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圖書編輯美學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圖書出版事業逐漸從過去的計劃經濟體製進入市場經濟體製。市場的激烈競爭迫使各出版社注重提高圖書的質量。圖書的高質量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內容,是讀者所渴求、所喜愛的,是美的;二是形式,其封麵設計、材料及印刷裝訂是賞心悅目的,內文版式設計合乎美的標準,也是美的。美,越來越成為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圖書的一種主要需求指標。圖書逐漸從“文革”時期的單顏色向豐富多彩轉移。在這種圖書審美活動的戰略大轉移中,出現了許多優秀的圖書美的創造者和實踐者。凡是內容充實、新穎而又裝幀設計精美的圖書總會一下子奪去讀者的目光,產生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隨著時代發展,圖書的出版越來越講究,越來越精美,在審美生活中,好書占有越來越突出的地位。圖書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審美對象的角色。這不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人類提高自己的需要。遺憾的是,關於圖書編輯方麵的審美規律的總結及其理論探討卻相當薄弱,我國大陸的圖書出版水平與國外及港台圖書相比是相當落後的。僅就外包裝而言,我國大陸的圖書從封麵設計到版式設計,從用料到印裝水平,都與他們相去甚遠。他們的版式之複雜、圖像之精美、文字之講究,都是我們所不及的。在這裏,美,不僅是一種欣賞對象,也成了一種載體,它把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文化,通過美的魅力輸送到世界的四麵八方。現在世界出版業十分繁榮,出版社林立,僅我國大陸就有500多家。500多家出版社中,選題重複出版是難免的。所以,出版社要在圖書的裝幀設計和印裝質量上下工夫。在世界書市精美如雲的大潮中,中國的圖書如果仍然滿足於隻穿著灰藍色的製服板著麵孔說話,就難以在世界的圖書市場上站住腳,並取得競爭的勝利。這些都迫使我們不僅要研究圖書市場的出版編輯規律,還應深入研究圖書出版中的審美規律,強化我國出版界的審美意識,讓中國圖書文化帶著深厚內涵和完美的形式走向世界。
最後,圖書編輯美學是美學自身發展的結果。美學作為藝術的哲學,隻是藝術的形而上的綱領性解釋,它對美的建造,隻是提供了總的思辨原則,因而對於諸如圖書編輯美學這樣的具體分支不可能提供深入研究的框架。因此,針對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特點,不同應用分支的美學應運而生。圖書編輯美學也不例外,它既有其他美學分支的共同點,又有其自身無法替代的獨特性。諸如我們多年來在編輯工作中隻強調繪畫在出版物中的裝飾作用,往往忽視編輯工作的係統性,從而造成內容與形式的分離,其結果必然影響印刷品的總體質量;而編輯學的視點多注重內容選擇與版式設計技術,常常造成對美的規律的忽視。因此,加強對圖書編輯美學的研究,同時也是對美學係統的總體建設的一個必要的補充。運用美學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指導編輯實踐,創設圖書編輯美學勢在必行。
圖書編輯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存在的必然性與合理性已不容置疑。它在美學學科中的價值意義也是別的美學分支學科無法替代的。圖書出版審美文化是人類文化總體的精華,它將極大地促進整個人類的審美化。人類文化的全麵美化之日,當是美學成為人類文明領域的廣域性學科之時,也當是整個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真善美協調發展之時。圖書編輯美學為這一天的到來,承擔著繁重的任務與責任。
(三)圖書編輯美學的現狀
圖書編輯美學,來源於編輯學的實踐。從有編輯工作開始,就有了編輯美的意識。最初人們並沒有一個圖書編輯美學的明確概念,也沒有明確使用圖書編輯美學這個名稱,隻是在編輯過程中,按照自己認為美的方式,從事具體操作,從事著自認為是美的創造和再創造活動。這是圖書編輯美學的萌芽階段。在近代,出版編輯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對編輯工作有了一個基本的輪廓認識,可是對圖書編輯美學的研究仍很少問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編輯學這門應用理論科學,美學的一些觀點和概念,也融進其中。然而,仍然未有圖書編輯美學的明確提法和專門的闡述。隻是從美的角度,論述編輯及其操作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因此,圖書編輯美學的某些方麵,雖然曆史久遠,但要建立一個獨立、完整、科學的圖書編輯美學體係,可以說是尚處在起步階段。我國目前有人提出建立圖書編輯美學方麵的理論,也有人已經開始著手這方麵的研究,但還沒有比較權威的專著問世。
雖然在美學分支中尚無“圖書編輯美學”這一命名,但在長期的實踐中卻存在著一種審美精神,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梳理。我們應當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為本,注重中華民族傳統美學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新的圖書編輯美學。中國古代美學史上,儒道兩家曆來是各持己見的。儒家講“中和之美”,道家講“無為而治”;儒家強調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道家主張順從自然才能得天成。但從美學的角度來說,前者是美學上的幾何學,質樸、深厚而秩序井然;後者是美學上的色彩學,空靈、生動而無拘無束。前者的象征是鍾鼎,它沉重具體而可以依靠;後者的象征是山林,它煙雨空濛而去留無跡。表麵看來,儒道兩家互相對立,但實際上兩家是殊途同歸的。美學思想史上儒道合一,形成了重神韻、講生氣、求意境的美學思想,這種美學思想幾乎統領了中國所有的藝術領域及全部的精神世界。中國編輯史正是在這樣一種哲學美學思想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