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八機械工業部部長黨委書記——陳正人(1 / 3)

  【陳正人】(1907.11.08-1972.4.6),江西遂川人,曾用名胡思義。1955年1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國務院第七辦公室、農林辦公室副主任。1959年8月至1965年1月任農業機械部部長、黨組書記、黨委書記。1965年1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黨委書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2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1980年得到平反。

  生平經曆

  陳正人,原名陳林。1907年陰曆11月初八出生在江西省遂川縣盆珠鄉大屋村。“五卅”運動時,因被當局通緝,改名陳振玲,後在井岡山時期諧音定名為陳正人。

  遂川縣位於江西省西南部、井岡山東側、贛江支流遂川江上遊,鄰接湖南省。縣人民政府駐泉江鎮。東漢末置新興縣,晉改遂興縣,隋廢。五代南唐保大元年(公元943年)置龍泉場,宋建隆元年(960年)南唐升龍泉縣,1914年改遂川縣。

  遂川縣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中心城區茨坪一帶一直歸遂川管轄,毛澤東同誌曾多次在遂川境內指揮戰鬥,領導革命鬥爭,親自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遂川縣委員會,創建了遂川縣工農兵政府,開辟了草林紅色圩場,在遂川首先提出了“三項紀律六項注意”。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陳毅、彭德懷、任弼時、譚震林、王震、滕代遠、張雲逸、陳正人、肖克、何長工等都在遂川留下了革命鬥爭的光輝業績。遂川人民在嚴酷的革命鬥爭中作出了巨大的犧牲,現有姓名可查的土地革命時期的烈士就有1547人。

  陳正人的父親名叫陳治安,號策軒,是前清秀才,一生教私塾。他原先崇尚封建舊製,後來轉為讚成新學,家鄉唯一的小學就是經他首倡而辦的,在鄉村有一定的好名譽。家庭生活也還過得好。他為了振興家業,改變身為客籍而受人欺辱的不平等地位,很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可陳正人7歲發蒙,而8歲時,父親就患病去世了。這使家境日益貧困起來。陳正人的母親原係城裏人,19歲嫁到陳家,便久居鄉村,直到為掩護陳正人革命而被敵人殺害。她是一位勤勞而善良的母親,陳正人父親去世後,全家生活重擔全壓在她一人身上。

  由於破產,豪門紳士的欺壓淩辱、惡霸地主的敲詐勒索接踵而至,就是家族的一些有錢叔伯兄弟也一反常態,常來刁難,欺負這孤兒寡母。這在陳正人的幼小心靈裏,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陳正人後來回憶童年生活時寫道:“我幼年起受著封建的舊社會各種壓迫,我痛恨封建舊教育、舊勢力,痛恨著舊社會,我同情窮人,同情勞動者。”

  陳正人念了幾年私塾,對鞭打式的教育很反感,想到比較開明的小學去讀書。可母親因家境窘迫而堅決不許,她要送陳正人去當學徒。陳正人一心要讀書,於是就進行了他生平第一次的鬥爭——即用逃跑的辦法來爭取達到自己的願望。最後母親讓步了,隻好到親友家借了一些錢送他上小學。陳正人感到了勝利的歡快,他後來寫道:“我14歲時入小學了,這是我生命史上一個鬥爭的勝利。”

  小學畢業後,他背著母親,借了五塊錢路費,跑到吉安,考取了省立第六中學。母親因為怕擔負不起今後的學膳費用,不同意他升學。陳正人知道家庭的困難,沒有讓母親為難,自己想方設法在同學中借了20多元錢,進了學校。入校第一學期,他因身無分文,從不敢出校門。秋冬時,衣薄被單,不堪忍受,致使身體受到很大摧殘,埋下了肺病的病根。在中學,由於學業成績優異,獲得獎學金,這才有可能繼續讀下去。

