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 (上)(1 / 2)

這章應是昨天發的,今天補上。

朝鮮使團是隨北洋第一分艦隊來到中國,到達威海之後,成鋼又派了一艘兩千料福船,二艘一千料福船,將朝鮮使團一行送到南京。

畢竟這一次商毅的目標隻是迫使朝鮮臣服,並不是吞並朝鮮。而且人家派出使團,又是打著恭賀商毅稱帝的名號,自己一方在禮數上可不能太冒失。更何況這裏麵還有兩位朝鮮公主要送給商毅,如果被商毅看上了,那也是娘娘一份,因此成鋼也不敢過於怠慢。

因為供使團主要成員乘坐的是兩千料福船,體大艙寬,而且行駛得也十分平穩,因此一路上也不辛苦,而宋時烈等人也是首次見識這樣的大型風帆船,而且隨北洋第一分艦隊行駛的時候,也發現好幾艘這樣的大船,還有一艘更大的,也對中國的造船技術和固有實力驚歎不己。

十二月十六日,朝鮮使團到達了南京,外交部早就接到了通知,派出一個幹事到碼頭迎接朝鮮使團。在路上宋時烈也對中華帝國的官製做了一番了解,知道外交部大體相當於眀朝的鴻臚寺,主管外吏朝覲,諸蕃入貢等這些外部事務。

眀朝的內閣以下,設六部九寺,六部都是正二品,而九寺低一些,根據職責的重要性,有的是正三品,有的是正四品,鴻臚寺就屬於正四品。不過在新帝國的官製中,全部都並列為正部級。正副部長相當於尚書、待郎,而幹事大約等於郎中或員外郎一類四五品官。

宋時烈是朝鮮左議政,等於內閣次輔,也是正一品大員,而且正使是國君的弟弟李濬,等於親王一級,雖然說朝鮮以中國的藩屬自居,但至少也應派遣部級或副部級接任,才算對等,但隻派來一個幹事,這也說明中國有意再貶低朝鮮的位置。當然現在中國還並沒有承認朝鮮的藩屬地方,這麼做也不算失禮。

而且宋時烈也知道行勢比人強,因此也沒有挑禮,老老實實的帶領著使團,跟著接待的官員來到了館驛,並且遞交了國書。想送給他一顆明珠當禮物,但被謝絕,而問到什麼時候可以晉見商毅時,得到的答複是等著,過幾天會有通知。

結果這一等就是三天,李濬和宋時烈也是心急如焚,但人生地不熟,也無法展開活動,又不得不強自忍耐著。在第三天,那名幹事陪著外交部的部長劉維源來到館驛,看望朝鮮使團,並且告訴他們,明天內閣大臣李格非將正式接見使團成員。甴內閣大臣接見自己,這個規格當然算是不錯了,因此李濬和宋時烈也頗為興奮,又準備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跟著那名幹事來到了外交部的會客廳。

在內閣成員中,李格非主要是付責對外的事務,因此接見朝鮮使臣的事務,當然是由李格非來付責。雙方見麵之後,先互相問候了一番,才分賓主落座。

李格非道:“貴使遞交的國書內閣已經看過,貴國之意,內閣也己明了,但以前朝鮮雖是明朝的藩屬,但我朝非明朝,因此朝鮮也無需校明朝舊例,成為我朝的藩屬之國。何況我中華帝國南收呂宋、東並琉球,北服日本、泰國諸國不遠萬裏,來與我朝通好,也不多朝鮮一個。”

雖然在朝鮮使團中,李濬是正使,但實際上他的作用隻是提高使團的檔次,而真實行使使臣責任的,還是宋時烈,。因此聽了李格非的話之後,宋時烈趕忙道:“李大人,我朝鮮素來敬慕中華風土、禮儀之邦,非是明朝一幫,而明朝之後,中華帝國為中華正統,我們確實是一遍誠心,願效明朝舊例,為中華藩屬,永不反叛。”

當然中國方麵也明白這樣的人事安排,事實上也是把宋時烈當真實的使臣,因此李格非淡淡道:“永不反叛,貴使這話還是不要說為好。”

宋時烈趕忙起身,向李格非施了一禮,道:“李大人,這件事情確實是我朝鮮之過,如今確實悔之不及,還請天朝上國,寬大為懷,以後決計不會與。” 頓了一頓,又道:“若是因為我朝鮮之兵,對上朝地方或孑民有所損害,我朝鮮願意賠償上朝的損失。”

李格非點了點頭,道:“貴使請坐。”

宋時烈坐下之後,李格非又道:“既然貴使這樣說了,那麼助清之事,我中華也就不追究了,致於賠償損失,大可不必,事情也快過去兩年了,有什麼損失,現在也都複原如初,再說我中華也不差那幾個錢。”

聽了李格非的話,宋時烈立刻意識到還有門,也陪笑道:“是啊!是啊!上朝地大物博,國富民豐,無所不有,豈是我等小藩可比。”

李格非等他說完,又道:“雖然我中華可以不追究朝鮮出兵助清之事,但也要聽其言,觀其行,方可決定是否以朝鮮為藩屬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