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議論演講,是運用先總評、再分評、後總括的方式表述的,結構嚴謹,條理清晰,無懈可擊。首先,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從“要認識魯迅”開談,對魯迅先生給予高度的評價與讚揚;接著,分別論述“魯迅精神”的三個特點,即政治遠見、鬥爭精神、犧牲精神,見解精深,論證有力,加深了人們對魯迅的認識與理解;最後,概括全篇,照應開頭,深化主旨,不僅使聽眾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且極為有力地推動了當時的抗日鬥爭,使演講獲得最佳效果。從中可以看出,巧妙的結構和精心的構思,對演講的成功實在是非常重要的條件。
4縱橫交錯變化多姿
所謂縱橫交錯,即是指演講結構中既有橫向“並列式”也有縱向“遞進式”,根據演講內容,二者交替使用;也有以時間推移為主要線索,結合空間位置轉換層次排列。這種縱橫交錯的結構形式,其主要特點是有起伏變化,豐富多姿,避免了結構的單一呆滯。我們選擇不很複雜的實例,其中主幹議論部分,演講者先用橫向並列論述,然後再用層層深入的方法,推動了全篇的演講。
遼寧省有位中學校長陳誌雄同誌,他在開學典禮上所作的講話《根深葉茂》,其結構就頗有特色。同學們:
中國有句成語,叫做“根深葉茂”。一棵參天大樹,綠陰如蓋,歸功於它的根。參天大樹的根有什麼特性呢?我以為它有兩個特性。(開宗明義,簡潔明了,一下引入正文。)沉默性,是它的第一個特性。根都是紮在地下的,它沉寂,它默然,人們看到衝天的樹幹,如傘的綠陰,卻不能看到根在地下默默地廣吸博收。剛表揚的5名同學的“一鳴驚人”,正是“沉默是金”的根的特性的反映。
堅定性,是它的又一個特性。根在地下,地下很可能是脊土一片,也很可能是岩石成堆;但是,根從不退縮,曲折延伸,去達到吸收水分、攝取養料的目的。它為了滋養樹幹、綠葉,為了培養參天大樹,真正做到了百折不回。清朝書畫家鄭板橋有詩雲;“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亂岩中。”在亂岩中還要立根,根的堅定性多麼令人欽佩啊!(這兩段是並列式的分開論述,深刻,精彩。)船廠一中的學生,要在今後的事業上取得實績,就應該學習參天大樹之根的沉默性、堅定性。沉默性,就是埋頭實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沒有長年累月的連續奮鬥,哪有某次顯赫成功?什麼叫堅定性?堅定性,就是目標如一,不怕困難,不怕挫折,敢於從低穀走向高峰。(演講從並列論述開始轉換,聯係實際述說迫切需兩“性”)。如何培養沉默性與堅定性呢?我以為必須“知道限製自己”(黑格爾),“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製,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高爾基),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假如你的孩子,僅僅受到實現自己願望的訓練,而沒有受到放棄和克製自己某種願望的訓練,他是不會有巨大的意誌的。沒有製動器就不會有汽車。”我是十分欣賞這句名言的。沒有製動器,汽車就會像脫韁的野馬,隨時都會墮入死亡的深淵。馬卡連柯,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闡述“克製”的重要性的。人若沒有“製動器”,後果也一樣。學校是育人成才的地方,學校也必須安裝“製動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渤海造船廠一中學生規矩50條》多是以否定詞“不”的形式出現的,它都是在場各位同學成才的“製動器”,你們要熟悉它,遵守它,不能走樣。隻有得心應手地使用這些“製動器”,自覺接受限製,你們才會獲得真正成才的自由。(進一步分析:如何培養兩“性”,引用名人格言,聯係買際,具體實在。)中學時代,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人生從這裏開始分子,你可能成為英才,你也可能成為渣滓;你可能走向光明,你也可能誤入歧途。你們要認識自我,讓自己被“要成為一切都美的人的誌向鼓舞起來”。(霍姆林斯基)(挽結全篇,收束有力,在此基礎上提出忠告。)同學們,在中學時代,讓我們不失時機地在做人、求知、長身體上深深紮根吧。這樣,你將會終生受益。根深葉茂,這就是我的贈言。祝各位同學新學期進步。(熱情祝願和呼喚,重申主題,首尾相應。)
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議論演講,無論是結構布局,還是內容、語言,都很有特色。在引論中,直接揭示演講主題;接著從大樹的“根”發脈,深刻論述了它的兩個特性:沉默性和堅定性;然後轉換結構層次,聯係實際說明青年學生迫切需要這兩個“特性”;繼而再進一步探討如何培養兩個“特性”,形象地提出要有“製動器”的問題;最後,對聽眾提出熱情的忠告和希望,“讓我們不失時機地在做人、求知、長身體上深深紮根吧”,演講者用這句內含深刻的語言總攬全文,對學生聽眾是巨大的激勵。縱觀全文,中心突出,結構完整,既有橫向又有縱深,既有理論又有實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緊扣主題語不離宗
演講結構雖然是豐富多姿,變化萬千,但是它畢竟還是有其內在規律可循的。一般演講理論研究者認為,緊扣主題、語不離宗,就是其首要的一大規律。