  在省立六中,陳正人思想進步活躍,受到進步師生的重視,因而有機會讀到許多“五四”運動時期的進步書刊。他特別羨慕惲代英和肖楚女。當時有位名叫羅醒的老師,經常向他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不久,又介紹他加入了經過改組後的有共產黨員參加領導的國民黨。在那時,一般都是先加入國民黨,然後擇其特別進步者再介紹入共產黨或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陳正人開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吉安學生群眾中進行著革命宣傳工作,他的“精力已不專於讀書了。”這還是1924年前後的事,他才16歲左右。

  兩年學生運動的鍛煉,使陳正人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起來,於是在1925年“五卅”運動前,陳正人由曾炎生和郭佐唐兩人介紹,秘密地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後補期一個。同年不久,即因工作需要,由吉安黨的小組決定,轉為共產黨員。

  “五卅運動”的風暴,在吉安也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四五千學生,六千手工業工人參加了運動,學生罷課,工人罷工聲勢浩大,在吉安是前所未有的。陳正人以學校學生會代表名義直接參加了吉安各界聲援“五卅”的活動,進而從事吉安學生及工人組織工作,並參加吉安工人罷工鬥爭。“五卅”後,因生活所困,無力於吉安六中讀書,轉考入公費的省立第七師範。可不久,即被江西省督辦以“宣傳赤化”罪名通緝,學校也把他開除。從此,陳正人就完全轉入地下黨的革命鬥爭,開始了一個職業革命家的政治生涯。

  1925年七八月間,經黨組織決定,陳正人被轉移到永豐石馬小學避難。不到一個月,又轉至萬安縣上宏小學任教員,兼管萬安縣黨的特支一部分工作,曾先後擔任特支委員和書記。

  1927年7月底,江西省委指示曾天宇、陳正人等組織發動農民進行武裝暴動。11月至12月三次攻打萬安縣城。1928年1月7日,萬安農民武裝第四次攻打萬安縣城。他們組織了暴動軍民4萬餘人,分四路人馬,直撲萬安縣城,“而敵軍於17日(即陽曆1月9日)聞風棄城逃走,萬安縣城遂被工農群眾占領。”

  曾天宇、張世熙、陳正人等領導的萬安暴動,震驚中外。“萬安暴動的勝利,的確是全省蘇維埃革命的信號”,“江西萬安等處的農民暴動,已經使豪紳資產階級報紙氣得發瘋。”共產國際也很注意了解萬安暴動的情況,重視它的經驗教訓。張世熙代表萬安縣委,並在蘇聯列寧格勒向共產國際作了題為《萬安工農鬥爭及1927年10月至1928年1月大暴動經過情況》的專題報告。曾天宇、陳正人等領導人的組織才幹和萬安人民的革命鬥爭精神,受到了共產國際的讚揚。陳正人在整個暴動過程中,那種政治工作的才能,組織指揮的魄力,抱病戰鬥的毅力,團結同誌的品質,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8年1月,根據毛澤東建議,陳正人被調回遂川工作。遂川位於井岡山南麓,從黃垇到大坑、藻林、雲田一帶地區,革命基礎很好。這裏是整個湘贛邊界以井岡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在毛澤東親自參加的遂川黨員會議上,正式成立了遂川革命史上第一個中共遂川縣委。陳正人擔任縣委書記,毛澤覃、王遂人、王佐農、王次楱等為縣委委員。不久,毛澤東又在遂川縣五華書院召開了前委和遂、萬縣委聯席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前委毛澤東、宛希先、張子清等,遂川縣委陳正人、王遂人、王佐農等,萬安縣委曾天宇、劉光萬等。會議批判了右傾機會主義路線,批評了部分幹部右傾悲觀情緒,指出了一定要走農民武裝起義的道路,依靠廣大農民群眾,建立農村根據地。

