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類的對比,表現了曆史人物的地位差異,而不同地位的人物,《漢書》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現。例如通過一傳提到一些人,然後根據情況或專為立傳,或就此了結。《眭兩夏侯京翼李傳讚》提及許多人物,《漢書》都有相應的處理。“漢興推陰陽言災異者,孝武時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則眭孟、夏侯勝,元、成則京房、翼奉、劉向、穀永,哀、平則李尋、田終術。此其納說時君著明者也。”此傳已寫眭孟、夏侯始昌、夏侯勝、京房、翼奉、李尋,《楚元王傳》已寫劉向,《董仲舒傳》已寫董仲舒,《穀永杜鄴傳》已寫穀永,這些人隻有田終術無傳。董仲舒地位最高,穀永次之,劉向再次之,眭孟、夏侯始昌、夏侯勝、京房、翼奉、李尋又次之,田終術最後。
“傳”的對比,還有類傳和合傳的差異。傳記有以一人姓名、諡號命名的分傳,有以幾人姓名、姓氏命名的合傳。《漢書》以一人姓名、諡號命名的分傳很少,大多是以幾個人的姓名命名的合傳,如《陳勝項籍傳》《張耳陳餘傳》《魏豹田儋韓王信傳》《季布欒布田叔傳》《蕭何曹參傳》《爰盎晁錯傳》《李廣蘇建傳》《衛青霍去病傳》《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張騫李廣利傳》《霍光金日傳》《趙充國辛棄疾傳》《魏相丙吉傳》《王商史丹傅喜傳》《薛宣朱博傳》《穀永杜鄴傳》《何武王嘉師丹傳》,以幾個人的姓氏命名,如《韓彭英盧吳傳》(韓信、彭越、英布、盧綰、吳芮)《張陳王周傳》(張良、陳平、王陵、周勃)《樊酈夏侯灌傅靳周傳》(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周)《張周昌趙任申徒傳》(張蒼、周昌、趙堯、任敖、申徒嘉)《酈陸朱劉叔孫傳》(酈食其、陸賈、朱建、劉敬、叔孫通)《蒯伍江息夫傳》(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萬石衛直周張傳》(石奮、衛綰、直不疑、周仁、張歐)《張馮汲鄭傳》(張釋之、馮唐、汲黯、鄭當時)《賈鄒枚路傳》(賈山、鄒陽、枚乘、路溫舒)《竇田灌韓傳》(竇嬰、田蚡、灌夫、韓安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朱買臣、吾丘壽王、主父偃、徐樂、嚴安終軍、王褒、賈捐之)《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公孫賀、劉屈氂、車千秋、王、楊敞、蔡義、陳萬年、鄭弘)《楊胡朱梅雲傳》(楊王孫、胡建、朱雲、梅福、雲敞)《傅常鄭甘陳段傳》(傅介子、常惠、鄭吉、甘延壽、陳湯、段會宗)《雋疏於薛平彭傳》(雋不疑、疏廣、於定國、薛廣德、平當、彭宣)《王貢兩龔鮑傳》(王吉、貢禹、龔勝、龔舍、鮑宣)《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眭弘、夏侯始昌、夏侯勝、京房、翼奉、李尋)《趙尹韓張兩王傳》(趙廣漢、尹翁歸、韓延壽、張敞、王尊、王章)《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蓋寬饒、諸葛豐、劉輔、鄭崇、孫寶、毋將隆、何並)《匡張孔馬傳》(匡衡、張禹、孔光、馬宮)。以王、國名命名,《荊燕吳傳》(荊王劉賈、燕王劉澤、吳王劉濞)《高五王傳》(齊悼惠王劉肥、趙隱王劉如意、趙幽王劉友、趙共王劉恢、燕靈王劉建)《淮南衡山濟北傳》(淮南厲王劉長、衡山王劉賜、濟北貞王劉勃)《文三王傳》(梁孝王劉武、代孝王劉參、梁懷王劉揖)《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臨江哀王劉閼、臨江憫王劉榮、魯恭王劉餘、江都易王劉非、膠西於王劉端、趙敬肅王劉彭祖、中山靖王劉勝、長沙定王劉發、廣川惠王劉越、膠東康王劉寄、清河哀王劉乘、常山憲王劉舜)《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齊懷王劉閎、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昌邑哀王劉髆)《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楚孝王劉囂、東平思王劉宇、中山哀王劉競、定陶共王劉康、中山孝王劉興)。但同是幾人的合傳,也有對比。有的合傳隻寫兩三人,有的寫了十多人。同一合傳中,有的人事跡全麵,有的人記載簡單。這也是高明的對比,隻有深入閱讀才能把握《漢書》的這種對比。
有人物的對比。人物對比有多種方式,有人物評語的對比和人物成就的對比以及人物特點的對比。
人物評語的對比。雖然很多人都有傳記,但《漢書》對他們的評價是不同的。例如《漢書》所寫國王很多,對這些國王的評價有區別,這樣形成了對比。雖然對國王的基本評價不高,但對個別國王給予好評。《景十三王傳讚》曰:“昔魯哀公有言:‘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嚐知憂,未嚐知懼。’信哉斯言也!雖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為鴆毒,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漢興,至於孝平,諸侯王以百數,率多驕淫失道。何則?沈溺放恣之中,居勢使然也。自凡人猶係於習俗,而況哀公之倫乎!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宣元六王傳讚》曰:“孝元之後,遍有天下,然而世絕子孫,豈非天哉!淮陽憲王於時諸侯為聰察矣。”河間獻王和淮陽憲王就是諸多國王中最為突出的人物。《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傳》曰:“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由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裏,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然後,用淮南王安與之進行比較:“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河間獻王與淮南王都愛收集、整理圖書,不過,兩人的側重點不同,河間獻王重視古舊書籍,淮南王熱衷收集浮辯圖書。對學說的研究兩人也不一樣,河間獻王研究六藝,設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
