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把我方和對方的對比點換到有利於我方的地方
在演講中,通過己方與彼方比較的方式來鼓舞士氣,其無須強調的原則是“以己之長,比彼之短”。當聽眾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彼方之長與己方之短的比較上時,演講者應適時地將對比點切換到有利於己方的地方。此外,演講者也可以故意先擺出一些不占優勢的對比點,然後話鋒一轉,再切換到優勢明顯、說服力強的對比點上去,以加深聽眾的印象。
典型示範:剛才你們來報告,說第四混成旅的兵罵我們是孫子兵,聽說大家很生氣,可是我倒覺得他們罵得很對。按曆史的關係說,他們的旅長曾做過二十鎮的協統,我是從二十鎮裏出來的,你們又是我的學生,算起來你們不正是差兩輩嗎?他們說你們是孫子兵,不是說對了嗎?
再拿衣服來說,緞子的兒子是綢子,綢子的兒子是棉布,現在他們穿緞子,我們穿布衣,因此他們說我們是孫子兵,不也是應當的麼?不過,話雖這麼說,若有朝一日開上戰場,那時就能看出誰是爺爺,誰是真的孫子來了。
——馮玉祥在馮玉祥鼓舞軍人士氣的這段演講中,實際上存在著兩次對比點的轉移。在複述了軍人們中間流傳的說法之後,馮玉祥轉換到“輩份”和“衣服”這兩個比方上來,這本身已把對方汙蔑自己的原意扭曲了,使之成為詼諧可笑的東西。然後,馮玉祥又把對比點進行了第二次轉移,把兩方的比較點切換到戰場上去,指出真正有價值、能說明問題的比較點在這裏,而這恰恰是我方的優勢所在。馮玉祥借這一席話,一舉粉碎了軍隊中消極的說法,極大地鼓舞了戰士們的士氣。
(5)引用和我方現在情況相同但最終獲勝的例子,證明我方勝利的必然性鼓舞士氣,切不可忽略既往事實和經驗這座寶庫。為了證明我方勝利的必然性,演講者可以抓住經驗中一些與現在情況相同而最終獲勝的例子,強調當時困難的巨大和基礎的薄弱,讓聽眾沒有理由相信自己無法克服眼前的困難。生動的曆史可以幫助聽眾判斷未來,並由此產生信心與勇氣。
典型示範之一:同誌們!今天是在嚴重的情況下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德國強盜背信棄義的進攻和強加於我們的戰爭,造成了對我國的威脅。我們暫時失去了一些地區,敵人竄到了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門口。敵人以為,當第一次打擊之後,我們的軍隊就會崩潰,我們的國家就會屈膝投降。可是,敵人大大地失算了。我們的陸海軍雖然暫時失利,但是在整個戰線上正在英勇地反擊敵人的進攻,使敵人損失慘重,而我們的國家,我們全國卻已經組成了一個統一的戰鬥陣營,同我們陸海軍一起共同來粉碎德國侵略者。
我們的國家曾經經曆過比現在的處境更加危急的日子。請回想一下1918年我們慶祝十月革命1周年時的情形。當時我國3/4的領土都在武裝幹涉者手中。我們暫時失去了烏克蘭、高加索、中亞細亞、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當時我們沒有同盟國,我們沒有紅軍,我們缺乏糧食,缺乏武器,缺乏被服。當時有14個國家圍攻我國。可是,我們並沒有灰心,並沒有喪氣。當時我們在戰爭的烈火中組織了紅軍,並把我國變成了一座軍營。當時,偉大的列寧的精神鼓舞我們為反對武裝幹涉而戰。結果怎麼樣呢?結果我們粉碎了武裝幹涉者,收複了全部失地,取得了勝利。
——《紅場檢閱演說》斯大林
典型示範之二:我想在這裏講一講新四軍的問題。新四軍是一個什麼隊伍,在座的同胞和同誌們都知道得很清楚的。在新四軍成立的那一天起,兄弟就在新四軍工作,直到現在14年中都沒有一天離開過。在民國17年冬天就有了新四軍(新四軍前身是老四軍)。在革命失敗了,反動派破壞北閥革命,不願意實行三民主義,與北洋軍閥勾結,爆發反革命的清黨活動,在南京廣州擎起了反共的旗幟,一方麵反共,一方麵投降帝國主義,出賣人民與中國革命的事業。親日派、反共頑固派頭子,日本帝國主義應該想一想:在這14年長期的曆史中,是不是消滅了新四軍——中國革命的軍隊!事實證明他們是失望了!葉項軍長、朱彭司令、毛澤東同誌,在過去為了建設中國工農紅軍整整奮鬥了14年,反共頑固派動員了800萬士兵,經過了6次圍剿,都不能消滅我們;頑固派著急了,抵不住了,隻好拿下反共的招牌來合作。大頭子被捉去了,還是周恩來去講情放出來的,難道忘記了嗎?