  “長期教導不能忘,早沐東風在井岡。”陳正人主持縣委工作期間,得到了毛澤東經常的關懷和指導。陳正人堅持向毛澤東彙報工作。為了加強對黨員思想教育,陳正人組織編寫了一本黨員宣傳提綱。對黨的性質、任務及其作用,作了詳盡而通俗的闡述,是黨員學習的生動而寶貴的教材。陳正人在向毛澤東彙報這本提綱時,談到個別黨員幹部帶領群眾燒了土豪的房子,殺了幾個一般性土豪。毛澤東說,縣委應該加強教育,執行正確政策,房子可以分給窮人住,不能燒,該殺的應是罪大惡極非殺不可的土豪。陳正人立即向縣委傳達,采取必要措施,製止了亂燒亂殺錯誤行為。在黨的建設、群眾發動、工農政權、武裝鬥爭等各種問題上,毛澤東都有過創造性的精辟見解,對陳正人及遂川縣委工作指導、幫助很大。

  根據革命鬥爭需要,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分幾路深入遂川農村,開展宣傳發動工作,陳正人將部分縣委委員及地方幹部,分別插入各路宣傳隊,協同工作。這次下鄉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發動群眾,組織農民打土豪、籌款子,為創造擴大革命根據地奠定思想基礎和物質基礎。毛澤東還親自編寫了調查提綱,陳正人也抽出時間,下去搞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時值年關,豪紳、地主催租逼債,窮人難過此關。陳正人針對這種情況,要求宣傳隊所到之處,開展年關鬥爭。廢除租債,焚燒契約,沒收土豪財產,把糧食分給貧苦農民,讓廣大農民過個翻身年。這年春節,遂川城鄉出現一派翻身的喜氣洋洋的景象,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民間流傳這樣一首民謠:“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象往常年。共產黨軍來到了,又分穀又分田。過新年,過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要打倒肖家璧,要活捉羅普權。”

  毛澤東當年給中央的報告中說:“在寧岡、茶陵、遂川、永新,特別是遂川、永新二縣,進行了很多次打倒豪紳、發動群眾的遊擊暴動,成績都還好。”對遂川等地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好評。

  接著,陳正人就開始著手籌建遂川縣工農政權工作。在毛澤東的指示和幫助下,由陳正人執筆起草,製定了一個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施政大綱》。大綱共有30章,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土地、生產和人民生活等方麵的內容。毛澤東對大綱逐條逐句進行了修改。把“廢除聘金聘禮,反對買賣婚姻”,改成“討老婆不要錢”;把“反對虐待兒童”改為“反對大人打小孩”;把“廢除債務”,改為“借了土豪的錢,不要還……”。盡量使其通俗化,農民一讀就懂。這份《施政大綱》可以說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部真正代表工農利益的施政大法。它“相當完整地體現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方針和任務,集中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和願望,成為井岡山地區和後來贛南、閩西等根據地建設的初步藍本。”

  1928年1月24日,在遂川縣城李家坪舉行了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大會,全縣1萬多名工農群眾參加了大會。主席台兩側貼有陳正人親自書寫的大幅對聯:上聯“你當年剝削工農,好就好,利中有利。”下聯“我今日斬殺土豪,怕不怕,刀上加刀。”大會執行主席是陳正人。毛澤東在會上講了話。陳正人當眾宣讀了縣工農民主政府《施政大綱》和組織機構。當他宣布王次淳為遂川縣工農民主政府主席時,毛澤東親自把紅布包好的政府大印,交給了王次淳。這時整個會場歡聲雷動。高呼“共產黨萬歲!”、“工農革命萬歲!”

  6月初,湘贛兩省敵軍第一次“會剿”井岡山。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於2月9日回師井岡山,遂川縣委也隨之遷往井岡山南麓黃坳。而後又進入小行洲、茨坪等地。在井岡山南麓一帶,陳正人帶領縣委幹部深入農民家裏,交朋友、作調查、啟發覺悟。同時,配合打土豪籌款子。沒收地主封建財產,保護工商業利益。陳正人還要求,打土豪一定要走群眾路線,取得群眾支持。在縣委積極工作下,井岡山南麓大片農村,農會、婦會、兒童團迅速得到恢複和發展,僅農會就有2萬多人,被發動的群眾達十幾萬人,在發動群眾的基礎上,縣委又及時抓了建黨工作。陳正人堅持積極穩妥,不攤任務,不訂指標,堅持標準,一個一個地發展,嚴防階級異己分子混入黨內的建黨路線。他很注意黨員的階級成分,但又不是唯成分論。當時知識分子大多數出身地主家庭,但對他們當中真正表現好的,願意參加革命的,都表示歡迎,爭取團結、改造他們,並鼓勵他們接受革命鬥爭考驗,努力創造條件爭取入黨。陳正人還特別指出,在革命運動中,有一部分群眾先站出來,是勇敢分子,但有些先站出來的,不一定是真正覺悟的貧苦農民,而往往是一些遊民,雖然他們有時也會起一點作用,但還不能把他們當作依靠對象,很快吸收入黨。必須進一步發動、培養那些真正苦大仇深的貧雇農。

