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為自由而戰鬥》卓別林典型示範之二:回避現實是毫無用處的。先生們會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實際上,戰爭已經開始,從北方刮來的大風都會將武器的鏗鏘回響送進我們的耳鼓。我們的同胞已身在疆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站在這裏袖手旁觀呢?先生們希望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生命就那麼可貴?和平就那麼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鎖鏈、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嗎?全能的上帝啊,阻止這一切吧!在這場鬥爭中,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在弗吉尼亞州會議上的講話》亨利這是兩則號召人們為自由而戰的演講。在例一中,卓別林以戰士的立場,分析了大獨裁者帶給他們的多方麵的奴役與傷害,指出要麼重新回複到有血肉有愛心的人,要麼就繼續充當獨裁者的牲口、炮灰。卓別林的這番演講,對於在盲目狀態下被人利用的士兵來說有著振聾發聵的作用,無疑會促使有良知的戰士在道路選擇上產生思考。在例二中,麵對廢奴運動中的保守派,亨利同樣向人們展示了兩條道路:要麼是為自由而戰,要麼是以受奴役的代價來換取生命與和平,選擇哪一條,悉聽尊便。事實上,一句“不自由,毋寧死”已經強烈地表明了演講者的態度,並引導著民眾選擇真正正確的道路。
(3)指出行動的正義性及其深遠的意義
為正義而戰會令人產生神聖感,這種渴望在每個人心底都或多或少地埋藏著。因此,激發聽眾的正義感,引導他們為了正義的事業采取行動,是號召聽眾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演講者還應當向聽眾闡釋這種正義行動所具有的深遠意義,從而更增加聽眾行動的堅定性。
典型示範之一:魏剛將軍所說的法蘭西戰役已經結束,但我預計不列顛的戰役即將開始。世界文明的存亡係此一戰,英國人民的生死係此一戰,我國製度以及英帝國的帝祚能否延續亦係此一戰。不過敵人將傾全力向我們猛撲過來。希特勒深知如不能在英倫島上擊潰我們,他便將徹底失敗。如果我們能抵禦住他,整個歐洲便可得到自由,全世界便可走上陽光燦爛的廣闊大道。但是,如果我們失敗了,全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包括我們所熟悉所熱愛的一切,將陷入一個新黑暗時代的深淵。發達的科學將使這個黑暗時代更險惡、更漫長。因此,讓我們振作精神、恪盡職責。倘若英帝國及聯邦得以永世長存,人們將說道:“這是他們最光榮美好的時刻。”
——《我們如何才能贏得勝利》丘吉爾典型示範之二:你們光複的時刻就在這時。你們的愛國的行動證明了你們堅定不移地要爭取人類曆史記載中的最高的自由原則。現在,我號召你們盡最大的努力,發揮覺醒了的民族勇氣,讓敵人知道,和他們做鬥爭的一支內部力量是異常勇猛的,是和外來的一支兵力一樣地難於應付的。
向我靠攏,繼續發揚巴丹與科雷吉多爾不屈不撓的精神,隨著戰線向前推進,把你們帶進作戰區內,起來,戰鬥,!利用每一個有利的機會,打擊敵人!為了你們的故鄉和家庭,戰鬥!為了你們的子孫後代,戰鬥!為了你們神聖的死者,戰鬥!不要氣餒,讓每一隻手臂都堅強如鋼,神聖的上帝為我們指路,跟著他,去爭取正義的勝利!