一篇優秀的演講稿,不管它怎樣謀篇布局,怎樣精巧構思,不管它采用什麼結構方式表述,都必須緊扣主題,自始至終都要圍繞主題進行論述。一些內涵豐富的演講往往涉及麵廣,需要多側麵、多角度進行分析;但不管有多少個側麵,其中必然有最主要的一麵,演講隻能緊緊抓住這個主要方麵,一刻也不能偏離。隻有突出了主旨,才不至於本末倒置,輕重不分。1979年3月,粉碎“四人幫”後全國科學大會在京召開,郭沫若在大會上作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麵發言。這是一篇著名的科學演講,集說理和抒情於一爐,結構之完整,邏輯之嚴密,可以說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演講自始至終圍繞主題精辟述理和優美抒情,堪為“緊扣主題、語不離宗”的典範之作。我們不妨認真品讀一下這篇演講名篇。我們民族曆史上最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我是上一個世紀出生的人,能參加這樣的盛會,百感交集,思緒萬千。(開門見山,表述情懷。)在舊社會,多少從事科學文化事業的人們,向往著國家昌盛,民族複興,科學文化繁榮。但是,在那黑暗的歲月裏,哪裏有科學的地位,又哪裏有科學家的出路!科學和科學家,在舊社會所受到的,隻不過是摧殘和淩辱。封建王朝摧殘它,北洋軍閥摧殘它,國民黨反動派摧殘它。我們這些參加過“五四”運動的人,喊出過發展科學的口號,結果也不過是一場空。大批仁人誌士,滿腔悲憤,萬種辛酸,想有所為而不能為,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我們不少人就是在這種暗無天日的歲月中,顛沛流離,含辛茹苦地度過了大半生。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建立了新中國,人民得到了解放,科學得到了解放。毛主席和周總理又親自為我國規劃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對科學事業和科學工作者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我國的科學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萬惡的“四人幫”對科學工作百般摧殘,對科學工作者橫加迫害,妄圖重新把我們祖國拉回到愚昧、落後、黑暗的舊社會去。但是,“蚍蜉撼樹談何易”。黨中央一舉掃除了這夥禍國殃民的害人蟲,使我們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現在,我們可以揚眉吐氣地說,反動派摧殘科學事業的那種情景,確實是一去不複返了!科學的春天到來了!從我一生的經曆,我悟出了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隻有社會主義才能解放科學,也隻有在科學的基礎上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科學需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更需要科學。看到今天這種喜人的情景,真是無比感慨和興奮。“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敬愛的葉副主席的光輝詩篇,完全表達出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情。(通過對不同社會、不同時期科學及科學工作者遭遇的回憶對比,引出一個深刻的真理,再次抒發感慨。)我們中華民族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曾經有過傑出的貢獻。現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民族正在經曆著一場偉大的複興。恩格斯在談到16世紀歐洲文藝複興時曾經說過,那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革命和建設,更加需要大批社會主義時代的巨人。我們不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們同樣需要有自然科學和其他方麵的巨人。(進一層分析,在新的曆史時期,中華民族需要科學巨人。)科學是講究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同時,科學也需要創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發展科學。科學工作者同誌們,請你們不要把幻想讓詩人獨占了。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封神演義》上的許多幻想,通過科學,今天大都變成了現實。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說: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我國人民曆來是勇於探索,勇於創造,勇於革命的。我們一定要打破陳規,披荊斬棘,開拓我國科學發展的道路。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探索無窮的真理吧!(進一步鼓勵大家,既要實事求是,更要勇於創新,推動科學的發展。)我祝願我們老一代的科學工作者老當益壯,在新的長征中為我國科學事業建立新功,為造就新的科學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