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念神功(3 / 3)

山嵐散盡,“一念寺”三個金色的大字終於躍入眼簾。山門雖不高,但仍和其他寺廟的山門一樣,由三個門組成,分別是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正中門兩旁的柱子上嵌著一副青石題刻,上寫著“一念天堂,喜樂福愛皆隨意;一念地獄,悲怨苦恨都由心。”淩子澈搖頭苦笑,明白釋空大師是要借此禪語來開解自己。滾滾紅塵,天意無常,世間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絕非人力所能控製,但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麵對,各人卻有各人的想法了。好比有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是有仇必報還是選擇原諒寬恕,就是一念之間的事了。佛家講究慈悲為懷,此語意在告誡世人,一念之間的決定可以讓你升入天堂,亦可令你墮入地獄,永不超生。

淩子澈步入門內寬敞的院落,恭敬地道:“淩子澈拜見大師。”喚了幾遍,竟都無人回應。淩子澈恍然,原來釋空大師並不在寺內,心忖既然他要我到這裏來,定是又有什麼不可道破的玄機,這裏的風景清淨幽美,我就索性在這兒住上一陣子,換個環境,也比較容易釋懷往事,想到這裏,便像看風景似的遊覽起來。

與省心禪院的恢弘莊嚴不同,這座一念寺顯得較為雅致古樸。正殿采用單簷歇山式,東西麵闊五間,南北進深三間,中間懸掛的匾額上寫著“清心”兩個大字,殿門左右各有一幅楹聯: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驚覺,航登彼岸。殿內正**著一尊泥塑的彌勒佛像,佛像造型生動優美,儀態慈樣,麵帶著一絲俯瞰萬丈紅塵的超然微笑。旁邊各立著四大天王,個個法相莊嚴,令人肅然起敬。但佛像前卻無香爐,也不見任何香火,隻有幾座燭台和幾方位於地中心的蒲團,看來這座一念寺並非是給人上香拜佛用的。前院及大殿看過後,淩子澈緩步進入寺廟後院。後院空間不大,卻建造得頗具匠心。院中古樹參天,中間一池碧水,竟還沒有結冰,蜿蜒曲折地向院後的林間流去。在這山頂的雲深之處,當真是“水心雲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值此寒冬季節,這雪中的廟宇越發顯得晶瑩剔透,一塵不染,淩子澈仿佛身心都脫離了滾滾紅塵,緩步細細欣賞起來。

來到後院的盡頭,淩子澈驚奇地發覺後牆的影壁上竟刻滿了各種各樣姿態和表情的羅漢,共一十八個。淩子澈前些年走南闖北,曾在洛陽的白馬寺中見過這十八羅漢,分別是清高自賞的坐鹿羅漢、心花怒放的歡喜羅漢、慈悲的舉缽羅漢、手執七層寶塔的托塔羅漢、清淨修心的靜坐羅漢、身負經卷的過江羅漢、誦經的騎象羅漢、莊嚴凜然的笑獅羅漢、佛力無窮的開心羅漢、安悠自在的探手羅漢、敦厚凝重的沉思羅漢、意味盎然的挖耳羅漢、無量壽佛布袋羅漢、傲視太虛的芭蕉羅漢、通察大千的長眉羅漢、手握禪杖的看門羅漢、迦葉尊者降龍羅漢、以及彌勒尊者伏虎羅漢,正是一幅十八羅漢圖。淩子澈好奇心起,走上前去細看,隻見那雕刻刀法遒勁,線條分明,形象生動,技法之精湛,令人讚歎不已。更令他驚奇的是各羅漢竟分別擺出了喜、怒、哀、樂、怨、憎、懼、悲、憫、憂、思、愛、恨、嗔、癡、癲、狂、瘋共十八種情緒,並配以奇妙而暗含玄機的姿勢,使得這幅十八羅漢圖完全異於其他常見的羅漢圖。淩子澈離開長安的這五年,曾訪過名山大川,見過不少奇人異士,可以說是見聞廣博,但如今見到這不同尋常的羅漢圖,仍不免為之震撼。

淩子澈橫豎閑著無聊,便對著這奇特的羅漢圖開始模仿起來。起初並無法把握到各種表情姿態,但慢慢地,淩子澈覺得自己已漸漸融入其中。與潺潺從相識、相知、相戀再到情斷義絕,使他經曆了此生最大的感情波動,追憶往事,這影壁上刻著的種種情緒,不正是他當時的寫照嗎?淩子澈深深沉醉其中,把自己這半年來無處宣泄的情緒痛快淋漓地發泄了出來,隻覺得越練身體越輕,越練越痛快,全身真氣不停流轉,身體說不出的舒暢,不知不覺竟忘記了時間,直到周圍天色全黑,一輪明月升上樹梢,他才感到自己的肚子餓了。停下來後,淩子澈驚訝地發現身體不僅一點不覺得酸痛,反而還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全身出奇的輕鬆自在。淩子澈沒想太多,隻覺胃口大開,徑直到山中尋吃的去了。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