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根據連年征戰,人口稀少的具體條件,製定了一係列獎勵生育的政策。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人丁興旺,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範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吳王夫差自從當上了霸主以後,一味貪圖享樂。越王勾踐派人專門物色最美的女子,他把越國美女西施、鄭且獻給夫差,讓她們天天陪夫差喝酒、跳舞。

夫差一見西施,果然容貌出眾,把她當作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漸漸疏遠了朝政。

有一回,越國派文種去跟吳王說,越國年成不好,鬧了饑荒,向吳國借一萬石糧,過了年歸還。夫差看在西施的麵上,一口答應了。

轉過年來,越國年成豐收。文種把一萬石糧親自送還吳國。

夫差就把這一萬石賣給老百姓做種子。伯嚭把這些糧食分給農民,命令大家去種。到了春天,種子下去了,等了十幾天,還沒有抽芽。大家想,好種子也許出得慢一點,就耐心地等著。沒想到,過不了幾天,那撒下去的種子全爛了,他們想再撒自己的種子,已經誤了下種的時候。

這一年,吳國鬧了大饑荒,吳國的百姓全恨夫差。他們哪裏想到,這是文種的計策。那還給吳國的一萬石糧,原來是經過蒸熟又曬幹了的糧食,怎麼還能抽芽呢?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臥薪嚐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裏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隻有伍子胥恨恨地說:“打敗齊國,隻是占點兒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準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喪失了大部分領土,隻剩下姑蘇一座孤城了,他派大臣跪在勾踐的軍前,請求議和,範蠡笑著說:“當年我的大王被你打敗,你沒有攻占越國,才會有今天的下場,今天輪到你了,我們怎麼會議和呢?”夫差聽說以後,歎道:“我沒有麵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

勾踐得勝回國,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就少了個範蠡;他帶著西施,隱姓埋名跑到齊國經商去了。

範蠡走前,留給文種一封信,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這個人,可以跟他共患難,不可以共享樂,您還是趕快走吧。”

文種開始稱病不上朝,準備走,可是網已經布下來了。有一天,勾踐派人給他送來一口劍。文種一看,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口寶劍。文種後悔沒聽範蠡的話,隻好懷著一腔憤怒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