在大革命失敗的時候,朱德總司令隻帶了800多人上井岡山,就發展為今天50萬大軍。這樣幹下去是一定會勝利的。新四軍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遊擊隊,那時全部隻有2000多人,因當時處在殘酷的鬥爭中,還受到損失。項英同誌和兄弟在一起,在廣東、江西交界的一個山上,隻有200多人,3年後,新四軍發展到9萬人。今天9萬人還能被他們消滅嗎?要被消滅,在大革命失敗時就可以被消滅;在3年遊擊戰失利的時候,也可以被消滅,但是沒有被消滅,相反的是十倍百倍地壯大與發展。今天新四軍有9萬人馬,四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將近一萬萬的人民擁護,誰想來消滅他,誰就要失敗。
——《就職新四軍代軍長演講詞》陳毅在例一中,斯大林引導人民追溯了十月革命剛剛勝利後國家所走過的艱苦歲月,特別強調了在外國武裝幹涉而國內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全國人民所取得的巨大勝利,並指出正是強大的精神的力量使國家轉危為安。通過這個事例,斯大林既使人民堅定了勝利的信念,又使人民認識到了取得勝利的真正法寶。在例二中,陳毅回顧了新四軍在敵人的剿殺下不但沒有滅亡反而不斷壯大的曆史,得出了新四軍將為中國革命做出更大的貢獻的結論,非常有說服力。
(6)回顧我方光榮的曆史
在缺乏與現狀情形相似的事例的情況下,演講者還可以籠統地回顧本方光榮的曆史和優良的傳統,以先輩們的業績鼓舞聽眾。演講者應注意在羅列充足史實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幾個最典型、最光輝的事跡,並且挖掘這些事跡中蘊含的精神力量,用它們采鼓舞聽眾的鬥誌。
典型示範之一:士兵們,你們像山洪一樣從亞平寧高原上迅速地猛衝下來。你們戰勝並消滅了一切阻擋你們前進的敵人。
從奧地利暴政下解放出來的皮埃蒙特,表現了與法國和平友好相處的感情。
米蘭是你們的,在全倫巴迪亞上空,到處都飄揚著共和國的旗幟。
帕爾馬公爵和莫德納公爵能夠保留政治生命,完全歸功於你們的寬宏大量。
號稱能夠威脅你們的敵軍,再也找不到更多的障礙物,可以憑借它們來抵擋你們的勇氣了。波河、提契諾河和阿達河不再阻擋你們的前進了。意大利這些所謂了不起的堡壘看來都是不經一擊的,你們像征服亞平寧山脈一樣迅速地征服了它們。
——《拿破侖在米蘭的演講》拿破侖典型示範之二:問題在於能不能消滅他的進攻軍隊。
我看能消滅它。有人要問我:你有什麼證據?證據在哪裏?這自然是有證據的。
1935年的事情就是證據。當時陝北劉誌丹隻不過3000人,後來,來了一個徐海東也不過3000人,最後中央紅軍開到陝北,也隻是7000人,共計不超過15000人。可是那時候的敵人有多少呢?
