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先聲奪人:演講開頭的藝術1(2 / 3)

在當代一些青年演講者中,許多人都喜歡在開場白中運用開門見山、開宗明義的方式,以此打開演講的局麵。有位“白衣戰士”泮月娥,在她《完成一個美的命題》的演講中,就有過這樣一次成功的嚐試:您生過病、住過院嗎?或到醫院探視過生病的親人和朋友嗎?我想一定有過這種時候。那麼您一定會注意到那裏的環境是那樣整潔、安靜,一切又是井井有條。身穿白衣的護士們從一張病床走到另一張病床,按照醫生的指示護理著病人。她們盡可能使病人生活得舒服,盡可能解除病人的痛苦。我就是做這種工作的一名護士。

也許哪位朋友要問:當今是改革的時代,你怎麼選擇了從事護士工作的小人物做你演講的主題呢?護士的工作太枯燥了呀?是啊,護土,平凡的崗位,平凡的職業,平凡的工作。可是,我今天就要站在這個講台上要一鳴驚人地讓大家重新認識我們!我要講的是我們護士的職業是在完成人的生命中一個美的命題。這是一篇熱情讚美護士職業偉大、神聖,謳歌護土心靈美好、情操高尚的演講詞。在開場白中,她先用兩個設問,將本人和自身的工作情境在聽眾麵前“亮相”,使人獲得親切的快感;然後再來一次設問,理直氣壯地闡明主旨,使人為之一震,對她要表述的“美的命題”刮目相看,並且油然起敬。這樣簡潔明快的開頭方式,自然獲得了預期的效果。

再來看看,一篇講《選擇》的開頭:人的一生,每時每刻都站在一個選擇點上,都麵臨著選擇,都進行著選擇。

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人們在飯堂的窗口前挑選,在商店的櫃台邊抉擇,在年輕的朋友中比較。

選擇是人的權利和自由。但我想說的是,在包羅萬象、形形色色的選擇中,什麼是對於我們的人生最重要、最有價值的。

毫無疑問,它應該是信仰和追求,是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這個開頭,首先開門見山,點出講題;再用目睹的幾個畫麵說明演講的內容;接著簡單地進行邏輯推導,闡明主旨。這是非常典型的“開口破題”、開宗明義的開頭方法,一下就能喚起聽眾的高度注意,使聽眾的脈搏跟著演講者的生動語言一起跳動。幾個畫麵都是司空見慣的日常現象,但鋪陳於此,十分精當,為揭示主旨提供了事實的依據。

湯雲芳是位青年女工,她的《我們身邊的閃光點》生動講述了一位青年女工無私奉獻的感人故事。演講一開頭就把主題呈現給聽眾:共產主義思想的閃光是我們時代的光輝,它發自人們的心靈,體現在人們的行動上,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前不久,在我們廠傳誦著一位姑娘的動人事跡,人們稱讚她是我們身邊的閃光點。姑娘的名字叫丁幼君,是長寧區麻袋供應站的工人。

四年前的一天,小丁的男朋友、我們廠的青年工人小劉不幸因工致殘,下肢癱瘓。那時,小丁和小劉相識才兩個月,突然發生的事故,對小丁的愛情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她必須嚴肅地作出回答。

李燕傑說:“愛情是美好的,但誰也難保愛情沒有挫折,沒有坎坷,問題隻是在於你怎樣對待它。”生活中的現實也正是這樣。小劉工傷以後,有人對小丁說,你和小劉相識的時間不長,他現在半身癱瘓,不如早些斷了關係。母親也反對小丁繼續和小劉來往。姐姐是小丁和小劉的介紹人,幾次要為小丁另找對象。

在嚴峻的考驗麵前,小丁沒有悲哀歎息,沒有猶豫彷徨,而是堅定地作出了選擇:伴隨小劉始終不渝。小丁勇敢地選擇了一條充滿艱辛的道路,打開的卻是閃光的生活大門。……演講開宗明義,直示主題,明確告訴聽眾共產主義思想光輝是我們時代的“閃光點”,顯得鮮明有力。接著,她對身邊發生的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作了生動表述,主人公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輝煌業績,卻有著一顆金子般的愛心,有著崇高的心靈美,這就極為有力地證實了主旨,真實生動,感人肺腑,因此,聽眾為之吸引。人們不能不為主人公思考,她為什麼要作出如此選擇?她果真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嗎?她將怎樣經受人生的“嚴峻考驗”?這些,聽眾迫切期待聽下去,而這正是演講者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

在演講開頭部分引用生動事例或真實故事直撲主旨,可以是新近發生的或現實存在的;也可以運用過去發生的或曾經是曆史上有過的。關鍵在於它是真實感人的事例,是能夠揭示主題的典型。例如,有位青年演講者尹健,在盲童學校對同學們的演講《為了祖國母親更美麗》,其開場白就講述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曆史故事。同學們,你們聽過海倫·凱勒的故事吧!

