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葉夢得《石林燕語》稱:“餘襄公靖為秘書,嚐言《前漢書》本謬甚,與王原叔同取秘閣古本參校,遂為《刊誤》三十卷,其後劉原父兄弟《兩漢》皆有刊誤。餘在許昌,得宋景文用‘監本’手校《西漢》一部,末題用十三本校,中間有脫兩行者。”則是監本諸史有謬脫也。涵芬樓景宋景祐刊本《漢書》入《百衲本二十四史》,蓋即宋景文所用參校諸本之一。而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稱:“遭靖康丙午之變(靖康,欽宗年號),中原淪陷,前曾鞏等校刻《宋》、《齊》、《梁》、《陳》、《魏》、《北齊》、《周書》幾亡。紹興十四年,井憲孟為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皆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補綴,獨少《後魏書》十許卷,最後得宇文季蒙家本,偶有所少者;於是七史遂全,因命眉山刊行。”謂之《眉山七史》;而宋以來藏書家,稱為“蜀大字本”。元時板印模糊,遂稱之為“九行邋遢本”;蓋其書半葉九行,每行十七八字也。元以後遞有修板。北平圖書館藏有元修宋蜀大字本《宋書》殘冊,有宋蜀大字本《魏書》一百一十四卷,有明修宋蜀大字本《北齊書》五十卷;蓋《眉山七史》之廑見者!而涵芬樓景宋蜀大字本《南齊書》、《陳書》、《周書》,宋蜀大字本配元明遞修本《宋書》、《梁書》、《魏書》、《北齊書》入《百衲本二十四史》,於是《眉山七史》複全。至明洪武時(洪武,太祖年號),取天下書板入之南京。此板遂入國子監,世遂稱為“南監本”(歸安陸心源存齋《儀顧堂續跋》)。南京圖書館藏有明南監刊本《三國誌》六十五卷(刊配《魏誌》卷八至十二),而北平圖書館藏有明南監黑口本《唐書》二百五十卷(有補板),永樂中用南監九行本《齊書》,十行本《晉書》、《魏書》、《隋書》印訂四史《外戚傳》四卷;所見亦罕矣!然昆山顧炎武寧人《日知錄·論監本二十一史》曰:“宋時止有《十七史》。今則並宋、遼、金、元四史為二十一史。但遼、金二史向無刻。南北《齊》、《梁》、《陳》、《周書》,人間傳者亦罕。故前人引書,多用《南北史》及《通鑒》,而不及諸書,亦不複采《遼》、《金》者,以行世之本少也。嘉靖初(嘉靖,世宗年號),南京國子監祭酒張邦奇等請校刻史書,欲差官購索民間古本。部議恐滋煩擾。上命將監中《十七史》舊板,考對修補,仍取廣東《宋史》板付監。《遼》、《金》二史無板者,購求善本翻刻。十一年七月成。祭酒林文俊等表進,至萬曆中(萬曆,神宗年號),北監又刻《十三經》、《二十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