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 (上)(2 / 2)

宋時烈也知道這才是關建,立刻道:“上朝有何吩咐,我朝鮮必當盡力而為。”

李格非道:“開年之後,我中華將舉兵北伐滿清,收複失地,現在周司令官正在朝鮮駐軍,正好可從朝鮮渡江出擊,進攻遼東,因此希望朝鮮能夠提供方便。等滅清之後,再談藩屬之事。”

宋時烈這時也明白了,中華軍是想以朝鮮為跳板,進攻遼東,從戰術上來說,這當然是一招妙棋,如果朝鮮再能堤供糧草物資,當然就再好也不過了,看來中國對朝鮮軟硬兼施,也就是為了這個,因此也完全放下心來,道:“上朝請放心,我朝鮮必然會全力相助,一應軍械糧草物資,都會保障供應。” 頓了一頓,道:“我們還可以出兵相助上朝。”

李格非笑道:“這些事情貴使歸國之後,去和周司令官商議吧,一切以他的要求為要。”

宋時烈忙道:“好,我馬上寫信回報國內。”

最主要的事情都談好了,氣氛自然也緩合多了,宋時烈趁機提出,要晉見商毅的請求。

李格非點了點頭,道:“貴使一片誠心,本閣自當轉告皇上,但皇上勤於政務,日理萬機,什麼時候接見貴使,本閣也不能預知,但總在新年之前吧,貴使不妨就在南京過年之後,再回朝鮮吧。”

見李格非這樣說了,宋時烈當然也不能再強求,又道:“李大人,這次我們還帶來了些許薄禮,恭賀中華皇帝登基建朝,雖然禮物簡陋,但卻也是我朝鮮一片心意,還請上朝笑納。” 說著從袖子裏取出一份禮單,遞給李格非。然後向大廳外麵道:“都抬上來。請李大人查點。”

隻見朝鮮使團的從人們從大廳外麵抬進來十幾個大小不等,有長有短的木箱子,放在大廳的地麵上,最大的足有桌麵大小,而小的卻隻有數寸見方,不過每個箱子都蓋得嚴絲合縫,不過也可以想像,裏而裝的,一定都是價值不菲的寶物。

李格非接過了禮單,大略翻了一下,又合上道:“貴使放心,我一定會如實轉告皇上。查點之事,等一會我會派人來付責。”

宋時烈又道:“這次隨我們使團而來的,還有淑安公主,慶淑公主這兩位公主,都是青春妙齡,雖不算是天姿國色,但也算是溫柔淑賢,希望能夠待奉上朝天子,以表我朝鮮君臣恭敬之心。現在兩位公主都還住在館驛之中,恐怕多有不便,因此還請李大人轉告中華皇帝,盡快讓公主進宮侍奉。我們也好放心。”

說著宋時烈轉身在禮物箱中拿出一個長條形的匣子,雙手遞給李格非,道:“這是兩位公主的畫像和生辰八字,請李大人一定要代為轉呈中華皇帝。”

其實和親是各國之間的一種重要手段,清廷和蒙古就是通過和親結成十分近密的關係。因此清廷征服朝鮮之後,也打算通過和親的方式,和朝鮮加強聯糸。雙方進行過兩次和親,第一次是在1637年,由多爾袞娶的是漢陵君李世緒之女李熙貞,在第二年她為多爾袞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東莪,這也是多爾袞唯一的孑女。另一次是在1648年,也是多爾袞,娶的是金林郡公李開音的兩個女兒。實際多爾袞是娶了三個朝鮮公主,後世的一些記載都把注意放在後兩位公主身上,也往往把多爾袞的兩個便易朝鮮嶽父弄混。

這兩次和親的對像,清廷都是多爾袞,身份地位到是夠分了,而朝鮮一方都是宗室之女,並沒有真正的公主,似乎規格並不高,這是因為兩次朝鮮的王室中都沒有適齡公主,隻好從宗室中找人來頂數。另一方麵也是朝鮮還把清廷視為蠻夷之輩,並不把真正的公主嫁到清廷來。否則至少是在第二次和親之後,再過二三年,朝鮮就能拿出適齡的公主來。而清廷對朝鮮的重視也不如蒙古,因此也並沒有太在意。

而這一次出使中國,朝鮮主動想到和中國和親,一來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二來也是因為中國代表的中華正統,在朝鮮看來,也是可以做為和親的。當然這一次朝鮮可不敢用宗室之女頂包,拿出的可是貨真價實的公主。

淑安公主是李淏的親生女兒,今年十五歲,而且還是傑淏的正後所生,而慶淑公主今年十四歲,雖然不是李淏親生,但也相差不遠,是李淏的兄長,已故昭顯世子李溰的親生女,是李淏的親侄女,也被加封公主,一起送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