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預致勝:演講的準備(2 / 3)

選取的材料,既要求真實、新鮮,還要求典型。真實具有可信度,新鮮具有吸引力;而典型則由於其深刻揭示事物本質,具有代表性,有較強的說服力。演講的目的在於說服人、鼓動人。因而,要認真審慎地收集那些最能說明主旨、最具代表性的真實材料和事理材料,防止和避免材料的平淡化。

比如,為了說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性,有人在眾多的材料中選取了一位女大學生自殺的材料。這位女大學生相當愛美,常為自己的單眼皮傷腦筋,後來自費做手術,不料手術無效,眼睛反而顯得更難看。她陷入了極度苦惱之中,無法解脫,竟一死了之。顯然,這種愚蠢的輕生行為竟然發生在一位正在受著高等教育的人身上,這充分說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人生觀的必要性。

(6)具體

具體,是相對抽象籠統而言的。有些材料雖然真實、新鮮、典型,但由於詳略處理不當,盡管講清楚了來龍去脈,也使人感到“不夠味”、“不解渴”。這恐怕就在於敘述太簡略籠統所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對於事例性的感性材料來說,往往是忽視了對重點材料的必要的渲染。比如講“他帶病堅持工作,最後累倒在車床旁”,給人的印象就較籠統。如果進一步把他為什麼帶病工作,如何做的,怎樣累倒的,累倒後又怎樣,當時的現場怎麼樣等作必要的交代和渲染,給人的印象就具體得多。

(7)感人

在演講活動中,要注意選取能提高聽眾興趣和打動聽眾感情的材料。

很多優秀的演說家在這方麵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請看,1861年2月林肯當選總統赴華盛頓就職前,在他工作所在地伊利諾斯州發表的告別演說:

朋友們:

不是處在我這地位上的人,很難體味到我此刻的惜別之情。這地方和這裏的人民的友情給了我一切。我在這裏度過了四分之一世紀,從青春歲月到了暮年。我的孩子在這裏出生,其中一個埋葬在這裏。我現在要離開你們,不知何年何月再回來,甚至不知是否能再回來。我麵臨的任務比當年華盛頓總統肩負的還要重大。沒有上帝的扶持,我不會成功。有了上帝的扶持,我就不會失敗。讓我們滿懷信心和希望,一切都將好起來。願上帝賜福於你們,願你們祈求上帝賜福於我。我向你們依依道別。

這篇告別演說感人至深,語言樸實,道出了一個即將遠離的人對故地和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這與演講者精當的選材密不可分。

5主題就是演講的靈魂

主題是演講的靈魂,它決定演講思想性的強弱,製約材料的取舍和組織,影響到論證方式和藝術調度。它是選題的具體化明朗化。沒有明確的主題,演講就如同沒有靈魂的偶像,即使講得天花亂墜,也會讓人不知所聞,不得要領。

一篇演講隻能有一個主題,必須圍繞這個主題展開闡述,否則就容易出現焦距模糊、思想枝蔓的毛病。主題要求鮮明、正確、新穎、深刻。鮮明,是指主題要貫穿於全篇,能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強烈的反響;正確,是指其觀點見解具有積極意義,能使聽眾受到教益,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新穎,是指見解獨特,給人以醒目之感,對聽眾具有誘惑力和吸引力,能激起聽眾的興趣和注意;深刻,是指提出的主張和見解能揭示事物的本質,能使聽眾受到啟迪,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而要做到這些,必須在選定角度和發掘深度上下功夫,做到立意深遠。莊子雲:“語之所貴者,意也。”元代陸輔之《詞旨》指出:“命意貴遠,用字貴便,造語貴新,煉字貴響。”可見立意的重要。

6選擇演講的話題

萌發了演講的動機,就基本上確定了演講的最初目的;根據這個最初目的,必須選擇議題,確定中心。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著演講的主題和價值,影響著演講的成敗。

選題就是選擇話題,確定談哪方麵的內容。演講者總是通過闡述、分析、論證議題來表情達意的。選題的基本原則應當是:

(1)順應曆史潮流

演講的目的在於宣傳思想和激勵大眾。因此,選題必須緊緊抓住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抓住社會現實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思想政治方麵的重大問題,與現實社會息息相關的社會風氣和道德修養問題,以及反映科學文化發展動態、推動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問題等等:要講出新意,演講者必須考慮演講的場合、環境、現實狀況,以及自己對該問題的曆史、現狀的了解程度,並給以科學的分析、綜合和解釋,符合曆史發展的規律。

