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漢景帝時博士西漢時經學家——胡母生(1 / 3)

胡母生(此從《漢書》,《史記》作胡毋),臨淄人,名生,字子都,西漢時經學家。漢景帝用為博士,和臨淄人公羊壽、趙人董仲舒,把公羊高口頭流傳下來的《春秋公羊傳》,刻於竹帛,使得籍文字記載,廣為流傳。

  胡母生治《春秋公羊傳》,漢景帝時立為博士,與董仲舒同業。董仲舒著書稱其德,曰:

  “胡母子都賤為布衣,貧為匹夫,然而好樂義好禮,正行至死,故天下尊其身而俗慕其聲。甚可榮也。”(見清儒教唐晏撰《兩漢三國學案》卷八引東漢李固引董子語)胡母生年老,歸教於齊地,齊地言《春秋》者多從其學,公孫弘亦頗受焉。弟子出名者有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呂步舒。胡母生年齡比董仲舒稍長。是漢代最早傳公羊學的大師之一,也是首先將公羊師說著之竹帛的人。戴宏序述《公羊春秋傳授順序》說:“子夏傳予公羊高,高傳予其子平,平傳予其子地,地傳予其子敢,敢傳子其子壽。至景帝時,壽及其弟子齊人胡母子都,著於竹帛。(徐彥《公羊注疏·何體序疏》引)可見,胡母生既是公羊春秋的嫡係正傳,也是協助公羊壽將公羊師說著之竹帛,結束其沒有文本,口耳相傳曆史的人。

  公羊學於此有案可稽,有章可依,學說更加定型。同時,由於公羊有經本流傳,也有利於學說的傳揚。此外,胡母生還歸納公羊義例,著有《公羊條例》一書,使公羊學說條理化,以便學者提綱挈領,掌握要點。東漢末何休作《公羊解訪》,就曾“依胡母生《條例》,多得其正”(何體《自序》)。

  唐徐彥《公羊疏》說:“胡母生本雖以《公羊經傳》傳授董氏,猶自別作《條例》。”以董仲舒為胡母生的弟子。吳檢齋曰:“其說但不見於淳史,疑莫能質也。”(《經典釋文序錄疏證》)檢齋所疑甚是。但徐氏之言,恐依本於《漢書·儒林列傳》。傳曰:胡母生字子都,齊人也。治《公羊春秋》,景帝時為博士。與董仲舒同業,仲舒著書稱其德。年老,歸教於齊,齊之言《春秋》者宗事之,公孫弘頗受焉。而董仲舒為江都相,自有伶。弟子送之者,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呂步舒。

  單以這段文字論,似乎胡母生的弟子有公孫弘、董仲舒、褚大、嬴公、段仲、呂步舒等。《隋書·經籍誌》即以嬴公為胡母生弟子。其實這是班固為了行文簡潔,未加區別。後人又不深考,誤讀其書。這裏應於“而董生……”句分段,以上述胡母氏之傳,以下述董仲舒之傳。今中華書局標點本也不分段,是猶承其誤。據《史記》:“言《春秋》於齊魯自胡母生,於趙自董仲舒。”胡董二人同時並治,並無施受關係。司馬遷《儒林列傳》,先仲舒而次子都。儻仲舒曾師事子都,馬遷何容疏忽至此!又褚大諸人,《史記》明言“仲舒弟子送者:蘭陵褚大,廣川殷忠(《漢書》作段仲),溫呂步舒。”並非胡母生弟子。故陸德明《釋文序錄》曰:“漢興,齊人胡母生,趙人董仲舒,並治《公羊春秋》。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州段仲,溫呂步舒,皆仲舒弟子。”言之鑿鑿,不容混淆。唐晏《兩漢三國學案》仍將“而董生”以下抄人胡母傳中,蓋沿襲舊文,但又於董傳按曰:“胡母生、派止傳公孫弘一人,故弘居朝專與董生立異,正以流別不同耳。”則已知胡查之非師徒矣。

  論及《四庫全書提要》

  《四庫提要·公羊疏提要》考《公羊傳》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宮子曰。又有高子曰,魯子曰,認為“蓋皆傳授之經師,不盡出於公羊子。”然則在公羊氏家學外,因多公羊經師也,董氏何須師事於胡母氏呢?又《公羊硫》引《孝經說》曰:“子夏傳與公羊氏,五世乃至胡母生,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