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2 / 3)

北平圖書館藏有經廠本宋朱熹撰《孟子集注》十四卷,經廠大字本唐吳競撰《貞觀政要》殘冊,經廠本宋真德秀撰《大學衍義》殘冊。南京圖書館藏有正統司禮監刊宋朱熹撰《詩集傳》二十卷,正統經廠本宋陳澔撰《禮記集說》十六卷,吉府正統經廠本《四書》二十六卷,附《大學中庸或問》二卷(正統,英宗年號)。此經廠本之可征見者。藩府刻本,亦稱名貴,而吉府其一。其它見著錄者,曰蜀府、代府、崇府、肅府、唐府、晉府(寶賢堂亦稱誌道堂,亦稱虛益堂,又稱養德書院)、益府、秦府、伊府、魯府(敏學書院亦稱承訓書院)、趙府(居敬堂亦稱味經堂)、楚府、寧藩、周藩、沈藩、德藩(最樂軒)、潞藩。吉府刻多諸子,晉府刻多總集,益府刻多茶書。而北平圖書館藏有嘉靖秦藩刊《史記》一百三十卷。南京圖書館藏有嘉靖魯藩刊晉葛洪撰《抱樸子》七十卷,嘉靖秦藩刊鮑龍雲撰《天原發微》五卷,嘉靖益府刊明張九韶編《理學類編》八卷,萬曆益藩《新刊增修大廣益會玉篇》三十卷,《篇韻指南》一卷,《總目》一卷。《四部叢刊》景印者,則有南京圖書館藏魯藩刊《抱樸子》,及涵芬樓藏趙府居敬堂刊《靈樞經》十二卷焉。明代坊肆,亦以建安為盛。可征見者,有建安務本堂,有建安書市鼎新,有書林劉宗器安正堂,有書戶劉氏慎獨齋,而慎獨齋所刻為夥、為著!北平圖書館,藏有慎獨齋刊《西漢文鑒》二十一卷,《東漢文鑒》二十卷,首行石壁野人陳鑒編,次行建陽京兆劉弘毅刊印。而南京圖書館藏有正德劉洪慎獨齋刊宋章如愚撰《群書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後集》六十五卷,《續集》五十六卷,《別集》二十五卷;呂祖謙撰《十史詳節》二百七十三卷(正德,武宗年號),務本堂,鼎新,不如慎獨齋之著,而時頗早!北平圖書館藏有洪武戊辰建安務本堂重刊元董真卿撰《周易會通》十四卷(洪武,太祖年號),洪武二十一年孟春建安書市鼎新刊行元尹起莘撰《資治通鑒綱目發明》五十九卷。自宋至明,六百年間,建安書市擅天下之富,而慎獨齋刊則為明本之珍!

高濂《燕閑清賞箋》稱:“國初慎獨齋刻書,似亦精美。”而徐康《前塵夢影錄》謂:“正德時,慎獨齋本《文獻通考》細字本,遠勝元人舊刻,大字巨冊,僅壯觀耳!”此坊肆之罕品也!明人家刻之著聞者:《經部》則有吳郡沈辨之野竹齋刻《韓詩外傳》十卷,吳郡袁褧嘉趣堂嘉靖癸巳仿宋刻《大戴禮記》十三卷。《史部》則有震澤王延喆恩褒四世之堂嘉靖丁亥刻《史記集解索隱正義》一百三十卷。子部則有顧春世德堂嘉靖癸巳刻老、莊、列、荀、揚及中說六子全書,袁褧嘉趣堂嘉靖乙未仿宋刻《世說新語》三卷。集部則有東吳徐時泰東雅堂刻宋廖瑩中世彩堂《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吳郡沈辨之野竹齋校雕《韓詩外傳》(沈辨之,名與文,嘉靖間人),北平圖書館有藏本,《四部叢刊》有景印本。袁褧嘉趣堂重雕《大戴禮記》,《四部叢刊》亦有景印本。震澤王延喆刻《史記》,(王士禎《池北偶談》雲:“明尚寶少卿王延喆,文恪少子也,其母張氏,壽寧侯鶴齡之妹昭聖皇後同產。延喆少以椒房入宮中,性豪侈,一日有持宋槧《史記》求鬻者,索價三百金,延喆給其人曰:姑留此,一月後可來取直。乃鳩集善工,就宋版本摹刻,甫一月而畢工。其人如期至索直,故紿之曰:以原書還汝。其人不辨真贗持去,既而複來曰:‘此亦宋槧,而紙不如吾書,豈誤耶?’延喆大笑,告以故,因取新雕本散置堂上,示之曰:‘君意在獲三百金耳。今如數予君,且為君書幻千萬億化身矣。’其人大喜過望。今所傳有震澤王氏摹刻印,即此本也。”)南京圖書館有藏本,清同光間湖北官書局有仿雕本。顧春世德堂刻《六子》,北平圖書館藏有《莊子》、《文中子中說》,南京圖書館藏有《莊子》、《荀子》、《揚子》、《文中子》,袁褧嘉趣堂刻《世說新語》,《四部叢刊》有景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