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多尓袞複出(二)(1 / 2)

就在第二天,清廷的皇帝福臨親自下旨:加封吳三桂為蜀中王,並將成都府、潼川州、順慶府、重慶府、敘州府、馬湖府、雅州、邛州、眉州、嘉定州、瀘州等十三外州府,都賜為吳三桂的封地,許吳三桂在成都府自行開府理事,封地內的官員設置任命,都由吳三桂自行安排,錢糧稅賦除去毎年定額上交朝廷之外,也可自己規定征收。吳三桂部人馬,統稱為蜀營。又下旨確認,朝廷可以與商毅進行議和。同時也再次下旨,請攝政王複出理事。

這兩道聖旨剛一下,清廷立刻又一次炸了鍋,滿漢官員們都認為這兩道聖旨實在是有辱大清國威,大損朝廷尊嚴,於是也都紛紛發言,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但皇帝的聖旨,加上代理攝政的代善也全力支持,因此一切的反對統統都沒有,兩道聖旨還是發了下去。

在隨後的兩天裏,各種上書、奏章又一次紛飛到皇宮裏,有的是要求朝廷收回成命,也有指責代理的代善無能,要求他立刻辭職等等。

而福臨又再一次下旨,堅定確認,這兩份聖旨必須堅決執行,任何人都不許再反對,同時又招多爾袞複出理事,並著令他處理這兩件事情。

清廷的官員們都認為,這一次攝政王還是不會應招複出,因為前幾次多尓袞都沒有應招,而且現在朝廷又下了這樣兩道聖旨,那麼多爾袞就更不會複出了,當然也有人猜測,或者多爾袞會以複出為條件,迫使朝廷收回成命。那知聖旨傳下之後,多爾袞立刻穿好朝服進宮麵君,並且滿口答應,將會尊旨照辦。

其實多爾袞早就想複出了,因為濟爾哈朗失敗之後,己經徹底沒有資格和自己爭鬥了,多爾袞就知道這一次鬥爭自己取得了全勝,不僅把丟失湖北、江淮的罪名也全都推到濟爾哈朗身上,而且商家軍接收了江淮地區之後,暫時也無力再發動對清廷的進攻,自己正好可以出麵來收拾這個殘局。因此才指使黨羽們搖旗納喊,為自己複出造勢。

但就在這時,吳三桂的奏章送到了北京,同時在清延內部,也有人提出和商毅講和的建議,而多爾袞也立刻打消了馬上複出的念頭,又繼續裝病。

因為多爾袞十分清楚,給吳三桂封王,和與商毅講和,雖然在目前的清廷來說,都是正確的選擇,但卻也是誰幹誰挨罵的事,自己由於南征慘敗,己經威信大損,這趟渾水可千萬不能再踏,否則必將威信掃地。但從目前的情況,又不得不這麼做,因此也隻能讓現在當權的人和朝廷來再被這個黑鍋,轉移眾人的視線。這樣一來自己複出以後,雖然也照做,但那隻是執行朝廷以前做出的決定,也就不會因此而受到攻擊,有隕自己的聲望。

但多爾袞的這番心思沒法對別人去說,包括自己的黨羽,因為在多爾袞的黨羽中,絕大部人也是反對這樣兩道聖旨的,因此也隻好這麼一聲不吭的繼續裝病,直到有人領會為止。但多爾袞心裏,也同樣十分著急,自己這麼遲遲不肯複出,萬一弄得真的以為自己是要退隱了,弄巧成拙了怎麼辦呢?

好在是範文程不愧老謀深算, 一下就看出他這份心思,說動了朝廷出麵下旨,封吳三桂為王,並決定和商毅講和,而多爾袞見所有的障礙都清除了,也就不在裝病,立刻應招複出。

就這樣經過了四個多月的病休之後,多爾袞終於正式複出,又重新掌握清廷的最高權力,而清廷新一輪的的權力鬥爭,也以多爾袞的全麵獲勝而結束。不過多爾袞現在麵對的,就是開始收拾現在的殘局。

而這時在江淮戰場上,清軍己經全部撤回到淮河北岸,而商家軍也全線出擊,連續接收了安慶府、廬州府、鳳陽府、淮安府等地,並且有少數部隊還渡過淮河,占領了淮河北岸的五河、懷遠、穎川等淮北的沿岸地區,基本完全控製住了淮河區域。而清軍隻能退守靈壁、宿州、蒙城一線。

另外湖北軍區第六軍的兩個師也翻躍大別山,向河南的汝寧府發動進攻,因為這時清軍在河南的駐守兵力集中在南陽一線,防備商家軍從襄陽出擊,因此在汝寧府的兵力不多,商家軍連續攻取了光州、商山、信陽、羅山等淮河以南的地區,大約占汝寧府的一半左右。從而也完全控製了大別山區。

由於商家軍出擊得極時,清軍對淮南地區的破壞並不算十分徹底,破壞的最嚴重的主要是安慶府、廬州府地區,而在靠近淮河的鳳陽、淮安等地區還沒來得極進行大規模的破壞,就因為商家軍的殺到,而匆匆撤退,在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動手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