——佚名這是兩則號召人民為正義而戰的演說。在例一中,丘吉爾站在整個世界的角度向民眾闡釋了戰爭所具有的決定性意義,指出參與這場戰爭的人們將成為無上光榮的英雄,以激發民眾的熱情與鬥誌。在例二中,為了鼓舞戰士們興複自己的家園,演講者采用反複的修辭方法和十分強烈的語氣來激勵他們為了正義而戰,聽起來具有很強的鼓舞效果,就好像衝鋒號角的節奏,感染力強烈。
(4)提出明確的行動目標和行動計劃
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行動步驟會讓人感受到行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空洞而橫蠻的號召讓人空有熱情卻無所適從。演講者應當把行動所指向的目的或所希望達到的狀態向聽眾交待清楚,並且把行動的大體計劃和步驟展示給聽眾,這樣會使演講的號召力大大增加,使聽眾豫疑的腳步變得堅定。
典型示範:大家都說我是這個家那個家,其實並不是家——假若一定要說成個家,那我隻不過是個熱心家。我常到天橋一帶去,看見許多小戲園子裏,人都滿滿的,可是表演的卻不是我們文藝界的東西。我們號稱人民文藝工作者,很慚愧,因為人民並未接受我們的東西。廣大群眾願意花錢甚至站著去聽那些舊東西,可見它是能吸引住人的。它的內容多半是以封建體係為主,表揚“封建君主的尊嚴”,“某公子中狀元”、“青天大老爺救命”、“武俠替天行道”、“神仙托夢”、“一道白光”……。這些題材,基本上都是歌頌封建體係的。拿這些很為群眾喜愛的文藝形式,卻灌輸給群眾許多封建性的東西,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雖然群眾很需要新的文藝作品,而我們也急於把我們的作品深入到群眾中去,但兩下接不上頭,互相結合不起來。就天橋來說,我們的文藝作品很少能賣到天橋去。因此我們感到有組織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的必要。我們想組織起這樣一個會來發動大家創作,利用或改造舊形式,表達一些新內容也好,完全創作大眾需要的新作品也好,把這些作品打入天橋去,就可以深入到群眾中去。
——《把作品打人天橋去》趙樹理這是一篇號召文化工作者深入到群眾中去的演講。趙樹理花了許多筆墨講了舊的文藝形式和新的文藝內容之間的割裂狀態,指出文化工作者的任務就是要使兩者結合起來,把作品真正打到群眾中去。趙樹理接著又談了自己的初步構想,即成立文藝組織來發動大家創作。這段演講雖談不上生動精彩,但既向大家闡明了目標,又交待了初步的步驟,對於廣大文藝工作者還是很有號召作用的。
5鼓舞士氣的演講技巧
演講者利用演講來鼓舞聽眾的士氣,既可以從分析客觀優勢人手,又可以主要致力於解決聽眾主觀上的心理問題。具體的技巧包括:一、盡量用客觀事實說話,以己方之長,比對方之短,強調優勢方麵以增強聽眾的信心;二、避開現時的困難和窘境,回顧可以為聽眾帶來信心的恰當實例,為眼前的自信尋找理由;三、直接針對聽眾心理上的障礙因素,利用恰當的技巧掃清他們的疑慮,振奮他們的精神。
(1)分析我方的優勢,增強必勝的信心
分析我方的優勢,是增強聽眾信心的最為直接的方法。演講者應具備發人之所未發的預見力和洞察力,努力挖掘潛在優勢,並充分羅列優勢的多方麵因素,這樣更能夠使聽眾增加對於現狀的信心。
典型示範:毫無疑問,我們確是吃了敗仗,我們陷於敵人陸、空軍的機械化部隊的圍困之中。我們之所以受挫,不僅是因德軍人數眾多,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飛機、坦克和戰略。正是德軍的坦克、飛機和戰略使我們的將領們不知所措,置他們於今天的境地。
但是難道已一錘定音,勝利無望,敗局已定嗎?不,絕不如此!
