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前465),春秋末年越國國君,是越王允常的兒子,公元前497~前465年在位。

戰國時代,東方的吳國和越國是兩個大國,後期他們為爭奪霸主的地位,開始互相爭戰。

吳弱越強,在一次交戰中吳王闔閭受了箭傷,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了王位。夫差為了報仇也為了霸主的地位,加緊訓練士兵,準備打敗越國。夫差為了使自己不忘記殺父之仇,就令一個人天天站在宮門口,每次夫差路過的時候,就讓這個人說:“你忘掉越國殺死了你父親的大仇?”夫差回答:“殺父之仇,豈敢忘懷。”與此同時夫差還令大將伍子胥日夜練兵準備複仇。在這樣的環境中,吳國慢慢地變得強大起來。

此時的越王勾踐並沒有意識到吳國的強大。他的大臣範蠡經常提醒他說:“吳國國王在訓練軍隊,早出晚歸,大王一定要小心吳國啊!”但勾踐十分驕傲,他以為吳國的實力遠不如自己,就沒把範蠡的話放在心上。

夫差終於出兵了,他與勾踐在夫椒(今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展開了大戰,結果,勾踐大敗,僅帶著5000殘兵狼狽地逃到了會稽山,夫差出兵將山團團圍住。勾踐沒有辦法,為了保存住實力,在文種、範蠡兩位大臣的建議下,越王派大臣文種去吳王那裏求和。文種口齒伶俐,說服了吳王,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手下的大將伍子胥堅決反對,勸說吳王“治病要除根”,趁這機會滅了越國。而夫差的大臣伯嚭因接受了越國的賄賂,就勸夫差說:“既然越國已降,進貢稱臣,就放他一條生路,也好讓百姓知道大王的仁德。”吳王心軟,便答應許和。由於擔心勾踐回去後和自己作對,便要求勾踐親自到吳國去服役。

勾踐於是委托文種暫理國政,自己攜帶妻子和大臣範蠡前往吳國。夫差派人在其父親闔閭墓側築一石室,把勾踐夫婦、君臣驅入室中,脫去原先衣冠,換上罪衣罪裙,使其蓬頭垢麵地從事養馬駕車等賤役。每當夫差乘車出遊,勾踐手執鞭仗,徒步跟隨在車左右,任憑吳人惡語譏消,隻把羞恨深藏在心中。

夫差遣人暗地探察君臣、夫婦所作所為。但見他們竭力養馬、灑掃,沒有半點怨言。夫差滿以為他們誠心降服,無心複國還鄉,便大意起來,放鬆了對勾踐的警惕。

又一天,吳王夫差登姑蘇台遊嬉,遠見勾踐夫婦端坐在馬糞堆邊歇息,範蠡恭敬地守候在一旁。夫差說:“勾踐不過小國之君,範蠡無非一介之士,身處危厄之地,不失君臣之禮,也覺可敬可憐。”伯嚭在一旁替他們說情:“願大王以聖人之心,哀憐窮困之士。”從此,夫差便有意釋放勾踐回國。

一次,夫差染病。範蠡知是尋常疾病,不久即愈,便與勾踐商定一策,讓他去嚐糞預測疾病,討吳王夫差的歡心。

勾踐求見吳王,探視病情。他伸手抓起夫差的一點大便,放在口裏咂了咂,大聲祝賀說:“大王之疾,近期即可痊愈。臣曾跟人學過醫術,隻要親嚐一下病人糞便,可知生死壽夭。大王糞便味酸而苦,與穀味相同,由此知道大王之病不可憂,過幾天就會好,而且大王身體十分強壯,定是長壽的人。”聽了勾踐吹捧的話,夫差心裏十分高興。大臣伍子胥進諫說:“勾踐嚐大王的大便,實是討大王的歡心。”夫差不明白,反責怪伍子胥不如勾踐那樣盡忠。事後,吳王身體果然很快複元,遂決定釋放勾踐君臣回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惟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就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先嚐一嚐苦味,還自問:“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們傳誦的“臥薪嚐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