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四章 平定朝鮮(三)(1 / 2)

中華軍的進攻僅僅隻開始了一個小時,平壤城的外城就己經被攻破了,在內城坐的金昌運得到消息之後,嚇得臉色慘白,這中華軍也太厲害吧?難到他們是天兵天將嗎?

而就在這時,有人來報,駐紮在平壤的清軍己經從北門棄城而逃了。金昌運聽了,更是手足無措,滿頭大汙,欲哭都無淚。

原來駐守朝鮮的淸軍都是參加過中原大戰,剛換防到朝鮮來的,當然知道中華軍是怎麼回事,因此在開城之前,清軍的主將也向金昌運要求防守外城的北門,其實就是隨時都準備著跑路。

金昌運還以為清軍是主動幫自己守城,保衛平壤,因此也喜出望外,欣然答應了下來,結果等東西兩城被中華軍攻開之後,清軍也知道平壤完了,好在中華軍沒有來攻打北門,此時不走,更待何時,於是立刻開門放橋,出城北逃。

清軍會來援救朝鮮,一直都是金昌運給平壤的朝鮮軍隊畫的一張大餅,而駐紮平壤的這支清軍一逃,頓時讓絕大多數朝鮮士兵的心理支柱徹底崩塌,有一部份士兵也隨著清軍逃出了平壤城,也有士兵逃進中城、再逃進內城。當然還有相當一部份向中華軍投降。

結果中華軍向中城發動的進攻比外城還要輕鬆,因為外城好歹還有一點抵抗,而中城就連一點抵抗都沒有了。中華軍根本就用不看燝破,直接爬上中城,打開了中城的城門,就又殺進了中城內部,而這時還不到上午十時。

中華軍進攻的順利,連周少桓都大出意料,雖然說他對攻占平壤信心十足,但不管怎麼說,平壤城裏也有五六萬士兵防守,就算攻下來,也要花一些功夫,盡管朝鮮軍的戰鬥力弱,因為就是五六萬頭豬,想全部抓起來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卻沒有想到上午都沒過完,就連續攻破了平壤的兩道城牆。

其實排除士兵、軍心的因素,平壤城這種三環套月的城防結構看似固若金湯,但實際承在著很大的間題。像中國的城市其實都隻有一道城牆,有些大城雖然會有所謂的外城,但實際隻是一道簡易的土圍,並不算真正的城牆。隻有北京、南京這樣的都城才會有城中之城,不過內城也就等於是皇城了。

三環套月的城防結構雖然看起來很保險,但卻容易給士兵的心裏帶來不小的消極影響,因為守外城的士兵會認為反正還有中城,沒必要在外城拚命,守中城的士兵同時也同樣把希望放在內城,結果誰都不會拚力守城。而如果外城、中城被攻破了,隻剩下內城的時候,其實戰鬥的結果己經定了。相反如果全早士氣高昂,鬥誌旺盛,那麼也就隻用死守一道城牆就夠了,也根本用不著三道。

不過中華軍雖然已經攻破了中城,但外城的地方都還沒有全部占領,還有不少朝鮮軍從南北兩城出逃,也有的躲在城裏,局勢也一度十分混亂,在中華軍的背後還出現了不少朝鮮軍,幸好這時朝鮮士兵都無心戀戰,隻想著逃跑,否則還真有些危險了。

因此周少桓也下令,暫緩進攻內城和北城,先把外城和中城都控製下來。同時又命令埋伏在南北兩城的兩個團也出擊,開進平壤城來。

其實這時在南北城外埋伏的兩個步兵團早就己經出擊了,因為清軍就是從北城逃出的,還有不少朝鮮士兵,也是從南北兩城出逃,中華軍當然不會放過他們,立刻展開了攔截,結果隻有少量士兵逃脫,絕大部份都被阻截下來。少部份被打死,其餘投降。

而在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後,兩個團立刻押解著俘虜進平壤城,而在進城的途中,又截住了不少還在外逃的朝鮮士兵。

等中華軍都進了平壤城之後,首先封鎖住平壤外城的城門,然後甴外城向內城開始清理,而這時徘徊在外城、中城的朝鮮士兵紛紛投降,到下午四時左右,外城、中城基本被中華軍控製,抓獲的俘虜多達一萬六千餘人。

周少桓這才下令,向內城和北城發動進攻。結果中華軍才對內城和北城的城牆開了幾炮,城頭上就堅起了一麵白旗。中華軍停止了炮擊,不一會兒,城門打開,一隊朝鮮士兵推擁著十餘名五花大綁的軍官從城裏出來,向中華軍投降。

原來內城的朝鮮士兵也知道現在大勢己去,平壤肯定失守,因此幾名低級軍官一商量,帶領著一部份士兵發動兵變,將金昌運等十一名主要將領都抓了起來,出城投降。

中華軍進入內城和北城,其餘的朝鮮士兵也都放下了武器,舉手投降,就這樣中華軍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攻下了朝鮮兩大堅城之一的平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