請相信我,因為我對自己說的話胸有成竹。我告訴你們,法蘭西並沒有失敗。我們完全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並有朝一日扭轉乾坤,取得勝利。
因為法蘭西並不孤立,她不是在孤軍作戰!她絕不孤立!她有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作後盾。她可以同控製著海域並繼續在戰鬥著的不列顛帝國結盟。同英國一樣,她可以得到美國雄厚工業力量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
——《誰說敗局已定》戴高樂在這篇戰時動員的演講中,戴高樂先分析了法國所麵臨的困難狀況,然後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向人民指出了法國的優勢:有英國這樣一個後盾。這一點是許多法國人不曾想到的重要因素,被戴高樂發掘出來,並作為反敗為勝的最大武器告之民眾,自然會增強苦難中的法國人民的反抗決心。
(2)指出對方的不利,消除聽眾的疑慮和恐懼
在局勢嚴重或大敵當前的情況下,普通人看到的隻會是敵人的強大和事態的危險。隻有睿智的領導者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敵人隱藏的弱點。演講者應善於抓住對方的不利之處,把敵人自身的弱點剖析給聽眾看,打破他們本能般誇大對方優勢的心理趨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自信的心態。
典型示範:敵人並不像某些驚惶失措的知識分子所形容的那樣強大。魔鬼也不像人們所描繪的那樣可怕。誰能否認,我們紅軍曾屢次把大受吹捧的德軍打得倉皇而逃呢?如果不是根據德國宣傳家大肆吹噓的聲明來判斷問題,而是根據德國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問題,那就不難了解,德國法西斯侵略者正麵臨著崩潰。現在饑餓和貧困籠罩著德國,在4個月的戰爭中,德國已損失士兵450萬人,德國血流殆盡,人員後備宣告枯竭,不僅陷於德國侵略者壓迫下的歐洲各國人民,而且連看不到戰爭盡頭的德國本國人民都充滿了憤怒的情緒。德國侵略者正是在作垂死掙紮。毫無疑問,德國侵略者是不能夠長久掙紮下去的。再過幾個月,再過半年,也許一年,希特勒德國一定會由於其罪行累累而崩潰。
——(紅場檢閱演講)斯大林這是斯大林麵對德國法西斯的全麵進攻向軍民們發表的演講。斯大林首先批駁了國內某些膽小鬼悲觀的論調,引導人們的目光越過氣勢洶洶的德國軍隊,投向德國本土後方,分析了帝國主義的基礎正是如何的危機四伏。斯大林所獨具的眼光,使人民看到了德國法西斯的軟弱之處以及戰爭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對於軍民們看穿德國侵略者紙老虎的本質和增強必勝的信念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3)把我方和對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有鑒別才能有選擇。演講者如果善於抓住本方的優勢,與對方的劣勢進行比較,有助於聽眾看清本方的優勢,堅定勝利的信心。通過比較,優勢強化得越充分越突出,聽眾的信心也就會越堅定。
典型示範:因為,撇開羅馬徒有其表的顯赫名聲,它還有什麼可與你們相比的?默默地回顧你們20年來以勇敢和成功而著稱的戰績吧,你們從赫拉克勒斯,從大洋和世界最遙遠的角落來到這裏,一路上征服了高盧和西班牙許多最凶悍的民族。如今你們將同一支缺乏經驗的軍隊作戰,它就在今年夏天曾被高盧人擊敗、征服和包圍過,至今它的統帥還不熟悉他的軍隊,而軍隊也不知道它的統帥。要把我同他作一比較嗎?我的父親是最傑出的指揮官,我在他的營帳中出生、長大,我蕩平了西班牙和高盧,我不僅征服了阿爾卑斯山諸國,還征服了阿爾卑斯山本身。而那個就任僅6個月的統帥是他的軍隊裏的逃兵。如果把迦太基人和羅馬人的軍旗拿掉,我敢肯定他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軍隊的指揮官。
——《要麼勝利,要麼死亡》漢尼拔在這篇鼓舞軍隊士氣的演講中,漢尼拔抓住了兩點同敵方進行比較,一是本方軍隊比對方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和更優良的作戰傳統;二是漢尼拔本人作為軍隊的統帥,有著比對方將領更為高貴的出身和更成熟的指揮經驗。漢尼拔沒有從其他並無明顯優勢的方麵進行比較,而是緊緊抓住了優勢特別突出的這兩點,大大地振奮了軍隊的精神,鼓舞了軍隊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