(2)內容有的放矢

選題要有針對性,要能深刻影響聽眾,極大地感染聽眾。由於民族不同,性格各異,職業有別,年齡差距,以及生活環境和文化修養不同,演講的聽眾存在著很大的心理差異、風格差異、感情差異等。選題時應考慮不同類型聽眾的需要,根據不同民族、不同職業、不同層次的聽眾的知識水準、興趣愛好、風俗習慣等來確定。隻有選題適合聽眾的心理、願望,才能調動聽眾的注意力,喚起聽眾聽講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對青年人談男女戀情,談時尚、娛樂、通俗歌曲等問題很合他們的口味,但對中老年人就未必合適。顯然,如果對山區老農大談高能物理,談得再好恐怕也不會受歡迎;倘若換成水土改良,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3)切合自己的身份

選擇演講議題,應切合自己的年齡、身份,適合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這樣,演講者便能自然地融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心應口”,措辭、語調、口氣也就自然、生動、有聲有色、富有活力,給人以新鮮感和親切感;否則,如果硬要去講那些不切合身份、氣質、年齡和知識水平的議題,就必須是力不從心,即使勉強講理,也必然是生吞活剝、生硬呆板、無法感人。

演講者不妨“駕輕就熟”,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最感興趣的議題。這裏所說的“駕輕就熟”,不是指搬用僵死的套話、空話,也不是指套用固有的框架格式,而是指選擇自己比較熟悉、比較了解、比較感興趣、體會比較深的議題,選擇與自己的專業、知識麵比較接近的議題。這樣容易講深講透,講出水平,講出風格。

(4)演講場合與預定時間

演講內容要與演講場合氣氛相協調,也就是要考慮演講的時間和空間環境。時空環境不僅指演講現場的布置,也包括時間、背景、組織和聽眾等因素。顯然,在喜慶的場合大談悲涼,在悲涼的氛圍中大講歡愉都是荒唐的。

選題還應考慮可供演講的時間。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一般人的大腦在一小時以內,隻能解說或接收一兩個重要問題。因此,演講選擇議題必須集中凝練,富有特色,時間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如果是參加演講比賽,更有必要了解限定的時間;否則到臨場時修改內容,增添刪汰,就會手忙腳亂,甚至無所適從。

7提升演講主題的技巧

演講應有正確鮮明的主題,演講的主題最能體現演講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品位,使演講具有深刻感人的藝術魅力。然而,表現演講主題又不能流於空洞的說教、現象的羅列和人雲亦雲的老生常談。正確的做法是在運用典型充分的材料表達演講主題時,及時對材料的本質內涵加以分析、概括、提煉、延伸,並通過富於理性色彩的語言點撥、渲染,激起聽眾的心理共鳴,將聽眾的思維引向一個更深邃、更崇高的境界,使演講的主題得以升華。

在演講實踐中,一般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技巧來升華演講的主題:

(1)由點及麵的擴展

演講中的事實材料是靈活多樣的,諸如一次親身經曆、一個小故事、一段人物描寫,甚至人物的隻言片語等等,這些雖是個別的卻是很典型的材料,往往就能成為升華演講主題的“點”。由對“這一個”事實的敘述推及包含“這一類”的全部或部分事實內涵的概括,就是由點及麵的擴展演講主題的技巧。

例如,卡耐基在一次指導人們怎樣才能走向人生的成功的演講時,是以別出心裁的一首《徜徉在六月裏》的詩歌為點鋪展開的:

告訴你什麼是人的最愛,

渴望徜徉在六月裏。

大約是草莓成熟季節,

某個午後,

總愛偷偷小憩片刻,

什麼也不做。

我寧可呆在果園裏,

無拘無束!

頭頂著一片天,腳踏著一方土,

在清新的空氣供我呼吸,

有如茵的草地供我躺臥,

就好像有客來訪時,

母親在閣樓上布置的,

又軟又厚的床!

演講者以一種充滿生活情調的詩意片段,來吸引人們沉浸在成功人生的境界裏,由此展開進一步提升主題,告訴人們這種境界的生活惟有在艱辛的人生旅程中勇敢地去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才能取得,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

(2)由表及裏的深化

有些蘊含著深層意義的事實材料,不經點破,聽眾也許理解不透演講者所要表達的主旨,而一旦經過演講者的揭示與深化提煉,就如同在沙礫中發掘出閃亮的金子,在貝殼裏發現晶瑩的珍珠,催人感悟,發人深思。這種由外表行動或客觀存在事實的敘述,升華為內在思想或深層含義的表達方法,就是由表及裏深化升華主題的技巧。

例如:孫中山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講道:

“南洋爪哇有一個財產超過千萬的華僑富翁。一次他外出訪友,因未帶夜間通行證怕被荷蘭巡捕查獲,隻得花錢請一個日本妓女送自己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