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盡管如此,在最後投票的時候,還是隻通了成立工業司、對外貿易交流司這兩個部門,而礦產冶金司、紡織司則被否決掉。
當然如果商毅一定要硬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影響,強行通過成立這兩個部門,但從維護投票製度的角度出發,也就順應眾人的意見,收回了自己的方案,並且立刻拿出一個備選方案,即變冶金司、紡織司為冶金所、紡織所,冶金所將歸屬在工業部下,而紡織所則歸屬在商業司下。
這一點到是得到眾人的同意,因為眾人也都清楚,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冶金業和紡織業也確實需要有專門的組織來進行管理,這一點在過去的明朝也是一樣。因此也得到了通過。
當然這些事情,並不是在一天通過,而是經過了三天的時間,進行了無數的討論、爭辯,說明解釋,總算是對商毅集團下一步的發展,以及行政組織結構都製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
而在會議的最後,商毅也正式宣布,在以後的主要行政決策時候,都用這種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來解決,做為一種正式的決策製度保留下來。
同時商毅也製定出無記名投票的暫行製度:
一、投票方式為無記名投票,內容包括“同意”“反對”“棄權”三種,任何決意都必須超過半數的有效“同意”票,才能夠獲得通過。而某些重大決策,則需要超過七成有效“同意”票,才能夠獲得通過。
二、參與投票的人由目前成立的十一個部門主事,再加上屬於行政司的周士奇、王夫之、李岩、以及商毅或葉瑤瑱,一共是固定十五人,另外在某些重大決策方麵,還有可能邀請一到兩名相關人員參與。而商毅或葉瑤瑱則允許投出兩張票。這是他們唯一的特權。
三、進行投票的提案,可以由投票人提出,也可以由非投票人提出,首先可以進行討論,由提案人說明提案理由,並回答其他投票人的相關詢問,直到無人提問時,才進行投票決策。
四、在目前階段投票僅限於行政事務,**部的決策將由**部來製定,不在投票決定的範圍以內,行政部必須無條件服從。
五、某一決策,連續經過三個方案都無法通過的時候,商毅或葉瑤瑱有權力直接決定選擇其中方案之一或是新方案,無需再進行投票。
在以前的時候,雖然毎一次開會決議時,商毅都會盡力征求每一個人的意見,但最終的決定權,仍然在商毅一個人的手上,從理論上說,就算是所有的人都反對,但隻要是商毅堅決要求執行,還是能夠最終通過。隻不過商毅基本沒有做得這麼極端。
而現在隨著自己的勢力擴大,國家體係己經漸成雛形,商毅也要開始考慮未來的國家製度。因此從這時開始,首先引入投票決策製度,實際少數服從多數,以群策群力代替獨策的原則,是建立自己的國家製度的第一步。
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不可能完全以群策代替獨策,由其是在戰爭的時候,個人獨策要比群策更有效率,也更有用,就是這個道理,總不能說仗怎麼打,由大家來投票決定,因此商毅在製定投票決策的暫行製度中,也給自己和**部,留出了很大的一塊特權出來。
不過眾官員對這五點暫行方案都沒有任何疑義,都認為這種無記名投票決策的方法很不錯,一來是可以減少了許多扯皮拉筋的事情,另外也說明商毅的開明態度和胸襟,並不是一個喜歡獨攬大權,任何事情都獨斷專行的人。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事奉這樣一名君主。
而且對商毅擁有兩票的特權,以及後兩條權利,眾人也沒有任何反對的態度,一來是現在確實還是戰亂時期,一切都是優先考慮戰爭,而在這方麵,十個庸將加在一起,也敵不一個名將,行政部的官員也顯然沒有專業的武將在行。二來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還沒有什麼**概念,皇帝說了算是天經地義的事,官員隻有建議、勸告的義務,誰也不能當皇帝的家,能夠分到有一點決策權力就己經很滿足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