當海倫出世僅僅19個月的時候,無情的病魔就奪去了她視、聽、說的權利,從此這個天真爛漫的小女孩被投進了黑暗與寂靜之中。然而,海倫在命運麵前不是跪著,而是傲然挺立著。她在她的老師安妮·沙莉文的悉心指導下,在重重困難麵前,以超人的意誌學會了用嘴講話,用手指“聽”話,並且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臘5國文字和12門外國語。她在24歲時,畢業於美國享有盛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和學識都投入到為本國和世界殘疾人謀利益的公共事業中,成為舉世矚目的奇人。

海倫,一個曾經在混沌無知的世界中生活的小女孩,最終成長為世界聞名的作家、教育家。她憑靠的是向命運拚搏的精神,而她心中所抱定的理想目標是她奮鬥的精神支柱。

海倫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也是享譽世界的作家,把她帶有神話傳奇色彩的故事首先端出來,特別是在盲童學校呈獻給殘疾學生,這就特別具有針對性和感召力。演講者首先樹起了一麵光輝的旗幟,使聽眾感到親切、新奇、振奮和鼓舞,有如磁石一般被緊緊吸住。正因為這個開頭選材精當,手法新穎,針對性強,就為全篇演講奠定了成功的基礎。因此,這篇演講受到盲校師生的熱烈歡迎,並在社會上引起轟動決不是偶然的。

3由我說起,易於激發共鳴

從自身說起,這是演講開頭常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一般是直接向聽者談及自己的事情,或經曆,或狀況,或與當時情景、與聽眾的關係,或對於講題的特殊興趣等等。演講者從自身說起,一下就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使人感到親切,易於接受,產生共鳴。在許多中外名家的演講中,用這種方法開頭並取得成功的大有人在。郭沫若在上海美專的著名演講《印象與表現》,其開場白就非常精彩。他說:剛才劉海粟先生說我是真正的學者,說我不是假的冒牌貨,要我關於藝術作一番談話,我自己真是高興,但是我同時也很慚愧。其實我本是學醫的人,我對於藝術全是外行,像我這樣的人才正好說是假的冒牌貨的。我近年來雖然在文學上做了些工夫,但是藝術好像是一片汪洋無際的大海,文學不過是藝術海中的一個海灣,我們從一個海灣所看到的海景,不能用來概括全世界的一般海景。譬如我們站在吳淞堤上,所看見的海景是黃的,我們便對人說海便是這樣了,凡是地球上的海通是黃的,這是莫大的笑話了。我現在要從文學的立腳點來探試藝術的全部,我冒的危險是這個樣子,我說的話可以說都是外行話了。好在我眼前的諸君都是真正的藝術家,都是真正的內行,能在今晚上使我說的話得到教正的機會,這是我再幸福沒有的事情。郭沫若作為一代科學巨匠,無論是在曆史、考古及其他學術領域,還是在文學、詩歌、戲劇的創作上,都有很高的建樹和造詣。在這篇演講開頭,卻絲毫沒有擺出“萬事通”的大家派勢,而是用平易謙遜的言辭講述了自己從學醫到從文的經曆,再運用一角海灣與一片汪洋的生動比喻顯現出本人的平凡,這無疑使人感到格外親切。演講詞恰到好處地展示演講者胸襟坦蕩、謙遜質樸的形象,同時又表現了他情詞懇切、妙語橫生的演講風範。演講者明知“外行”不能在內行麵前“班門弄斧”,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幸能求到難得的學習機會。這樣入情入理的娓娓敘述,一下拉近了與聽眾的心理距離,使人十分愉悅,樂於聽教。1858年,競選美國總統的林肯在南伊裏諾斯州的一次群眾集會上的演說,也采用了從自己說起的這種方法:南伊裏諾斯州的同鄉們,肯塔基州的同鄉們,密蘇裏州的同鄉們——

聽說在場的人群中有些人要為難我,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我也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爽直的平民。那為什麼我不能和你們一樣有著發表意見的權利呢?好朋友,我並不是來幹涉你們的人,我也是你們中間的一個。我生在肯塔基州,長於伊裏諾斯州,和你們一樣,正是從艱苦的環境中掙紮出來的。我認識南伊裏諾斯州的人,認識肯塔基州的人,我也想認識密蘇裏州的人。因為我是你們中的一個,而你們也應該更清楚地認識我。你們如果真的認識了我,你們就會知道,我並不想做一些對你們不利的事情。同時,你們也會決不再想對我做不利的事情了。同鄉們,請不要做這樣愚蠢的事,讓我們大家以朋友的態度來交往。我立誌做一個世界上最謙和的人,決不會去損害任何人,也決不會幹涉任何人。我現在對你們誠懇要求的,隻是請你們允許我說幾句話,並請你們靜心地聽。你們是勇敢而豪爽的,這一點要求,我想一定不致遭到拒絕。現在讓我們誠懇地討論討論這個嚴重的問題吧。林肯是美國的一位平民出身的傑出政治家。他這次演講可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對這次冒險關係到他的競選成功與否。他充滿自信的是,他始終保持著平民本色,與大家沒有根本利害衝突,而是患難與共,心心相通的。基於這種信念和認識,在演講開場白中,他把自己擺在一個普通平民的位置上,講述了自己的出身和經曆,表述了自己的誌向和為人的準則,他這種推心置腹的言辭,以誠相待的態度,極具震懾力和感召力,征服了廣大聽眾,獲得了極佳的效果。據文獻介紹,當林肯講這番話時,“麵部表情十分和善,聲音充滿同情與懇切。這婉轉而妥善的開頭,竟把將起的狂濤止息了,敵對的仇恨平靜了。大部分人變成了他的朋友,大部分人都對他的演說大聲喝彩”。後來他如願當選總統,得力於這些群眾的熱烈讚助。可見,一個好的開頭對演講的成功是多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