  陳正人很重視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縣委轉入黃坳後,就開辦黨員培訓班,定期輪訓黨員幹部,毛澤東也親自編寫過“怎樣做個共產黨員”給培訓班作基本教材,陳正人也編寫過訓練班學習材料,並多次講課。

  與此同時,陳正人還抓了各區、鄉的政權建設,黃坳及附近九個鄉,都相繼成立了工農兵政府。陳正人闡明政府的任務是:鎮壓敵人、保護人民,為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而鬥爭。

  1928年6月間,陳正人領導下的遂川分田運動逐步開展起來。在分田運動中,有兩個重要問題:一是以多大範圍為單位分配土地,他們的實踐證明,以村為單位分配不好,容易為地、富利用,村有大有小,大村地多,好地也多,就容易落到地、富手裏,並且同村同姓,容易鬧宗族、姓氏衝突。後從毛澤東處學到了經驗,實踐也證明了很好,於是就改為以鄉為單位分配。這辦法直到全國解放後土改中還得到借鑒。另一問題是怎樣具體分法。原先是以原耕地為基礎,“抽多補少”,後發現不好,有利於富農,富農好田分不出來,貧雇農仍種壞田,後改為“抽肥補瘦”,把富農的一部分好田抽出來,補給貧雇農,這才真正滿足了農民的要求。陳正人領導的遂川分田運動,為土地改革以及後來土改運動都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

  在黃坳,縣委還召開了赤衛隊大會,使縣赤衛大隊發展到三個中隊,九個分部,共200多人。陳正人經常給赤衛隊講課,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軍事訓練。此後,各區、鄉也分別建立了赤衛隊和暴動隊。這支新生的農民武裝,在縣委領導下,不僅在打土豪分田地,保衛政權,輸送病員等方麵,做出了成績,而且還配合工農革命軍主力,牽製了敵人。在著名的新城戰鬥中,縣赤衛隊配合工農革命軍擔任了主攻新城的任務。在五鬥江戰鬥、遂川戰鬥、黃洋界保衛戰中,赤衛隊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在陳正人主持遂川縣委工作期間,經縣委所有同誌共同努力,勝利地實現了毛澤東把遂川的黃坳、上七、下七、草林一帶和井岡山連成一片的革命設想,為開拓井岡山更廣闊的革命根據地,建立和鞏固羅霄山脈中段紅色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1928年5月20日,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寧崗茅坪召開,選舉了毛澤東、朱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等23人為特委委員,毛澤東為書記。由於毛澤東、陳毅軍務繁忙,譚震林主要在茶陵工作,於是陳正人就離開了遂川縣委,主要致力於邊界特委日常工作了。時湘贛兩省敵軍派來少則八、九個團,多至十八個團兵力來“進剿”。“然而我們以不足四個團的兵力,和敵人鬥爭四個月之久,使割據地一天一天擴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眾政權一天一天推廣,紅軍和赤衛隊一天一天擴大,原因就在於邊界黨(地方的黨和軍隊的黨)的政策是正確的”。至7月,井岡山根據地“有寧岡、永新、蓮花3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酃縣東南部,為邊界全盛時期。在紅色區域,土地大部分分配了,小部分在分配中。區鄉政權普遍建立。寧岡、永新、蓮花、遂川都有縣政府,並成立了邊界政府。鄉村普遍組織了工農暴動隊,區縣兩級則有赤衛隊。”陳正人為此根據地的建立和擴大,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