人物成就的對比。《漢書》自覺用傳與傳的對比,敘述曆史,描寫人物。《張湯傳》《杜周傳》都寫酷吏及其後人,已與《酷吏傳》形成了對比,在此基礎上對比張湯後人與杜周後人,顯出精湛的寫人藝術。
杜周與張湯以其子孫貴盛,而單獨立傳,二者之間,張湯子孫更加突出。“初,安世長子千秋與霍光子禹俱為中郎將,將兵隨度遼將軍範明友擊烏桓。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鬥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光複問禹,禹不能記,曰:‘皆有文書。’光由是賢千秋,以禹為不材,歎曰:‘霍氏世衰,張氏興矣!’及禹誅滅,而安世子孫相繼,自宣、元以來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九十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比於外戚。”《漢書·張湯傳附張放傳》。
對張湯後人千秋的讚揚盡在不言中。
《高後紀》《元後傳》都寫特殊的後妃,一個支撐了高帝的天下,一個斷送了劉家的江山,形成對比。而且,她們兩個人又與《外戚傳》的眾多後妃形成對比,更突出了她們的形象。“高後女主製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漢書·高後紀》。“漢興,後妃之家呂、霍、上官,幾危國者數矣。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後曆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餘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漢書·元後傳》。
人物特點的對比。下麵就是表現人物特點的例子:
《蕭何傳》記蕭何特殊之處:
高祖以吏徭鹹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嚐徭鹹陽時何送我獨贏錢二也”。
上曰:“夫獵,追殺獸者狗也,而發縱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走得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縱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沛公至鹹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禦史律令圖書臧之。
立沛公為漢王,而三分關中地,王秦降將以距漢王。漢王怒,欲謀攻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皆勸之,何諫之曰:“雖王漢中之惡,不猶愈於死乎?”《漢書·蕭何傳》。
《漢書》許多傳記用“獨”“最”“莫敢”“不及”等詞表現人物的個性。《吾丘壽王傳》曰:“及汾陰得寶鼎,武帝嘉之。薦見宗廟,臧於甘泉宮。群臣皆上壽賀曰:‘陛下得周鼎。’壽王獨曰非周鼎。上聞之,召而問之,曰:‘今朕得周鼎,群臣皆以為然,壽王獨以為非,何也?有說則可,無說則死。’壽王對曰:‘臣安敢無說。’”揭示了吾丘壽王嘩眾取寵的伎倆無非是欲揚先抑罷了。《主父偃傳》曰:“偃方貴幸時,客以千數,及族死,無一人視,獨孔車收葬焉。”一個“獨”字表現孔車的高節,“上聞之,以車為長者。”《師丹傳》曰:高昌侯董宏上書言“宜立定陶共王後為皇太後”,郎中令泠褒、黃門郎段猶等複奏言“定陶共皇太後、共皇後皆不宜複引定陶蕃國之名以冠大號,車馬衣服宜皆稱皇之意”。“上複下其議,有司皆以為宜如褒、猶言。丹議獨曰:‘非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義也。定陶共皇號諡已前定,義不得複改。’”寫出了師丹的原則性。《黃霸傳》曰:“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將軍霍光秉政,大臣爭權,上官桀等與燕王謀作亂,光既誅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罰痛繩群下,由是俗吏上嚴酷以為能,而霸獨用寬和為名。”“霸材長於治民,及為丞相,總綱紀號令,風采不及丙、魏、於定國,功名損於治郡。”“然自漢興,言治民吏,以霸為首。”寫黃霸鶴立雞群,是漢武帝以來仁政的榜樣。《穀永傳》曰:“永於經書,汎為疏達,與杜欽、杜鄴略等,不能洽浹如劉向父子及揚雄也。其於天官、《京氏易》最密,故善言災異,前所上四十餘事,略相反覆,專攻上身與後宮而已。”寫出穀永的小人伎倆。《龔遂傳》曰:“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群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髠為城旦。”寫龔遂的正直敢諫。《田延年傳》曰:“會昭帝崩,昌邑王嗣位,淫亂,霍將軍憂懼,與公卿議廢之,莫敢發言。延年按劍,廷叱群臣,即日議決。”寫田延年的膽識超乎眾人之上。《淳於長傳》曰:“始長以外親親近,其愛幸不及富平侯張放。放常與上臥起,俱為微行出入。”寫張放得到寵幸無以複加。《趙堯傳》曰:戚姬子如意為趙王,年十歲,高祖憂萬歲之後不全也,但不知怎麼辦。趙堯建議選一個強硬的相,高祖問誰可以擔此重任,“堯曰:‘禦史大夫昌,其人堅忍伉直,自呂後、太子及大臣皆素嚴憚之。獨昌可。’高祖曰:‘善。’”周昌是唯一合適的人選。《晁錯傳》曰:晁錯越來越貴,“遷為禦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表現出竇嬰敢言的個性。《霍去病傳》曰:“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唯獨任安不肯去。”表現任安不趨炎附勢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