據我記得的,那時敵人有101個團,30萬人。今天胡宗南卻隻有35個團。那時候我們隻有15000人,現在可就大不同了。邊區那時隻有三四十萬人,5個縣,現在我們是大得多了。大家想一想,看我是不是扯謊。沒有扯謊,這是實事。當時紅軍卻總共不超過15000人。國共兵力是20與1之比。可是今天他隻有35個團,。17個旅,我們比那時的15000人就多得多了,我們能打勝嗎?是的,是一定能夠打勝的。
——《我們一定能打勝仗》彭德懷這是兩則通過回顧曆史來鼓舞軍民士氣的演講。在例一中,拿破侖回顧了戰士們攻下亞平寧山脈的大致過程。頌揚了他們的勇敢與氣概,使戰士們心中充滿了自豪之情。在例二中,彭德懷引導軍民們回顧了1935年紅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與敵人周旋的曆史,並舉出了確切的數據來證明敵我力量對比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事實來證明我方勝利的必然性,聽來令人充滿了信心。
(7)清除聽眾因不明白而產生的恐懼感
恐懼感往往來自於錯誤的誘導與想當然的臆斷,市井間的人心惶惶常常都是庸人自擾。演講者要想點燃聽眾心中勇氣的火花,必須撥開霧障,澄清事實,清除聽眾因不知實情而產生的恐懼感。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也不排除塑造一種所需要的“真實”的可能。
典型示範:戰爭並不像那些從未打過仗的人想像的那麼可怕。作家們誇誇其談,說什麼會思念你們的母親、情人和妻子(妻子也是你們的情人)。這些作家們既沒有聽到過一聲敵人的槍聲,也從未耽誤過一餐飯,他們不是按照戰爭的本來麵目來描寫戰爭,而是按他們的想像來描寫。
戰爭是人類所能參加的最壯觀的競賽。戰爭會造就英雄豪傑,會蕩滌一切汙泥濁水。所有的人都害怕戰爭。然而,懦夫隻是那些讓自己的恐懼戰勝了責任感的人。責任感是大丈夫氣概的精華。美國人可以為他們都是好漢而感到自豪。他們的確是好漢。
——《戰爭會造就英雄豪傑》巴頓這是巴頓將軍在戰士們出征前所做的一次演講。在演講中,巴頓駁斥了某些認為戰爭“很可怕”的論調,淡化了戰爭殘酷的一麵,強調了戰爭“壯麗”的一麵,指出戰爭是蕩滌汙濁和檢驗男人責任感的一場競賽,人們應當為戰爭英雄而感到自豪。戰爭是否真如巴頓所說的那麼“壯麗”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巴頓創造出了他所需要表達的“戰爭”,而這樣的“戰爭”將激發起軍人們自豪的熱情和無畏的氣概。
(8)不妨找一個“虛”的說法,討個吉利
事實的依據並非是那麼有說服力,曆史的軌跡也未必都是那麼富於啟迪,在白手起家的情況下人們更需要的是一種精神上的美好祈願。演講者抓住聽眾的此種心理,在演講中借題發揮,開發出一兩個玩笑式的說法,討一個吉利,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打氣方法。這對於協調氣氛,放鬆心情,強化聽眾的信心都有一定的效果。
典型示範:今後我們8個人就要同舟共濟了。抵押承包,可不像張飛吃豆芽菜那樣輕鬆,搞不好折了兵又賠夫人。我是不想把夫人賠上的,不知各位意下如何?這個食品店為啥由咱8個承包呢?這個“8”字,從古到今都是有魔力的字碼。八卦圖變幻莫測,含陰陽相濟、相生相克的哲理於東南西北、於金木水火土最基本的方位和物質之中;八卦掌柔中有剛,在平緩綿延、滴水不漏的步法掌式中出奇製勝;咱8個人,又應了一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古話。各位有什麼絕招,不管是寶葫蘆、芭蕉扇,還是何仙姑的水蓮花,都可以使出來。
——《食品店經理的就職演說》畢研田這則就職演說是在演講中巧妙“玩虛”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演講者由“8個人承包食品店”這個事實出發,抓住一個“8”字展開巧妙的自由發揮,聯想到“八卦圖”、“八卦掌”、“八仙過海”等形象有趣的意象,並從中挖掘積極的意義,既幽默機智,又富有啟發和鼓動的作用,使人在一笑中增強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