效益的同時,實現審美轉換,在美的高度上統一圖書出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