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嚴謹完整:演講詞結構(3 / 3)

我祝願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勇攀世界科學高峰。你們是趕超世界水平的中堅,任重而道遠。古人尚能“頭懸梁,錐刺股”,孜孜不倦地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更加專心致誌,廢寢忘食,刻苦攻關。趕超,關鍵是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效率。趁你們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人民做出更多的貢獻吧。

我祝願全國的青少年立誌獻身於雄偉的共產主義事業,努力培育革命理想,切實學好現代科學技術,以勤奮學習為光榮,以不求上進為可恥。你們是初升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革命加科學將使你們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學家點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對老、中、青三代人的祝願,其旨意是在繁榮我國的科學事業。)我的這個發言,與其說是一個老科學工作者的心聲,毋寧說是對一部巨著的期望。這部偉大的曆史巨著,正待我們全體科學工作者和全國各族人民來共同努力,繼續創造。它不是寫在有限的紙上,而是寫在無限的宇宙之間。

春分剛剛過去,清明即將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結尾總括全篇,深化主旨,呼喚號召,精彩有力。)

這篇科學演講,在結構安排上具有嚴密的邏輯層次,開篇直述主題和心意,“參加盛會,百感交集,思緒萬千”;接著導入正文,自然而然地對往事進行回憶、對比,從中悟出“科學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更需要科學”的真理;進而推論,新的曆史時期迫切需要科學的巨人,科學工作者要不負重任必須有務實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在此基礎上,激勵老科學家“老當益壯”,中年科學家“奮發圖強”,年輕一代努力進取;最後總結全篇,升華境界,抒豪情,寄壯誌,提要求,發號召,緊緊圍繞中心,以無懈可擊的邏輯力量,完成了精辟的說理。這篇議論演講,圍繞“科學”做文章,全文有30多次出現“科學”二字。實在可謂“語不離宗”了。而且,通篇大講科學絲毫沒有枯燥膩味之感,相反給人以美的享受。演講者以作家和詩人的氣質,巧妙地運用警句、引語、象征、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在“科學的春天”裏濃烈的情懷。“蚍蜉撼樹”,是對“四人幫”摧殘科學的諷刺;“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是老一代科學家心情的寫照;“嫦娥奔月,龍宮探寶”是對科技工作者的鼓勵;“頭懸梁,錐刺股”是對中青年科技人員刻苦攻關的鞭策;“初升的太陽”、“如虎添翼”、“青出於藍”是對中青年科技人員的期望;“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對“科學的春天”萬紫千紅、盎然春意的形象描繪。這篇精辟述理、優美抒情的演講,雖是大談其科學,也竟然妙語連珠,熠熠生輝。我們可以說,把它放在世界名篇裏,也絕不會遜色。

6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所謂條理清晰,層次分明,是指演講材料的組織安排一定要井然有序,有條不紊。這是演講結構的另一條重要的規律。

所謂層次,即是指表述主題過程中的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思想單位,它是主題的構成部分。層次與段落不同,但又有密切聯係。層次,是指內容的先後次序,演講展開的脈絡和步驟;段落,是指演講的自然段,它是演講內容的基本構成單位。一個層次,可以是一個自然段,也可能包含幾個自然段。一篇成功的演講,不僅要突出主題,緊扣中心,同時還必須有分明的層次和清晰的條理,隻有這樣演講內容才能表述得生動完美。在此,我們不妨拜讀一下列寧同誌《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幕典禮上的講話》,並從中感受一下它的結構藝術。今天,我們舉行全世界工人革命的領袖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的揭幕典禮。

千百年來,人類在一小撮蹂躪千百萬勞動人民的剝削者的壓迫下受盡了苦難。舊時代的剝削者地主所壓榨和掠奪的是分散的愚昧的農奴,而新時代的剝削者資本家所碰到的卻是被壓迫群眾的先進部隊,即城市工廠的產業工人。工廠聯合了他們,城市生活教育了他們,共同的罷工鬥爭知革命行動鍛煉了他們。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偉大功績,在於他們用科學的分析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必然過渡到不再有人剝削人現象的共產主義。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曆史意義的偉大功績,在於他們向各國無產者指出了無產者的作用、任務和使命就是首先起來同資本進行革命鬥爭,並在這個鬥爭中把一切被剝削的勞動者團結在自己的周圍。

我們處在一個幸福的時代,處在偉大的社會主義者的這個預言已開始實現的時代。我們大家看到,在許多國家裏已經顯露出國際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曙光。帝國主義對各國人民的大屠殺的不堪言狀的慘禍,到處激起被壓迫群眾的英勇精神的高漲,百倍增強他們為解放而鬥爭的力量。

讓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再三提醒千百萬工人和農民,我們在鬥爭中不是孤立的。較先進的國家的工人在同我們並肩奮鬥。在我們和他們的麵前還有艱苦的戰鬥。在共同的鬥爭中,資本的枷鎖一定會被打得粉碎,社會主義一定會取得最後勝利!這是列寧同誌在十月革命周年紀念日發表的一篇著名的政治演講。當時外部有英、法、美、日帝國主義的武裝幹涉,國內有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的配合搗亂,列寧因遭暗殺而負重傷,形勢十分嚴峻。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團結人民,英勇鬥爭,保衛了十月革命的勝利成果。這篇演講便是在這複雜的背景中發表的。演講熱情頌揚了無產階級革命領袖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曆史功績,闡明了人類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指出了革命鬥爭的光明前景,極大地鼓舞了逆境中的俄國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鬥誌,無愧為馬克思主義的一篇重要的曆史文獻。

這篇演講不但思想深刻,概括力和感染力強,最為突出的是它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具有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首先明確提出馬克思和恩格斯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領袖這一中心,總起下文。緊接著,圍繞中心,回顧工人革命鬥爭的曆史,熱烈讚頌馬克思、恩格斯的豐功偉績。在這個主體部分裏有三個層次。第一層,從新舊時代的對比中,說明了工人階級登上世界曆史舞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由此揭示馬恩學說產生的曆史背景;第二層滿腔熱情讚頌馬恩的偉大功績,指明了無產者的作用、任務和使命,為無產階級正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第三層指出馬恩學說已開始實現,從而證明了他們的偉大。演講的結尾部分,概述全文,得出結論,闡明樹立紀念碑的意義,給聽眾以啟示和力量。斯大林曾高度評價列寧的演講特色說:“我佩眼的是列寧演說中那種不可戰勝的邏輯力量,這種力量雖然有些枯燥,但是緊緊抓住聽眾,一步步地打動聽眾,然後把聽眾俘虜得一個也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