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 多尓袞複出(一)(1 / 2)

清廷的官員們那一個不是人精,當然看得出來,這兩份公文都是吳三桂耍得鬼把戲,第一份明麵是向清廷表忠心,實際是那兵勢來威嚇清廷;而第二份更是假托民意,實際是逼迫清廷承認吳三桂在四川割據,就是一種變相的獨立。

如果是在以前,朝廷裏恐怕是早就炸開鍋了,喊打喊殺聲己經響成了一片,但現朝野上下卻是出奇一片寄靜,誰都不說話,因為現在商家軍都還沒有解決,又冒出來一個吳三桂,誰受得了呢?甚致又有大臣向朝廷建議,幹脆在北京搜刮一通,然後再退回關外去算了。也有人提議,幹脆就給吳三桂封個王,讓他去打商毅,兩個拚個兩敗俱傷,還有人認為不如和商毅講和算了,就像宋金那樣南北對持也不錯,總之是議論紛紛。

但這兩條實在是關係太大,讓吳三桂獨立,現在清廷裏大大小小六七個親王、郡王,這個口一開,其他人效仿又怎麼辦呢?還有商毅把清廷的祖墳都刨了,還要和他議和,滿族貴族答不答呢,因此代理攝政王的代善招集官員連日討論,也拿不出一個好辦法來。最後代善實在沒有辦法了,隻好上疏朝廷,稱自己幹不了這份差事,還是請正牌的攝政王多爾袞重新複出,來收拾這個攔攤子吧。

而代善這一份上疏,不並於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這才想原來大清還有這位正牌的攝政王,雖然說多爾袞遭遇到南征的慘敗,但也不是沒打過勝仗,不致於一敗塗地,而且現在除了多爾袞之外,也確找不出第二個人來收拾這個殘局了。因此大清真的還少不了這位攝政王?

其實也有不少人正等著這個機會,既然是代善提出來了,自然也就不客氣,馬上跟著大聲疾呼,現在的大清,非攝政王不足以安定局麵。一時間奏章向雪片一樣飛向朝廷,都是請求攝政王複出的。而皇帝福臨和兩宮皇太後也有些慌了手腳,也急忙下旨,招攝政王複出。

但這時多爾袞卻擺起譜,上奏朝廷,稱自己也想為朝廷效力,隻是病勢尚未全愈,仍然無法理事,因此請暫緩時曰,等病體安複之後,必然會出麵報效朝廷雲雲。

誰看不出來這是多爾袞在拿樁,顯然對朝廷還不滿意,要講條件。因此又有人上書朝廷,稱攝政王非一般大臣,仍帝師、亞父之尊,當然應由皇帝親自出麵去請,以顯朝廷誠意。

福臨見了,也隻好親自到多爾袞府裏去了一趟,那知多爾袞見福臨親臨,雖然連稱死罪,但就是一口咬定,自己的病沒好,不能複出。氣得福臨一甩袖孑,出了王府,回宮大發了一頓脾氣。

但發脾氣也解決不了問題,京城己經傳出流言,說商毅和吳三桂已經結成了同盟,要共同舉兵北伐。福臨雖然年紀不大,但也知道一但商毅和吳三桂真的聯起手來,大清恐怕就真的完了,因此也嚇得不輕,隻好去找兩宮皇太後商議。

其實這時就連莊太後有些猜不透,多爾袞這是什麼意思,皇帝親自倔尊去請,也夠麵子了,要說嫌官小,多爾袞現在已經是皇叔父攝政王,儀同天子,幾乎等大清的太上皇了,確實也沒法再加官進爵了,難不成多爾袞還要福臨讓位不成。因此也有些束手無策。

這時皇太後道:“玉兒,我看不訪找幾個靠得住的老臣來商量一下,多爾袞到底是要什麼?多一個人多一份主意,你雖說是聰明,但畢竟隻是一個人啊?”

莊太後點了點頭,道:“姑姑,你說我也想過,但找誰商量呢?如果是在以前,到是可以去找洪承疇,這隻老狐狸一定明白是怎麼回事,但現在洪承疇還在陝北,招他回京至少要等一個月,到那時說不定商毅都打過黃河了。致於其他人,恐怕都一團糊塗,問也問不出一個什麼來?”

皇太後想了一想,道:“玉兒,你看範大學士怎麼樣,我記得先帝在世時候,有什麼事情都是和範大學士商量著。”

範大學士就是範文程,在皇太極時代範文程是很受重用的,但多爾袞當政之後,範文程就立刻靠邊站了,取代他的是洪承疇和寧完我等人,而範文程也非常知趣,行事也十分收斂,一般從來不主動發意見,有點像代善什麼事都不管了,不過他畢竟是漢臣的首席大學士,威信猶在,因此還沒有退休。

但莊太後知道範文程絕對是個明白人,或他不如洪承疇那麼文武雙全,但論權謀政要、官場經驗,他實際比洪承疇還要老道幾分。因此他一定能夠看透多爾袞的心思。於是兩位皇太後也立刻下旨,宣代善、範文程進宮來。

因為現在代善還代理著攝政王事,而且他也是愛新覺羅氏裏資曆最老的人,什幺事也不能避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